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2023-05-30王涛周利
王涛 周利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校对;人工智能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我国的图书校对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图书校对工作对图书出版有重要影响,直接决定图书的出版质量,而图书出版质量也直接决定出版社的后续发展,因此,图书校对是图书出版的关键步骤。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1概述
优质的图书,除了内容优良、编辑策划成熟、印刷手段先进,还必须有严谨的校对工作作为支撑。一本书最终成册要历经3个严格的审定程序,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若在图书校对的过程中存在错误,不但会使图书品质下降,也会使读者产生误解,从而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产生不良的影响[1-2]。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在飞速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编者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数字出版泛化的今天,随着数字出版的步伐越来越快,电子出版物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它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增强了读者和作者的互动,因此深受读者的喜爱。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出版物出现错误的概率较高,其中有排版错误、文字错误、编辑错误、计算机操作错误等。在数字出版出现以前,多采用对比法、指读法、分析法等方法来完成校对工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校对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校对方法已不能满足数字时代的需要。另外,在数字出版时代,读者对图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对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同步提高。在消除与原文不一致的前提下,将科学性、技术性、常识性错误都列入校对范畴。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图书校对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质量控制策略
2.1树立数字化校对意识和思维
校对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图书的品质。在传统的纸本印刷时代,图书校对工作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工作,计算机技术等在图书校对工作中使用的频较低。校对员要一字一字地读完,并发现其中的差错,不但对编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他们的体能和耐心也是很大的挑战。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大量的电子书出现,审校员很难发现每个错误。各国在文本、阿拉伯数字、专有名词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校对准则和标准。如果校对员出现疏忽,就会使图书品质下降[3]。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智能机器人写作、智能推荐、智能广告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出版业的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图书校对工作的形式。传统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图书校对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了施展的空间。所以,图书发行机构必须正确意识到数字出版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校对工作的冲击,建立起数字化的校对意识,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对工作中的应用。其中,应加大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使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图书校对工作成为今后图书出版工作的重点,也使图书校对工作的数字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2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数字出版时代,大部分的手稿都是以电子版的方式出现的。与传统的纸稿相比,它更加方便、存储量更大,但是其产生的差错仍然很多。校对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稿件进行校对,既能极大地提升编辑工作的效果,又能有效地减少错误率。从统计数字来看,校对员通过校对程序进行校正,可以将普通差错减少50%。校对软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校对,通过将文本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料进行对比,筛选出不满足语料库要求的部分并进行标注,以达到更好的校对效果。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黑马”校对系统。北京“黑马”公司研制的高级校对系统被评为“中国最佳软件”,各大出版社对其作出了较高的评价。“黑马”校对是一个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校对工具,其以大量语料库、先进敏感词监测技术及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具有良好的校对功能、校对质量较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可与Word,WPS和方正飞腾等文本加工系统相结合。
目前,“黑马”校对系统拥有汉字基础语料库3000亿个,语境用学知识6000万条,专业词库79个,专业词汇4800万条。该系统采用的语文规范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使用语言文字规范指南》等权威工具,确保了其在校对时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有了“黑马”的帮助,校对员不但能辨认出绝大多数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还能发现一些比较敏感的词语,以及一些文法上的问题,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析能力。比如,“人”“人”等常用的符號词,以及诸如“很快的”“很快地”等语法问题,都能被它精确查找。总之,“黑马”校对软件代表目前我国校对软件的最高水准,而在智能科技方面更是处于世界前列。现在,我国主要的出版企业、报业集团等都采用了“黑马”校对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也经常采用这一系统进行校对。
2.3人机结合校对中“以人为主、以机为辅”
在图书出版与校对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书校对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好,可以降低校对工作的难度,同时提高图书的质量。但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校对方面还处在起步状态,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校对人员的工作。汉语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被标准化、形式化地对待。计算机软件只会处理形式上的事物,而校对软件的语言模式也无法与自然语言相匹配,所以在校对时往往会出错。其中,特别容易出现逻辑混乱、文法缺陷等。因此,本文提出“以人主、以机为辅”的校对原则,以提高图书校对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其作为一种新颖的校对手段,“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模式的优点得以充分利用,也是在新形势下对校对工作的一种改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进行校对,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迅速发现错别字、专用名词错误等,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校对的优点,注重对错字、文法等方面的纠正,确保文本表达正确。另外,需要经常对校对软件进行更新,提高校对软件的自然语言加工性能,以及丰富校对软件的语料库等。
2.4增强校对人员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
在传统的纸本时代,校对员的首要工作就是找出不同文本间的差异。随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人们对图书校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对员不但要改正一般的错误,而且要从更深的层次去改正,如改正某些常识性和专业性的错误。如今,图书校对由简单的文字校对转变为内容校对。校对文章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仅是基本目的,校对内容是否正确、积极已成为校对工作的主要方向。因此,这对编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校对人才[4-6]。
(1)在招工阶段,要加大员工招募的审核力度,建立严格的录用机制:吸纳拥有专业图书校对背景、责任心強、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校对人才。另外,与其他工作相比,校对是一项复杂、枯燥的工作,它需要有一定耐心和良好心态的人员,所以在挑选校对人员时要特别注意员工的选拔。
(2)要强化对校对人员的培养。在信息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的环境日趋复杂化。为了满足数字出版时代对图书校对工作的要求,图书编译者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在员工不断学习与提升中,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语言应用能力、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对新时代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能发现文稿中涉及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错误,及时补充新词、新概念等信息,从而提高文稿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为编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学术报告会,让员工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出版社可以借助已退休的老编辑等资源,与现有的校对员工进行“一帮一”,协助他们对校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使出版社的整体校对水平得以提高,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校对人才。
2.5加强人机结合校对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的图书市场出现了文字性、知识性、逻辑性等诸多问题,既暴露了我国图书校对质量问题,也暴露了我国图书编审体系的问题。在数字社会,为实现“人机一体化”校对,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7]。
(1)要推行图书编审工作责任制。要建立针对图书校对的工作责任制度,实现以事为纲,强化流程管理;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内容;推行岗位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明确图书校对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尽心尽力地开展校对工作。
(2)要健全奖励与惩罚机制。在图书校对质量管理中,需要制定健全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从而调动校对人员的主动性,加强校对人员的责任心,进而提升校对工作质量。图书发行机构要基于校对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一套健全的校对管理评价制度,其中应包含校对工作量、纠错量、错误率等方面的内容。对优秀的编审人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编辑进行批评和教育,促使他们不断改进,以推动图书校对工作高质量发展。
(3)要切实推行“三校”制度。“三校”是保证编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一种机制,对提高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出版商要充分推行“三校”制度,校对人员要按照原件一一校对,以保证图书品质。由于专业不同、知识有限,编审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知识盲区,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稿件中出现的专业知识错误。在编审人员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找出错误,进而提高图书品质。
3结束语
在数字出版泛化的今天,各类出版物的数量和品种都在增加,图书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使图书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不但要在内容、版式上下功夫,还要在图书校对上引起重视,以提升图书校对质量,减少错误,甚至消除错误。这对于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图书校对工作要顺应数字出版潮流,必须对图书校对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人其中,以不断改革校对工作方式,提高校对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