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市渭城区贺北遗址中陶窑的发现与研究

2023-05-31张子潇许卫红

文史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操作间外壁烟道

张子潇 许卫红

2020年至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城考古队在咸阳市渭城区贺北遗址发掘与清理古窑10座,包括联窑和单体窑两种。陶窑均为半地穴式半倒焰窑结构,即“馒头窑”。经过初步判断,这些古窑建造于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

贺北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秦汉新城周陵街道贺北村(原渭城区辖村)。遗址地势较高,属于渭河北岸三级台塬地,四周有较多遗址和墓葬群分布,以秦汉时期遗存为主,向西1500米有周陵镇战国秦王陵。

为配合QH-2018-055号宗地工程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派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福银高速以南、天工三路以北、周成路以东、周康路以西,面积93790平方米。清理了从战国晚期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窑址、灰坑、灰沟等遗迹。

按照遗迹类型和附属关系,现将陶窑清理情况公布如下。

概况

陶窑分别位于项目区的北部和南部,附近发现有墓葬、灰坑、灰沟等遗迹,但并未见晾晒、制坯以及可以确定的居址。

窑址包括联窑1组2座,单体窑8座。北区5座,Y3—Y7,全部为单体窑;南区5座,Y9、Y10为一组两座的联窑,Y8、Y11、Y12为单体窑。陶窑基本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所有窑均为半地穴式结构,窑顶无存,但从窑室倒塌、堆积的情况判断,应为土坯或砖封闭窑顶。火膛与窑床同处于窑室内,烟道位于窑室后部,通过吸火孔相连。这种结构的陶窑在西周以后广泛流行,即半倒焰窑,俗称馒头窑。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釉陶罐、瓷罐、瓷碗、云纹瓦当等,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均为残片。

北区

(一)地层堆积

北区地层堆积共3层。

第一层:耕土层,厚20厘米,深褐色,土质疏松,含植物根系。

第二层:扰土层,厚30厘米,浅褐色,土质疏松无包含物。一些陶窑和墓葬开口于该层下,从出土遗物看,时代应为唐宋时期。

第三层:秦汉代文化层,厚40厘米,红褐色土,土质较硬。晚期秦墓及汉代墓葬、陶窑开口于该层下。

第三层以下为生土。

(二)陶窑情况

此区域内陶窑跨越时间较长,从汉代延续至明清时期。陶窑操作间形状不一,有长方形、近圆形和三角形,有的与地面通过台阶相连。窑门开于窑室前壁,尺寸较小,仅能容身。火膛除Y3外,平面均呈长方形,底面低于窑床底,底部有红烧土及灰白色或黑色灰烬,火膛与操作间的连接处有砖或石块封堵,有的则留有火门。窑室顶部坍塌,从残存窑壁的弧度看,窑室口小底大,弧顶,可能用土坯封顶。窑床平面近似方形或梯形,窑床及窑壁有较厚的青灰色烧结面,使用时间较长。烟道多为2个或3个并列烟道,Y6为3个烟道顶部贯通成的1个排烟口。

Y3位于发掘区北部,开口于第二层下,打破第三层,方向90°。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及烟道5部分组成。

操作间平面近似圆角长方形,口大底小,口长2.7米、宽1.86米,底长2.24米、宽约1.5米。东北角底部有一处生土台。在操作间南壁和东壁各有一个存火龛。存火龛内有一出烟口通往操作间内,直径约0.1米。操作间与火膛之间用砖封堵,长方形方砖错缝平砌,砖墙平底拱顶,高1.2米,宽0.6米。砖墙中下部留有窑门,窑门平底拱顶,宽0.4米,高0.6米,仅能容身。窑门底高于火膛底0.8米。火膛平面呈漏斗形,近窑床部分壁面弧形外撇,底近平,烧结面上蒙盖厚约0.2米的草木灰。火膛长1.56米,宽3.24米—0.62米,低于窑床0.8米。窑床平面近似方形,口小底大,斜直壁外撇,上口长3.12米、宽3.04米,窑床长3.24米、宽3.2米,顶部坍塌,残高1.5米。窑室西壁并列3个烟道,未见挡火砖,烟道部分外壁砖砌封堵。南进烟口立面呈梯形,长0.28米,宽0.24米—0.28米,进深0.52米,残高约1.5米,排烟口径0.38米—0.42米;中进烟口立面呈梯形,长0.28米,宽0.2米—0.24米,进深0.6米,残高约1.5米,排烟口径0.34米—0.54米;北进烟口立面呈梯形,长0.28米,宽0.24米—0.28米,进深0.5米,残高约1.5米,排烟口径0.36米—0.46米。

