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 柔性表达 高效解读:央视“党的二十大”政治传播效果研究
2023-05-30李珂
【内容提要】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局大事和大势,融媒体背景下,提升政治传播力,激发公众政治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是主流媒体强化舆论引导的关键和难题。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央视精心策划,通过视觉传播、柔性表达、高效解读,充分报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二十大期间的会议议程以及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领舆论热潮。本文聚焦央视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实践,分析其政治传播的创新路径,有助于主流媒体在将来政治传播中生产出更多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更好的传播党的声音。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政治传播 央视 创新
传播即政治,政治即传播。党的二十大是2022年国家重大政治议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国内外舆论关注的重点焦点,也是政治传播的高地。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发声筒,是政治传播的核心性中介。策划宣传报道党的二十大,统筹国际国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社会政治生活,推动政治学习高潮,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成为主流媒体发力的重点方向。
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央视充分发挥视觉传播优势,通过视频画面和背景音乐大力烘托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的情绪与氛围,激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公众爱国情感;以柔性表达策略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故事的讲述中得到传递,于潜移默化中实现政治认同,触发公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肯定性表达和赞扬;通过《时政新闻眼》《主播说联播》等栏目高效解读大会信息,传播主流价值观,凝聚政治共识。
一、发挥视觉传播优势调动政治情感
丹尼尔·贝尔认为当下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①高度视觉化时代背景下,“无视频不传播”成为新闻生产与分发的主流趋势,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央视充分发挥视觉传播优势,大屏小屏齐发力,制作大型专题片、现场直播、微视频等调动受众感官体验和情绪体验,以真实鲜活的镜头画面、沉浸感知的现场直播、精炼通俗的短视频高效传达政治信息,激发全社会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实现情感共振。
(一)打造现象级精品节目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思想+艺术+技术”为创作理念,打造了一大批阐释新思想、礼赞新征程、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以“满屏皆精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献礼党的二十大。如20集纪录片《征程》、6集专题片《中国大区域》、10集纪录片《村庄十年》、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大型文旅节目《山水间的家》等充分展现新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7集系列报道《解码十年》用“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方式,解读十年巨变的“中国密码”,将海量数据与人物故事有机融合、以卫星视角展示山河变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原地形地貌、引入倾斜摄影技术实现建筑物等比例真实还原,赋予画面生命力,生动形象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解码十年》系列报道每集时长4分钟左右,以满屏的视觉震撼力、数据说服力、故事吸引力营造全新的视觉体验,成为“思想+艺术+技术”的综合性创新生动实践。节目一经推出即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实现裂变式传播,微博话题#解码十年、国家发展近十年感触最深的事#引发网友纷纷点赞留言互动,以自身经历和体会感叹十年间的幸福巨变。
(二)实时直播政治仪式
“政治仪式是政党和政府等最具政治权力的行为体通过符号象征来制定社会行动,激发神圣情感的群体行为。”②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央视新闻的直播图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占据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各大社交媒体场域,形成刷屏态势,大众在线参与直播,转发相关视频,吸引更多的人成为政治仪式现场的一员,据统计直播全平台触达人次12.4亿。这是社会成员深度参与政治仪式,通过身体和意义“在场”所产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变化,最终将政治情感付诸仪式传播的具体行动。③
現场直播给受众带来的在场感、参与感、沉浸感有效拉近了公民与国家政治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赢得了广泛关注和政治好感,严肃的政治叙事节奏和即实的情感属性融为一体,爱国爱党的热情被激发,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在评论区,“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等话语不断刷屏,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得到深入贯彻和有效传播,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信开放、担当负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对强化国家认同、激发政治情感、凝聚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视频精准发力再传播
移动、轻量、碎片化的短视频成为当下重大主题报道的轻骑兵。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党全社会关注学习的重点,央视新闻通过制作“拆条短视频”和“创意音视频”实现对大会开幕现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再传播、再阐释,方便受众碎片化学习和大范围传播。在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的同时,央视新闻就将直播画面进行拆条传播,截取现场掌声热烈的画面制作微视频,再现总书记作报告时的现场。视频片段发布在央视新闻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引导受众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如“青年强,则国家强”“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对关键场景进行再传播,不断延续、强化大会影响力。
