APP下载

赛事后,城市去何方?

2023-05-31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3年3期
关键词:慕尼黑温哥华巴塞罗那

1.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以颇具革命性的帐篷式屋顶结构闻名,如今成为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德国慕尼黑 197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创造城市公共空间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是奥运场馆再利用以及城市协同发展的典范。2020年慕尼黑奥运会50周年之际,慕尼黑也开展了对于奥运遗产的全面回顾与分析。慕尼黑奥运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战后重建的催化剂。为了配合奥运,地铁、电车等交通线路都在这一时期快速建设完成。

慕尼黑城市北部一处280公顷的废弃场地被选为奥运场馆,市政府举办了一次建筑竞赛征集作品,要求“人的尺度”“摒弃做作的纪念性”以及“开放、简单和易懂”。最终赢得竞赛并成为慕尼黑城市地标的奥运场馆以帐篷屋顶为主要视觉语言,开放、通透的效果与起伏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在历届场馆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奥运会结束后,奥运设施也得到了充分的再利用。男子奥运村成为现代化的住宅区,有效缓解了城市住房短缺问题。女子奥运村成为学生宿舍,广播电视中心变成了慕尼黑工业大学体育设施,新闻城变成了配套购物中心的住宅区。而奥林匹克公园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召开的慕尼黑奥运会是与其西边的小城奥格斯堡共同举办的。奥格斯堡的人工运河是皮划艇激流回旋的比赛场地。2019年,奥格斯堡从罗马时期延续至今的城市水管理系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奥林匹克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也成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班牙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都市区域发展

巴塞罗那奥运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国际奥委会也将其称为“奥林匹克遗产的典范”。

巴塞罗那奥运会延续了自1960年罗马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将奥运会与城市建设紧密关联的趋势。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巴塞罗那在场馆上的投入并不多,大多数场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专为奥运会建造的基础设施都有明确的奥运会后用途。巴塞罗那将精力放在已有城区的更新和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上。有研究显示,巴塞罗那奥运会仅将17%的预算花在体育设施上,剩余的83%都用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方面。以奥运为契机,巴塞罗那几乎完成了整个大都市区的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将不同设施分散在城市各处,共同推动城市的全面建设。例如,布雷诺奥运村和奥运港,这里曾经是港口工业区,举办奥运会时是帆船比赛场地。奥运会之后,这里成为海滩休闲区与宜居的住宅区,同时也是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为奥运会建造的新码头已被旅游船和当地的帆船学校使用。港口的建设也实现了城市向海滨发展、面向大海开放的雄伟计划。环城公路将不同比赛场地串联起来。研究显示,环城公路的建设使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在奥运会结束后立即减少了 15%。

2.西班牙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公园内的蒙锥克体育场和通讯塔。

3.温哥华冬奥会重要的遗产地标,位于杰克普尔广场的主火炬。

加拿大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文化融合与社区共建

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秉持了绿色奥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与21世纪举办的其他奥运会相比,温哥华对于奥运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温哥华申奥成功之后,奥运会选址涉及的四个原住民族群联合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参与奥运会的规划与决策。他们与奥组委签订协议,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在规划与举办过程中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传统。这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由原住民、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舉办重大国际赛事。这一举措为温哥华乃至整个加拿大的社群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催化了当地社群关系的变革。一个例证就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加拿大签署了《 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这也为世界提供了通过奥运会促进社群融合的范例。

当地社区在奥运会期间策划与实施的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项目也为当地留下了持久的遗产。奥运会筹办期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启动了包括原住民青年体育遗产基金、体育参与计划、无障碍旅游、扫盲行动等一系列项目。根据奥组委官方网站的数据,在奥运会筹办期间,就有200万人从这些计划中受益。奥运会结束后,这些项目被转移到非营利组织和地方政府,大部分延续至今。此外,所有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专门建造的场馆仍在使用中,并为当地社区提供各种体育、文化和社区活动场所。

日本东京202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科技感、年轻化与趣味性

虽然处于疫情期间,东京奥运会依然向世界展现出崭新的奥运会面貌。转播超高清画面、360度回放、多摄像机实时虚拟现实覆盖等技术的应用是史无前例的。田径赛场上对运动信息的快速捕捉、处理、分析,攀岩赛场上利用三维岩壁模型分析运动员的攀岩姿势与角度等,都让东京奥运会成为最能让观众身临其境的一届奥运会。

空手道、冲浪、滑板和运动攀岩四个新项目的加入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这一举措正是国际奥委会在年轻化、改善运动性别比例、推动体育城市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之一。东京将“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everyone,anywhere, always)”作为口号,与“更高、更快、更强”相比,更体现了当下体育运动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将运动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调自我表达、创造力与乐趣。

东京奥运会更小规模的建设、更轻量化的设施以及对于体育空间融入城市空间的努力,正与这一趋势相适应。在被迫延期、开支缩紧、主体育馆设计更改等种种挑战面前,东京的43座比赛场馆中只有8座是新建场馆,还有10座是临时场馆。新建场馆也将赛后利用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奥运会结束后短暂关闭改造,这些场馆陆续向公众开放,梦之岛公园射箭场、海洋森林水道、有明城市公园等都成为了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配套的无障碍设施也让体育运动更具包容性。可以说,东京正在逐步实现奥运会着力打造的“东京体育城”的理念。

4.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

猜你喜欢

慕尼黑温哥华巴塞罗那
绿色之城——慕尼黑
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简介
啤酒节畅饮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下一站,温哥华!
温哥华 自然倾城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2016年巴塞罗那设计周盛大开幕
温哥华承诺20年内成为100%可再生能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