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动共进维度下“推普”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机理与路径探索

2023-05-30李树溶钟静怡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李树溶 钟静怡

【关键词】联动共进;推普;红色文化;

一、联动共进维度下“推普”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可行性

(一)语言是文化传播与振兴的主体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流传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2022年1月,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为发挥语言作用的最大优势、提高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做出任务部署。张曦(2022)指出,中国农村地区正处于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发展状态,语言的经济属性在其中的支柱作用尤为明显,不仅能够增加农村居民的创收渠道,还能够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推普工作从推广乡村语言文化类课堂、打造语言文化特色品牌项目、培育乡村语言文化宣传骨干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大“普通话+”的实施力度,有利于促进普通话与乡村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充分发挥语言振兴乡村文化、浸润乡村的作用,以至最大限度地促进语言经验共享、文化合理利用。

(二)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2021年,国家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首要任务,要“牢固确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提出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同时,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是一个战略性的工作,因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于建设新型现代化乡村具有促进的作用。由此可见,推普工作不仅有利于民族融合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而且有助力于乡村振兴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链有待完善

乡村振兴既要雏形,也要铸魂。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即对于客家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客家文化是其振兴的一大关键要素。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使特色文化日渐消失,在性质上属于传统旧文化的客家文化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从而导致当前大多数客家乡村出现文化不认同、内涵理解不深、产业融合不到位、资源开发不足、传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张帆(2022)也指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新媒体传播、宣教、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工作等领域有待完善。乡村振兴根本上是文化的振兴,未能深度利用好客家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振兴的进一步发展,现亟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完善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链。

二、联动共进维度下“推普”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机理

(一)讲好红色故事促进推普工作与先进人物宣传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促进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利用普通话发挥语言的传播优势,将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整合转变为故事,用接地气的方式从“深度”及“广度”方面讲述饮食与人物故事。例如,河源市义合镇下屯村打造了一支由村民构成的特色啸仙讲解队,招募了一批带有原乡感情与回忆的“本土人”为讲解志愿者,讲解员被送往专业教育基地参与学习讲解的方式方法等系列培训得到专业赋能,并且從中落实推普工作,扩大练习普通话的使用群体。其次,通过“参观+讲解”的形式打造“深度+广度”的讲述模式,由讲解员“一带多”带领游客走进下屯粤菜师傅基地、红色闻啸轩学堂及故居等标志性的景点,并结合自身的感悟,用专业的普通话讲解出真情实感,从而更易得到观众的接受与引发共鸣,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下屯客家丰富的饮食及先进人物的精神,努力探索文化振兴的新路子,让人们看懂客家人物,读懂客家文化,记住客家精神。

(二)传承优秀家风与传统方言,促进普通话规范体系建设

打造红色资源场所,提高村落文化的认同感。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发挥其记录的功能作用,通过展板展览、广播诵读等规范,推广乡村传统方言及优秀家风的相关广播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振兴,也推动普通话规范体系建设。例如,下屯村阮啸仙小学的外围墙上贴着整片阮氏家训的瓷砖和荷花池旁建成的系列阮氏家风展览板,吸引过路的游客观看了解,定期在村内及小学广播播放的《三字经》及《阮氏家训》等也营造着下屯的良好家风氛围。同时,在下屯村的村道边都陈列着客家的传统方言谚语与其普通话解释,有助于来往的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下屯的客家方言民俗,该做法真正地向外讲好客家方言故事及家风故事,向内利用好普通话,营造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进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传承

打造红色交流平台,增进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普通话渐渐成为各民族的交际工具,为各民族搭建交流平台,使得各地区特色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推广普通话有两大作用:一是促进民族团结,维系民族关系二是展示特色文化,增强社会认同感。它不仅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潜移默化地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在普通话搭建的平台中埋藏到人民心中,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加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加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方言的信念。红色交流平台一方面推动普通话在农村地区的传播,用语言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活”在当下;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传承,也在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能够让大众快速了解并感悟红色文化,更好地向各个地区宣传其文化,展示其魅力,增强大众对其的认识及社会认同感。

三、联动共进维度下乡村“推普”广州的主要困境

(一)乡村优质的普通话教育资源匮乏

目前,学龄期儿童在村内现有的学校资源中无法获得优质的普通话教育。学校中优质教师数量少、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课堂上存在使用方言教学,且在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下没有进行相应的纠音矫正。同时,当地村民缺乏相关普通话的专业技能培训,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现象,普通话学习缺乏系统性,导致红色村落文化不能很好地向外界宣传。

