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原则及实践路径

2023-05-30刘锡邦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孝文化

刘锡邦

【关键词】孝文化;教育原则;策略践行

一、中学生孝文化教育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是重要基础

在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鉴于孝文化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的孝文化教育必须尊重史实,以史育人方能行稳致远。学习历史,强化孝道常识的培养,只有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分析应用才更具有教育学和启发性。尤其在新时代教育的今天,坚持孝文化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孝文化教育目标要准,要切合中学生实际,不能政治化、形式化,也不能喊口号。要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孝文化教育活动。孝文化教育要强调针对性,不能为教育而教育,要实事求是,不牵强附会,更不能不生搬硬套,一知半解或以偏概全。坚持科学性的教育原则,孝文化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孝心孝行教育落到实处。

(二)凸显历史性特点原则是基本前提

我国传统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孝文化教育的内容、人物、事件,都已久远。我们只有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珍视历史、善待历史、做到善于从实物资料、历史遗迹中积极汲取营养,才能缩小与教育学习的距离,增强学生孝文化教育内容的真实感和亲近感。在强化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中,要注重研究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具体历史背景,不盲从也不跟风,要求证务实,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无中生有,更不能断章取义,瞎折腾。要善于吸取历史上孝道思想智慧,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割断历史,不珍视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极端错误的,都是不可取的。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是中心环节

构建与发展新时代孝文化,要在传承孝道文化的基础上予以弘扬与发展,要站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科学分析、重新审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甚至是糟粕的内容,贯之以新时代的内涵才是我们孝文化教育的初衷与使命,让孝文化充分彰显时代特色。例如,针对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感激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社会的现状。对人不感激、遇事不认真、对物不珍惜的实际情况,只有引导学生从深深理解懂得父母的辛劳付出,要对自己的父母深怀感激之情做起,因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感恩意识、感念之情,他的感恩意识、感念思想才会逐渐扩大,也才会感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从而促进对他人敬重,对社会负责的情感孝道意识的内化形成。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是基本保证

根据学生的孝道经验、孝文化基本常识实际积累进行孝文化教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孝文化、接受孝文化的兴趣,做到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做到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摒弃已有的孝道孝理方面的陈规陋习,自觉营造宽松愉悦的孝文化教育氛围,教育引导和提升学生孝道品质。

要注重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十足把握。教学活动的涉及实施,都要因人而异,活学活用,达到融会贯通。要从学生具备的孝道基础出发,深化孝文化知识,发现、开发学生潜在的孝道素质因势利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合适的接受孝文化学习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孝道素养。

学生是孝文化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具备孝心、孝行、孝德的基本品格,一定要注重研究学生个体与个性,凸显孝文化教育针对性,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既要区别教育的对象,又要遵循孝道知识的学习的一般逻辑,教育的效果才能有效。

(五)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是关键环节

教育学生将孝道思想、孝心观念,孝敬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孝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落脚点。实践活动是孝文化教育的基础,活动与交往是孝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引导走出校园,融人家庭和社会,在自己的家庭活动和家境范围中,通过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逐渐培育学生树立孝道意识,提升自己的孝道素养。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孝道文化教育的感悟就越深,孝道思想的基础会更扎实、更全面。并以此调节自己的孝心行为,使学生在与家人的相处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晚辈与长辈的关系,方可使孝道、孝心得以表现、得以证明。

二、中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中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学生孝文化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不断营造浓郁的孝文化氛围.引导教育学生强化中学生孝文化的认知,努力践行孝文化。

(一)注重教材资源的利用,提高孝文化教育的认知水平

教材作为知识来源的重要载体,在中学生孝文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生孝文化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积极利用。《朱子家训》《孝经》《三字经》《论语》《曾国藩家书》《弟子规》《傅雷家书》等,对积极倡导推行孝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在当代中学生孝文化教育中,在学校推行孝道、传播孝文化过程中發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试教育时代,关于中学生孝道孝文化教育的教材相当缺乏,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大大提高了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视程度,丰富充实中学生孝文化教育内容,积极探寻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有效开展中学生孝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有效孝道文化知识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有效的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把传统经典中积极的内容,与新教育时代结合的时代特征密切结合,推陈出新,制定弘扬亲敬老为重点教学内容校本教材,利用学生容易接受孝文化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孝文化教育的效果落地生根,助推孝文化素养的提升,进而增强孝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二)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孝文化教育引领