(三)遗物

本组陶窑出土遗物包括陶、釉陶、瓷三种质地,器类以建筑材料和生活日用器为主,可辨器型有砖瓦、瓦当、罐、盆、瓮、碗等,均不能复原。

1.陶器

陶塑Y4:22,夹细沙灰陶。捏塑而成,造型写意,共有四足,一足残缺。通高7厘米,足高3.8厘米。

瓦当Y3:7,陶色蓝灰,残,仅剩四分之一。外轮宽、平、规整。弦纹分隔当面。外弦纹接网格纹一周;内双重弦纹,并内接双界格;四分当面分别布置内卷云纹各一。界格不通当心。当心残,纹饰不详。复原当径约13厘米。轮宽1.2厘米。

筒瓦Y3:4,青灰色,體厚重。唇残,抹光,瓦面前段抹光,后饰竖直粗绳纹。瓦沟饰布纹。侧壁由外向内切。残长11.6厘米,残径8.5厘米,壁厚1.2厘米,唇部残长0.9厘米。板瓦均残。Y4:2,青灰色。尖圆唇,唇部由内向外变尖。瓦面光滑素面,瓦沟饰布纹,侧壁形状不详。残长11.2厘米,弧宽7.6厘米,壁厚1.5厘米。Y4:21,灰褐色。方唇,唇部由内向外切。瓦面光素,瓦沟饰布纹,侧壁形状不详。残长8.1厘米,弧宽8.6厘米,壁厚1.5厘米。

砖 Y4:1,残,仅剩一角。青灰色,素面。残长14.5厘米,残宽9厘米,厚3.2厘米。

罐 Y6:3,夹砂灰陶,敛口,宽折沿,厚圆唇,素面。唇部厚于口沿。残高7厘米,残宽14.5厘米,壁厚1.2厘米。

盆 Y3:6,夹砂灰陶,直口折沿,方唇。沿面平整,唇部厚于口沿。口沿下饰竖向细绳纹。器内壁有数道凸弦紋。复原口径约36厘米,沿面宽4厘米,壁厚1厘米。Y6:8,泥质灰陶,敞口折沿,方唇。沿面平整,口沿内壁下有一道弦纹。复原口径约31厘米,沿面宽2.5厘米,壁厚1厘米。

瓮 Y4:15,泥质灰陶,敛口卷沿,圆唇,唇圆厚。口沿磨光,唇部以下饰弦纹。复原口径约30厘米,残高6.5厘米,壁厚0.7厘米。

罐底 Y4:16,夹细砂灰陶,斜腹,平底。器表施两道凹弦纹。残高3.2厘米。

釉陶罐 Y4:9,黄白色瓷胎,夹粗砂。敛口卷沿,尖圆唇。口沿下有三道弦纹,釉面呈青褐色,刷釉,沿内侧缺釉层,呈红褐色。复原口径约36.5厘米,残高6厘米,壁厚1厘米。Y4:11,黄白色瓷胎,夹细砂。外壁施黑釉,釉面平整,内壁釉色呈红褐色,应为蘸釉,胎体凸棱。残长5.4厘米,壁厚0.75厘米。Y4:12,黄白色胎,夹砂。外壁施黑釉,釉面有密集的气孔,上饰弦纹。内壁酱色,釉面光滑平整。残长6厘米,壁厚0.8厘米。Y4:18,夹砂红褐陶,敛口,唇圆厚。唇部绘有三条棕色竖线,器身施黑釉。器内壁有凸棱。复原口径约37厘米,残高5厘米,唇部厚2厘米。

2.瓷器

器型有碗、罐,大部分为器底。釉色包括白色、黑色、青色,多有叠烧痕,圈足。

瓷碗Y5:8,敞口圆唇,弧形腹较浅,多有凸棱,矮圈足。内外壁上腹施黄白釉,腹部施一圈白釉。内外壁下腹部及圈足均露胎。通高6.1厘米,复原口径约23厘米,圈足高0.6厘米。Y6:1,敞口圆唇,外壁有数道凸弦纹,外表施黑釉。复原口径约17.5厘米,壁厚0.4厘米。