为方便受众进一步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央视提取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进行重点解读,将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音频作为同期声,配合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背景音乐做成短视频,如《一段视频,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一段视频,了解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五项重大原则”,一段视频了解》等通过解码、释码、二次传播使抽象的政治信息得到具体化阐释,使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人心。
二、采取柔性传播策略增强政治认同
“在互联网时代,柔性传播符合政治传播的发展潮流,契合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和受众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④柔性传播意味着传播主体摒弃直接、强硬、自上而下的宣传方式,从受众视角出发,以柔和内敛的方式、温和友善平等的态度,传播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的内容。央视采取柔性传播策略,转换与调试话语体系,将镜头对准基层,倾听基层的声音,报道平凡人的故事,以他者视角传播中国声音,于潜移默化中传达政治主张政治价值,实现广泛而高效的政治认同。
(一)深入基层做微观报道
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文化自信、医疗保障、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央视报道扎根基层,凸显时代特色,以微观典型透视宏观政策,将宏大叙事浓缩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命运中、基层乡村中,以普通民众的视角和语言现身说法,深入浅出的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成绩传达给社会大众,赢得信任和好评。
央视记者走进多个县城、村落、田间地头看中国发展,推出“谁不说俺的家乡好”主题报道,如通过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龙塘寨,在央视记者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村庄前后十年的变迁对比,感受瑶寨的竹竿舞、踩高跷、背篓绣球等民俗特色以及升级改造后的古寨新颜。“咱家衣服的品质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能穿到。”“这地儿衣服既便宜又好,真是物美价廉。”报道了依托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和电子商务配套模式发展服装、小商品的辽宁西柳镇……在一个又一个县城发展报道中,记者口语化的表述风格、接地气的现场采访,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亲和力,通过细微处折射时代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人物平凡化、故事化
在早期政治传播中,媒体多选择“高大全”的人物进行宣传,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虽具有轰动效应但却忽略了平民视角,长期形成的“脸谱化”“模式化”也广受诟病。央视新闻“我的故事”专题中,多选取平凡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既讲述积极正面的形象,也关照其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经历和奋斗。通过个性化、平凡化的故事,引领受众感悟时代变迁对个体的意义,化大为小,更易产生共鸣,增强新闻说服力。
如《每一杯“手心咖啡”都在表达心中的希望》视频主角是26岁的视障女孩陈柳晓,讲述自己如何成为一名“手心咖啡师”的故事,并在镜头面前展示冲泡过程、冲泡技巧,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得知“手心咖啡”源于公益项目,已为200多名视障人士提供培训。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残疾人就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盲人除了按摩,也可以做律师、心理咨询师、做编程等等,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881.6万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多样就业。在“我的故事”专题中,还有开飞机的快递小哥万春海、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龚旻、坚持跑步十年的许琬等等,这些平凡真实而又鲜活的故事,有效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不仅能够传达深意,打动读者,其背后的政治议题也更容易增进受众认同。
(三)“他”视角传播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政治传播在国际上关乎国家形象,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央视在对外宣传中创新叙事策略,采用“他”视角摆脱“自说自话”的困境,探索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打造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借嘴说话”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消海外受众的疑虑,增强海外受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认可。
央视新闻开辟“中国新征程 世界新机遇”“外籍专家眼中的二十大报告”等专题,通过国际人士、外籍专家等的视角解读二十大报告。如参与党的二十大报道的非洲记者:“我认为中国的脱贫成就对我们非洲而言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好案例,我们可以把中国的脱贫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不只是非洲,全世界都可以学习。”二十大报告德文语言专家孟维娜认为,“二十大报告富有生命力,希望透过报告的对外翻译,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国形象。”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说:“中国成就值得各国政党学习。”此外,央视还创新推出《高端访谈》栏目,以直播的方式专访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就世界之變、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与国际政要展开对话,提升国际舆论引领力。
三、高效解读大会信息凝聚政治共识
大会期间,央视充分发挥央媒权威性优势,通过“快评热评锐评”《主播说联播》《时政新闻眼》等栏目高效解读大会信息,指导正确的政治方向,从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大会议程中寻找问题回答问题,主动承担起阐释理论、政策宣导、引导舆论的使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明显的指导性。在宣传解读中增进受众对大会的感知和理解,缩小政治信息鸿沟,有效凝聚政治共识。
