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研究

2023-05-30李紫贤覃信刚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李紫贤 覃信刚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与发展动力,却也导致了包括新闻传播安全在内的诸多问题。本文从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效果入手,首先分析人工智能为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然后总结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造成的问题,最后提出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运用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克服人工智能的弊端,提升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新闻传播  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首先由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的算法与程序,在其他信息获取设备的配合之下模拟人类智能并做出反应的技术。起初的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程度有限,功能单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其对人类学习程度的加深,功能越发丰富,优越性也更加明显。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既将从业者从低创造性、高重复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带来了新的新闻传播安全问题,需要从业者严肃对待。

一、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效果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主要依托于网络平台,而在网络平台当中,人工智能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就能够以数据的形式被直观地量化,比如平台中新闻获得的阅读量与点赞量就能够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的影响力与舆论引导效果。通过对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等微信公众号的调查发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播报的新闻内容以及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新闻相较于其他新闻推送,在阅读量上都有着数量级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新闻影响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且对新闻的评论数量也有提升,内容上也从单纯的表情评论转变成了有实质内容的文字评论,体现了群众对新闻内容评价的提高。

二、人工智能为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引发了新闻传播媒介环境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运用引发了新闻传播媒介环境的变革,融媒体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与全媒体相结合已经成为了现今媒介的主要形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能够提升的功能支持越发强大,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范围也越发广泛。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出的智能传播媒介生态有着将传统的媒介传播转化升级为智能传播的功能,当重大的社会事件发生时,智能新闻传播可以迅速响应,整合资源,达成数据、信息与智慧的融合,及时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对舆论进行正向引导。

(二)新闻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运用使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数据新闻,就是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了对数据的收集与加工能力后产生的新闻新形式。数据新闻主要可以被分为图解新闻、可视化数据新闻以及地图数据新闻三类,这三类新闻的共同点在于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受众呈现新闻信息,提升受众的接受效率与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VR技术相结合,就出现了“沉浸式新闻”这一新的新闻表现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模拟新闻播报的实际场景,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但目前这一技术尚未发展成熟,新闻播报与VR技术也未达成深度结合,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带来新闻发布方式的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还产生了“流量”这一新兴概念,起初由于指代网站的访问量,后来用于泛指人气与关注度。作为主流社交媒体之一的微博就堪称流量的风向标,其中的热搜功能既表达了一段时间内用户的关注内容,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对这一内容进行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新闻从业者同样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运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基本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热门话题的实质核心,并围绕这一主题产出相关的新闻内容,利用平台的规则获取更大的传播范围与更高的关注度。

不僅如此,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还能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根据受众所呈现出的内容偏向更改对其推送的内容,并根据受众反馈实时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受众使用某一软件的时间越长,则该软件对受众的了解程度就越深。这样一来,新闻的发布就会更有效率与针对性,同时也提升了新闻的播放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传播不同于其他娱乐性质内容的传播,不应当因为受众的喜好取向而更改新闻传播的内容,同时也要防止由于算法高度进步所产生的信息茧房。

三、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造成的问题

(一)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但是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的信息安全风险以及合法权益的侵占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人工智能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并未获取相应的授权,将网络上的信息作为新闻素材使用,又有可能侵害了相关主体的肖像权、隐私权与名誉权。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是由于技术上尚未发展成熟,更是因为本身涉及到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没有考虑清楚。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审图学习、图像处理、信息资源抓取等多个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在技术层面有着相当的复杂性,但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过程中,主要的信息获取程序由人工智能技术自行控制,也就导致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概率大幅度提升,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的内容把关难度更大,情况也更加复杂。正是因为网络用户依托网络的行为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储于网络当中的信息也详尽而全面,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导致的不仅是用户隐私的泄露,还会加剧群众对技术的抵触心理。

(二)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

所谓“信息茧房”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尽管有着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广阔的待获取信息内容,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身的兴趣、需求等取向引导,往往会倾向于获取让自身得到满足的信息科,从而将获取信息的范围与途径限定在“信息茧房”当中。

在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信息传播领域之后,这一现象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的原理基础就在于通过程序对人的行为与逻辑进行模拟,而大数据的算法同样是以用户的兴趣取向为引导为用户推送新闻内容,无疑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的形成。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主流价值观的传达以及主流媒体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的行使。

(三)新闻的质量下降

虽然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自主创造力,产出新闻内容也是基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诸多行文模板,因此在内容上必然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与死板、浅薄的特点。同时其本质也决定了产出的内容无法引发受众的共鸣,缺乏人文关怀,因此无法胜任现场报道与新闻评论等工作。且模板化内容产出所隐含的最大隐患是对人类群体的归类以及刻板印象所带来的隐性偏见。

四、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运用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