碗底Y4:5,外壁施青色釉,无纹饰。圈足内收,圈足底及碗底露胎。瓷碗内壁有杂乱枝叶类纹样。残长8.3厘米,壁厚0.4厘米,圈足径6厘米,高0.9厘米。Y4:6,外壁及底施黑釉,下腹部施一圈白釉弦纹。圈足底及瓷碗内壁施白釉,内壁有数道弦纹。残长8.5厘米,壁厚0.5厘米,圈足径6.5厘米,高1.2厘米。Y5:9,黑釉,釉面较厚,蘸釉,外壁有流釉现象,外壁底部及内壁碗底露胎。圈足较矮,圈足外有一圈凹弦纹。残长12.5厘米,壁厚0.7厘米,圈足径6.8厘米,高0.8厘米。Y6:2,外壁及内壁上部施黑釉,碗底部及圈足露胎。残长13厘米,壁厚0.5厘米,圈足径6.5厘米,高0.6厘米。Y7:15,圈足内圈外撇,圈足外有一圈凹弦纹,外壁底及圈足露胎,外壁上部施白釉,内壁施黑釉。残高3厘米,壁厚0.4厘米,圈足径5.8厘米,高0.8厘米。

罐底Y4:7,体厚重。外壁及底施黑釉,圈足底部露胎。内壁中心施一圈白釉,其余部分未施釉。圈足径6.8厘米,高1厘米。Y4:8,外壁及圈足露胎,圈足外撇。内壁中心施一圈白釉,圈足外涂抹黄褐相间的横线,其余部分未施釉。圈足径6.2厘米,高1.1厘米。Y4:10,外壁施黑釉,下腹部有两道凹弦纹,近圈足处露胎,有流釉。圈足外撇,圈足及底露胎。内壁施白釉。复原圈足径7厘米,高1.3厘米。Y4:19,外壁施黑釉,有数道弦纹,下腹部近圈足处露胎,有流釉。矮圈足,中心平。内壁施黑釉。复原圈足径9厘米,高0.5厘米。

南区

南部发掘区大部分被现代扰坑打破,地层堆积情况不详。窑址周围有密集的秦墓分布,部分窑址打破墓葬。

(一)陶窑情况

此区域内发现窑址5座,形制及结构基本相同。操作间较宽敞,无固定形状,常见有椭圆形储灰坑。火膛除Y11平面呈凸字形外,其余均为长方形,火膛内有大量灰烬及烧结块,Y9、Y10设有炉栅,火膛下有落灰坑。窑门平顶,大小不一。窑顶上部均残,根据窑室顶部倒塌、堆积的情况判断,有土坯或砖封顶现象。窑床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陶窑烟道均位于窑室后壁,并列三个烟道。陶窑各部分烧结面较厚,使用时间较长。

1.联窑

Y9、Y10为一组联窑,Y9位于Y10西侧。Y9操作间整体呈不规则椭圆形,长径4.6米,短径3.3米,深约1.6米,北侧有一处3级台阶,底部有三处储灰坑。Y10操作间整体呈圆角长方形,壁直底不平,长约4.2米,宽约3.6米,深约2.5米,底部有三处储灰坑。Y9操作间东壁下有一通道与Y10操作间西壁相通,通道宽约1.4米。

贺北遗址Y9平面图、剖视图1.平面图 2.剖视图 3.烟道正视图

贺北遗址南区出土的陶器、瓷器示意图

猜你喜欢

操作间外壁烟道
昆钢公司120t转炉固定段烟道漏水分析及治理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壁挂式钢板立表面除锈机 在利旧钢制储罐外壁除锈的应用
某温泉酒店大型厨房通风设计探讨
介绍一种新型的铣镗床所用的带减震功能的升降走台
家中渗水原来是隔壁餐厅防水层存缺陷惹的祸!
北京市通州区食药监管局对部分正规饭店开展清查工作
烧水时烧水壶外壁为何会“出汗”
焦炉烟道气治理的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