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信息性阅读”主观题教学方法研究
2023-05-30林文真
林文真
摘 要:本文基于新高考对“信息性阅读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情实际和教学实践,将新高考“信息性阅读”主观题分为“思路梳理型”“分类整合型”“比较分析型”“情境应用型”等四类题型展开研究,分析关键能力训练的重、难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信息性阅读;主观题教学方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以下称“评价体系”和“说明”)强调“对语言类学科而言,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2019年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中提出“信息性阅读”概念及其能力要求。2020年、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将原“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文本阅读并入“现代文阅读(一)”,主观题题型更加灵活,考查能力点更加综合。对高考“信息性阅读”主观题的命题方式和指向展开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师把握好新高考信息性阅读题复习教学。
一、“信息性阅读”的概念和能力要求
“信息性阅读”指“高中学生为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对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展开的阅读”,定义规定了阅读主体、阅读目的、阅读的态度与方式及阅读的文本对象。教师应明确“信息性阅读”并非文本“体裁”,而是新高考对学生“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训练。“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熟悉文类体式,把握关键信息,厘清文本关系;二是评价观点与倾向;三是评估意图与价值,有理批判与发展;四是分析比较异同,全面认知探析。
二、“信息性阅读”的常见题型及教学方法
高考信息性阅读考查的主观题常见题型可以归纳为思路梳理型、分类整合型、比较分析型、情境应用型四种:
本文针对以上题型的教學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结合新高考典型真题展开研究。
(一)思路梳理型
这一题型旨在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020年新高考一卷和2021年新高考二卷两套新高考试卷中均出现。教学实践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忽视文本中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没有关注作者阐述每个部分的目的。以“2020年新高考一卷:历史地理学”的主观题为例: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1. 根据文章的出处或文中的高频词找出文章的中心话题,如“历史地理学的发展”;2. 文章围绕主题“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讲了哪几个方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如“过去、现在、未来”或“时间顺序”;3. 文章每个部分的表达重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怎么讲的,如“讲古代地理文献是为了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讲传统的沿革地理是为了与历史地理学形成对举的关系”“讲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是为了突出这门学科改革开放后的成就”。“论证思路”“论证结构”的问法虽然不同,但思考方向基本一致,既要关注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又要关注为什么说、怎么说。
(二)分类整合型
这一题型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如“2017年全国二卷:垃圾分类”主观题就比较典型: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此类题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训练学生“懂得分类、学会归类、概括表达”的能力,实现此目标需五个步骤,即明确任务—通读梳理—准确分类—筛选归类—概括表达。也就是需训练学生把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先转化成从多个文本中找出我国“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发现可以整合为“居民问题”和“政府问题”两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应对方法又需再次通过整合处理,以简洁的方式表达输出。如居民存在问题:从材料一中可找到“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低下”“不了解垃圾分类方法”“未形成垃圾分类习惯”等问题,从材料二中可找到“积极性不高”“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参与率、准确率较低”等问题,实际上可以整合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分类方法的掌握”和“分类的习惯”三个问题,最后以此为依据探索解决途径。
(三)比较分析型
信息性阅读文本常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出现,题目将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发现文本内在联系和组合规律的能力,以及辨析不同文本的切入角度、态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异同的能力。一般来说,所选材料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话题,但切入角度、态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又有异同。较为典型的“比较分析型”主观题有三种:一是寻找相同点,如“2020年全国二卷:精准扶贫”;二是辨析相异点,如“2018年全国一卷:墨子号”;三是综合比较异同加分析评价,如“2021年八省联考:人工智能”。其中“人工智能”这道主观题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提炼文本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材料的能力,还给予学生开放思考的空间:
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悲观的,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威胁,在人工智能问题上,必须树立底线思维;②材料二是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人类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领域不同,材料一讨论的是科技发展领域的人工智能,材料二讨论的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人工智能;②因为关注领域不同,即使两者态度有所不同,也不构成截然相反的关系。
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启蒙,它教会学生在学问的海洋里理性辨析不同学说的观点、立场、角度、论据、论证等是否科学、有无漏洞、能否发展等,是高阶思维品质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在前两种题型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信息解码和概括能力。比如几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组织的,每则材料的论述范围、角度、立场有何不同等。本题两则材料都在谈“人工智能”话题,材料一主要在“科技发展”领域探讨,材料二主要在“文学创作”领域探讨。其次,训练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在语言表达中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包括“作者用哪些词描述现状”“作者同意什么观点、反对什么观点或辩证地看待什么观点”“作者是否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如本题材料一中多次出现“威胁”“可怕”“警惕”“退化”等字眼,就可以判断出作者的焦虑;材料二中出现的则是一些比较自信乐观的词汇,如“不过是”“优势”“创造性”“连……都”等,就可以揣摩到作者坚信在文学创作方面人工智能难以取代人类。
(四)情境应用型
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2021年新高考两套全国卷的信息性阅读主观题命题方式尤为典型,以一卷“拉奥孔”为例:
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这类题型类似于数学试卷中“新定义”型试题,给学生课本中未接触过的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并要求学生以此来判断、推理、评价相关案例。此题型考查的能力比前面三种题型都更加综合,它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提取、概括信息,还需要内化作者观点,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以作者的观点为依据去处理其他相关信息,这是对学生理论自学和实践运用两种能力的同时考查,同样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相关能力训练需三个步骤:首先,同样基于一、二两种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做到准确把握并能阐释作者的观点,如本题材料一、二都赞成莱辛的观点,并阐释为“画宜于描写静物,诗宜于叙述动作”“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其次,理解命题中所创设的情境并与作者观点建立联系,如“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前者动得快,后者虽动却时长,思考哪个宜画哪个宜诗,还可以结合材料二的“画‘止一声,而诗‘三声”的例子体会作者的观点。最后,完成命题情境要求的解释或评价的任务,用动静和时长来解释画与诗在表现力上的不同。
三、其他教学建议
(一)重能力训练不重刷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的精神,学生信息性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师对其每一种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都细致到位,并且循序渐进、由单项到综合。
(二)广泛阅读全面提升
教师既要注重训练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筛选、分类、概括、分析、比较等处理能力,又不能忽视对一篇完整的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如阅读一篇好的文艺评论、新闻报道,或者一篇有文采的科普文章、纪录片解说词、自然科学小论文等,实现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全覆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张开.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2019(12):21-26.
[4]顾之川. 高考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同向同行[J]. 基础教育课程,2020(08):5-10.
[5]陈岩立.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开展信息性阅读复习教学[J]. 福建教育,2020(50):21-25.
[6]田刚. 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九问”[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2021(04):114-115.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