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语文 语文有“戏”
2023-05-31郝永富
郝永富
广义上讲,语文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课本剧改编、戏剧活动与探究,都有戏剧教育的成分。利用语文与戏剧的关系,将二者巧妙融合开展教学,既相互促进,又各得其所。
在“读”剧本中把握语言特点,思考如何让语言凸显人物精神。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主要由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组成。只有细读、精读,领悟剧本精髓,才能为表演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历史剧《屈原》中的独白,就要思考如何入情入境化身为屈原,展现人物喷涌而出的激愤、呼唤变革的炽热情感。“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是热切的呼告、激烈的歌颂;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则是无比愤怒的斥责。这段抒情独白,可谓“生之颤动,灵之喊叫”。
在“排”劇本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思考如何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物的体会、感受、理解,通过切身的表演或者设计塑造出来,特别要注重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的再现。例如排练课本剧《三顾茅庐》———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这里可设计一个张飞急急地环视四周,寻得一条麻绳(道具)的环节,来表现他的急躁鲁莽。语文与戏剧的融合排练,重在对剧本的理解和把握,而非表演技巧。
在“演”剧本中着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思考如何协调各种角色呈现矛盾冲突。可以尝试先从人物关系简单的戏剧入手,等有了一定的舞台经验后再演人物众多、矛盾冲突较多的剧本。例如改编剧本《皇帝的新装》,角色不多,皇帝、骗子、老大臣、随从、小孩子、围观的百姓等,配合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而剧本《天下第一楼》则人物众多,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演起来难度自然不小,里面既有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又有克五借机敲诈、卢孟实威严应对,但无论人物多少,演出时要全情投入,互相配合。
在“评”演出中提高文艺鉴赏力,思考“演员”如何能更精彩地再现剧本。戏剧评论的角度很多,可以“全评”也可以“点评”,鉴于学生初次涉猎,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从他自己参与的角色或最关注的一点出发来评论。比如,就某处情节的改动、自己对角色的塑造、某个动作的设计、某处台词、服装道具等进行评论。只要能记录心得,提炼观点,思路清晰即可。
语文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戏剧恰恰是表现语文生活情境最直接、最具体的形式。学生可以在戏剧这种模拟真实的环境里,全方位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体会语言运用的乐趣,真可谓“戏剧中有语文,语文里有戏剧”。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定县张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