(一)“快评热评锐评”表明立场明确态度
《央视快评》紧跟大会节奏,立足国内舆论场,引领思想导向。《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时提出的“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为由头,强调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旗帜鲜明的观点给全体党员敲响警钟,号召全党同志以“永远吹冲锋号”的状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央视热评》从“二十大党代表”的感悟和话语出发,团结群众、鼓舞群众,提振社会精气神,引领全体人民奋发向上。如《奋斗成就精彩生活 梦想激荡时代脉搏》通过多位二十大党代表的自身经历,展现十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教育改革、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鼓舞广大受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团结奋斗。
《央视锐评》站位国际视角,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动向,回应国际舆论关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央视发表锐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通过数据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经验,有力回应国际社会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
(二)《主播说联播》亲切互动强化共识
《主播说联播》以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方式,结合大会当天的重大活动、重磅讲话、决策部署等进行个性化、通俗化述评,以“对话式拟态在线”的竖屏话语表达主流观点、价值和态度,营造身临其境、可感可知的场景氛围,使受众沉浸在主播所建构的认知模式中,激活受众内心感应,进一步凝聚政治共识。
在短视频述评中,主播广泛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创新政治话语,“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每个人都为此感到自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都在征途上。”“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知道党的二十大代表当中有多少人是35岁以下的吗……”第一、第二人称的广泛使用,不仅增强了话语亲和力和语态亲切感,还打破了传受主体间的交流隔阂,加强受众主体意识,同化受众情感,促使话语双方朝“朋友化”促膝长谈的视角转换。⑤《主播说联播》通过场景化传播、情感化转向、拟态化交流完成说服传播、关系传播的全链路,实现共识最大化。
(三)《时政新闻眼》独到观察剖析深意
《时政新闻眼》以“原创图文+视频、独家信息+解读”作为主要特色,集海报、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以独特视角提供契合受众需求点的新信息、引领受众关注点的新解读,为受众了解学习重大时政活动提供更鲜活的看点。《这次至关重要的大会,取得哪些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以独到的问题意识多维度分析总书记为什么用这12个字(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评价这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等,抽丝剥茧解读大会重要成果。
10月23日,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首次集体亮相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政新闻眼》以“观察色彩”的表述呈现剖析大会细节,《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见面会上,习近平作出哪些重要宣示?》对中外记者见面会的举办地点、时长、参加见面会的记者人数等与以往进行对比,侧面突出这次集体亮相的重要性与关注度。在文中嵌入台前幕后的原生态图片,进一步丰富拓展见面会细节,如“见面会开始前的金色大厅现场”“见面会现场的中外记者抓拍瞬间”“10月22日闭幕会后,部分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留念”等等,从外围折射核心,增进报道真实感和同场效应。
四、结语
“政治传播的目的在于‘政治社会化和政治信息、政治价值观的输出,因而传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核心要素。”⑥央视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宣传阵地,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不断挖掘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政治传播潜能,通过视觉传播、柔性表达、高效解读持续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推动社会政治共识的形成,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引领力。不仅彰显了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政治传播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为推动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文明进程贡献媒体力量,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借鉴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政治传播潜能,凸显政治传播所承载的沟通功能和理解价值,不断提升政治传播水平,做好理论阐释,创新传播方式,强化政治认知、促进政治认同,持续巩固壮大奋进主流思想舆论,把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响亮。
注释:
①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
②和谐.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现代语境、功能特性与实践图景[J].甘肃理论学刊,2022(04):21-29.
③马玉宁.社交媒体政治仪式的直播叙事与呈现策略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2(02):209-216.
④劉晶.论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柔性传播[J].中州学刊,2017(02):167-172.
⑤强月新,梁湘毅.短视频新闻评论话语方式的四种转向——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个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4):61-67.
⑥荆学民.简明政治传播学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64.
作者简介:李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