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从业者首先要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认识,并客观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造成的影响。现阶段部分从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对人工智能发展速度的忧虑之上,诚然,人工智能已经通过其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其优越性,比如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具备超越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人工智能的一切表现与能力都是其对人类已有成果深度学习的结果。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能力极限一定在人类的能力极限之下,永远不可能超越其创造者,更何况人工智能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接受人类的内容监督以及方向指引。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运用人工智能时,不应当因其优越性与便利产生依赖或崇拜,而是要坚持自身的主导者地位,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辅助工具。

(二)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还需要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配合。针对新闻中所使用的信息与数据,无论是其来源还是加工过程,新闻工作者都必须保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且不违反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不仅新闻数据本身要公开透明,其来源与用途同样也要充分告知受众。

一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设定人工智能的数据获取范围,遵守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协议,在获得用户授权后方可获取用户的数据。同时要加大对互联网的治理力度,从根源上防治数据泄露事件的出现。二是要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仅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效力与道德的自我约束,更要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把关人”的作用,共同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人工智能虽然在新闻信息的获取上有着更大的优势,但由于人类情感的缺失,经常出现追求新闻真实性而忽略受众观看体验的现象,比如在新闻报道中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血腥、暴力图片。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人工智能收集信息、撰写新闻、发布新闻的全过程都做好把关工作。以云南广播电视台为例,该电视台中的新闻工作者就会利用人工智能完成初步的新闻素材收集工作,而后由人工進行素材的筛选与复核,再加工成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还要对人工智能收集到的虚假信息、重复信息与无效信息进行处理,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让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向更符合新闻传播的实际需求。三是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加强对原创内容的保护与重视,对原创的数据内容加以特殊的标记,或直接进行锁定,避免其被人工智能抓取并作为素材。同时新闻媒体还应当对优质内容原创者提供奖励与资源倾斜,塑造良好的新闻传播媒介环境。

(三)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人工智能的主体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包括研发者、生产商、运营商等多种内在联系的总和。而复杂的主体认定也导致在出现事故之后,很难确定责任主体并进行追责,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作为一种工具,是不带有倾向性的。也就是说,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还需要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主体的判定方式以及责任、义务的界定原则。只有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之下,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态势,同时更好地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服务。现阶段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限制的主要是《网络安全法》,这一部法律是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也是互联网能够在健康的方向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网络安全法》对人工智能的约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开发方向上的限制,让一些科技公司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时坚持积极正向的原则。第二是运用途径的限制,人工智能技术不能被用于生成虚假的,具有不良引导性的素材。第三是对市场环境的重塑,在《网络安全法》推行之下,原本缺乏必要内容审核,泥沙俱下的信息市场也得到了重塑与整改的机会。

(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革新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并且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实际上人工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都还不够成熟。因此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同样是一条必经之路。

首先,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在人工智能中增加相应程序,在撰写的新闻中增加新闻来源与生成方法的说明,避免虚假新闻的生成与大范围传播。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中包含的先进技术可能不符合新闻传播领域的实际需求,比如大数据技术,其可以帮助人工智能从多个角度获取用户的信息,针对用户画像推送新闻内容,造成了信息茧房问题的严重。因此在人工智能向用户推送新闻内容时,反而要关闭对用户停留时长的统计以及对用户兴趣点的分析,通过高质量新闻的推送帮助受众拓展获取可信新闻的渠道,突破信息茧房。

(五)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人才队伍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优化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中起到了重要的扬长避短作用,既能凸显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又能弥补人工智能技术的弊端。因此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就必须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人才队伍。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使得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周期进一步缩短,新闻工作者应当让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优势区间,将精力转移到审核新闻质量,以及对新闻素材进行点评、调查与深入挖掘等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工作中来。同时要加强新闻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适应当下媒体生态环境、能更好地适应与人工智能的合作的新闻人才。云南广播电视台已经开始了对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契合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尝试,一方面,该电视台开设了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对人工智能产出新闻内容的审核与运用技巧,也包括对人工智能原理与运用、管理方法的学习。除此之外,培训中还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培训,通过对使用者的约束为人工智能的运用规划方向。另一方面,该电视台还创立了专门的公众号,专门发布由人工智能与新闻工作者合作产出的新闻内容,让新闻工作者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五、结语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达到了提升新闻报道阅读量,提高群众评价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新闻传播媒介环境的变革,使新闻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带来新闻发布方式的更新。但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新闻的质量下降。想要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安全中的运用效果,就需要树立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保障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人才队伍。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西南沿边民族地区的政治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7BXW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政治沟通研究”(项目编号:13CXW035);云南省委网信办项目“网络传播态势及新生代受众研究”(项目编号:YNWX2017006);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云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BWT2018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小凤.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22,(04):59-61.

[2]魏沛玲.人工智能对传统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2.

[3]易明慧.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6):1-3.

[4]孙佩丽. 智媒背景下新闻生产的伦理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21.

[5]詹妮弗·亨里森,王茜. 新闻媒体面临信息安全挑战与文化变革[J]. 青年记者,2020,(16):86-87.

作者简介:李紫贤,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网信办工程师;覃信刚,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特聘教师,博士,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学术研究基地主任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2019: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人工智能与就业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