(二)乡村党组织推普振兴政策落实缺位

在下屯村的走访调查中,绝大部分下屯村民存在普通话不标准,不知道“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表示村中没有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活动的现象。同时,在与下屯村村干部的访谈中发现,下屯村并未落实推普振兴政策,无计划开展相关的普通话乡村推广活动。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工作出现政策落实推进缺位问题。

(三)文化语言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

针对下屯村而言,一支完整的文化语言类专业队伍应当包括语言项目开发型、专业讲解技术型、整体文化振兴运作管理统筹型三类人才。下村屯目前拥有阮啸仙文旅公司及观澜驿站两大文化管理企业,通过调研组访谈发现两大企业均有引进的专业性统筹型人才,但都缺乏有关语言振兴客家文化的专项项目,其归因于缺乏此类开发型人才。同时,下屯讲解队的讲解人员均是本村的村民,缺乏专业讲解的讲解员,该现象说明下屯文化语言类专业人才队伍的打造和引进机制不完善。

(四)以普通话实现良好对外文化交流的意识较低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各类不同居民群体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其文化输入输出的重要途径,而下屯村目前村民使用普通话来对外宣扬交流其客家文化的意识非常薄弱。下屯村客家方言保存情况良好,村内使用率较高,大部分中老年人认为学习普通话和保护方言是相斥的两个方面,导致村内大多个体户生意受语言沟通的影响,无法良好地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其销售范围多限于当地居民,仅有少量游客购买,经营情况较差。

四、联动共进维度下“推普”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

(一)依托高校公益实践,填补乡村教育空缺

可依托公益裂变与高校实践团队合作注入年轻力量,以“教育带教育”的形式,结合当地特色以多种不同的宣讲方式搭建“普通话+”教学系列培训课程。首先,针对红色村少年开展“普通话+七彩课堂”,通过逐一对话帮助其纠正、练习普通话发音,并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与当地建立普通话学习的长效机制,促进当地突破语言禁锢,获取更好、更多的教育资源。其次,针对红色村讲解队伍等有普通话应用需求的村民开展相关专业“普通话+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讲解队伍的讲解能力,切实提高讲解队伍使用普通话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促进讲解队伍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讲解队伍与外界沟通往来的能力,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作用,做到乡村教育与政府督促双管齐下,努力营造“人人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二)抓稳任务层层衔接,落实工作有效推进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制定科学的语言战略对文化传播极為重要。村委会应妥善衔接好上级党委组织下派的任务,安排好任务第一负责人进行有效对接,再分实施小组进行积极落实推进。任务实施应明确主体做好细化分工,构建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体制。乡村干部应讲好普通话,办好群众事,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用普通话把红色文化讲“活”起来,推进文化宣传“走”出去,从而促进红色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三)深化招才引智模式,优化引进培养机制

招才引智是推动红色文化振兴发展的关键一环。建立健全语言类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大力打造和培养有能力、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其一是完善人才返乡红利政策,鼓励拥有一定语言技能的外出求学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同时提供其在高质量项目中良好的才能发挥平台与空间。其二是构建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开发关于普通话针对性强的培育课程。研究制定人才激励机制,设立“评级制度”,鼓励员工积极考取语言类证书,从而持证上岗加入专业人才队伍行列,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四)举办红色文艺活动,加强村民传承意识

乡村可运用“文艺+文化”模式,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贴近并嵌入大众生活。不定期举办红色文化展,组织村民观看展览、举办红色知识竞赛、乡土故事演讲大赛;利用重大节日举办与当地红色文化特色有关的户外展演活动,其中可加入方言说唱、快板、朗诵、小品等传播形式“更接地气”的文艺活动,建立红色文化与传承主体之间的联系,让红色文化更容易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加强村民传承意识,利用普通话促进红色文化振兴,提高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

(五)利用双语媒体传播,建立文化交流体系

语言本身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双语即“当地方言”与“普通话”两种语言,将二者结合传播有利于乡村推普工作,从而建立好红色文化输入输出的交流体系。依托网络时代下的新媒体庞大的信息网,策划拍摄双语版本的红色文化短视频及大型文化宣传片,做到“宣传红色文化、科普标准普通话”同步进行,走出以“文化带领语言掌握”“语言带领文化振兴”的闭合成功道路,通过新媒体技术打造双语学习方式,建立村民在销售当地农产品、讲好输出本土文化故事的良好对外输出交流体系,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振兴。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
遵义会议题材宣传画中的象征手法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