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孝道实践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孝活动的热情。要求中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学校、班级、团委组织的孝文化系列活动中,都能主动参与,要善于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生、发现的孝的典型事例,与同学分享感受,共同践行。要在践行孝道的实践中,预设问题,以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反省自问。让学生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讨论辨析中,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引导学生从尊敬父母做起。作为家庭教育中的“孝”,是“百行之先”。“孝”对子女最基本的要求是敬和爱,就是以温和、愉悦、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首先要尊敬父母。在家里,不“自宠”“独尊”,不自私、冷漠、任性,目中无父母,顶撞父母,甚至恶语相向。想学会尊敬师长,学会尊重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尊敬自己的父母开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孝敬。“爸、妈,我上学去了。”“妈,辛苦了,今天的锅我来洗!”“爸,你不舒服吗?让我给你搓搓背吧!”“爸妈,今天学校有事,回去的可能晚一些。”一声感谢、一句问候、一次力所能及的小事足以让父母心生慰藉。

(三)建立健全孝道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孝文化教育合力

以“孝育”为抓手,创新“孝道”教育途径,注重“孝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学校、家长双方的考察考核,对拥有“孝道”“爱心”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对表现“差”或一般的学生,学校要加以教育引导。也可以将尽孝与奖励结合起来,设立“孝行好少年”“孝心奖”,把奖励机制当作一种温馨的提醒敦促,鼓励孩子们多一些陪伴和亲情互动,以唤醒晚辈孝道自觉与孝道回归。

孝文化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配合。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教育是润滑剂,是孩子有效教育的有力推手。缺少孝道的家庭教育,孝文化的教育、孝道的培养、孝心养成等就会扭曲走调,或是根本无法养成。缺少孝道的家庭教育,是家长的悲催,是孝文化教育的失败,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格格不入的。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尽早与家长联系沟通,掌握家庭孝道教育的现状与效果。了解掌握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孝道教育的方法、孩子的孝行态度、认知及表现等基本情况非常重要和必要;另一方面,老师要向家长详细说明学校实施孝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基本方案方面的细则,其目的就是引导孩子的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孝文化培养教育工作。

(四)孝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转化,长期践行

对学生的孝道教育,要用心、细心和耐心,不可急于求成,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孝道教育、孝心教育出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进行孝文化教育。首先,充分选取利用孝文化古典材料,运用讲授法和讲故事的方法,讓学生在讲孝文化故事,听孝文化声音的过程中,懂得传承孝文化的由来和意义;其次,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孝亲事迹报告会,讲孝心人物故事,懂孝知礼竞赛等孝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诠释孝文化教育;再次,通过校园文化广播站、学校电子屏幕、学生手抄报、孝文化主题班会、孝道专题手抄报等,大力弘扬孝文化;最后,鼓励学生身边的人,从“孝”事做起,自觉践行孝道,发扬光大孝道精神,让孝道传统孝道文化永流传。

(五)引导学生自律自省,培养孝文化传播践行体验

学生是孝心实践的主体,对学生实施孝文化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会“慎独”的前提下,加强自律教育,积极主动做到在日常学习中,从细节着手,从自身做起,从自我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轻易放过生活学习中的小细节,在生活的实践中,在与老师、同学、家长的相处中,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中,不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交往,让孝文化教学的内容在中学生身上积极践行,不断发扬光大。在社会实践中,及时融入社会社区,在学生自己居住的小区楼宇邻里间能够充分体现中学生的时代价值,让孝道光芒充分显现。引导教育常常在自己的家庭、家族及社区邻里开展,通过自己感恩长辈、感激邻里、感谢社会等实际行动,让学生学会乐于助人,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为邻里朋友化解矛盾。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粮食,爱护公物;学会换位思考,敬亲孝老、睦邻友好,主动学习。在思想品质、为人处世、乐于助人等方面学业和个人修养方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努力做一个知行统一、追求奋进、有思想、有担当、敢作为的中学生,用自己的孝心、孝道,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孝文化熠熠生辉,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六)重视与现实生活的体验,培养锻炼中学生心智

要重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带什么课,教哪一学教材,一方面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牢记把中学生的孝文化教育理论、孝道常识与现实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基础教学与孝文化教育和谐统一,不可顾此失彼。要把中学生的孝文化教育,孝道教育规划好,实施好。针对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孝文化教育要摒弃高深纯粹的理论、难懂怪异的事例,不做无本之木、无根之草的无效教育,让通俗人心、朝气鲜亮的育人情节充实课堂,其目的就是要便于学生接受和消化,践行孝道。另一方面,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孝文化事例做到具体化、生动化,要重视从中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的孝行活动,来验证孝文化理论的长期性、教育性和科学性。通过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出学生的德性、孝心。做到孝文化的教育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修缮自己的行为,才能不会被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才能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中学生。

猜你喜欢

孝文化
慎终追远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孝文化渗透研究
浅析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的“孝文化”土壤
浅析中西孝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