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政治研学问题的设计研究

2023-05-30边媛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

边媛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政治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研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让学生积极参加研学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提升政治核心素养。通过创设虚拟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的方式,能让学生强化价值认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主题辩论、分析案例等创新的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设置启发性、开放性、悬念性的结论,能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效果。

【关键词】政治核心素养;研学问题;高中政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政治核心素养,设计各种研学问题,从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组织丰富的研学活动、深化结论,促进学生后续探讨等角度入手,优化教学策略,这样能让学生深入探究,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强化价值认同

1.虚拟情境,理解复兴梦想

在研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其求知欲。尤其是在教授价值观等较抽象的问题时,如何能合理创设情境,能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文字、视频等创设虚拟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从而提升价值认同。

如在学习“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了中国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通过视频、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全面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研究问题:“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我国创新发展的具体例子入手,分析探究,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由此学生总结认为“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教师最后再让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看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创新的具体例子,思考创新和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政治认同是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观看视频等方法,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发展状况,认识到自己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无形中增强了价值认同感。

2.活动情境,渗透道德准则

活动情境指的是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资料,又或者上网搜索社会热点新闻,并将其改编成小品演绎出来。通过模拟展现的方式,学生能和主人公形成情感共鸣,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在此基础上,他们能更真切地体会善恶等道德标准,并反思自我。

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让学生先整体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然后以公民个人层面作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将其演绎出来,并设置研学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具体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价值观呢?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选择了具体的例子,如围绕“爱国、敬业”主题,学生选择了一些劳动模范的例子,他们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为国家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产量,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在“诚信”方面,学生以自己小区的菜市场老板为例子,他在疫情期间坚持不抬价,还义务担任志愿者,将新鲜的蔬菜送到顾客的家门口。在此基础上,学生反思自己,认为自己虽然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会忽略,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价值认同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等活动中,通过具体的角色,思考什么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并对照自我,思考如何改进提升。这样能让学生端正思想、矫正行为,提升价值观念。

3.游戏情境,树立远大理想

游戏情境指的是将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和游戏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提升自我认识,渐渐地明白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研学问题融入到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后深入思考,并分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一副“价值扑克牌”,引导学生进入到游戏中。卡牌上画着各种商品,学生要根据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来出牌,看看最后谁先出光所有的牌。在完成游戏后,教师由物及人,创设研学问题“对于商品的价值,大家都很清楚,那么一个人的人生是否也有价值呢?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你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大还是小,你觉得要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呢?”学生从游戏情境进入到问题研讨情境,他们意识到,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种种困难,这就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只有如此,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游戏的基础上,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探究该如何实现理想。这样就能让政治核心素养完美落地,让学生顺利地解决研学问题。

二、创新形式,培养科学精神

1.小组合作,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也是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科学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日积月累地积极思考,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而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升科学精神。

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很多,所以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设计研学问题的时候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并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融入其中。学生首先要分小组合作,收集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信息,然后合作整理归纳,思考总结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感受到他们的创造发明,同时也要看到在清末等某些时间段,由于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人无法和其他国家正常来往,因此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教師可以提出研学问题,让学生探索如何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的发展,思考在现代,要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样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流行文化融合在一起。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试着协调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辩证地思考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进而培养科学精神。

2.主题辩论,强调解放思想

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组织主题辩论活动,围绕有可辩性的话题,各自提出观点,试着抓住对方表达中的漏洞,一针见血地提出反驳的观点,这样也能让学生形成科学思辨的能力。

如在学习“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了主题辩论活动中。首先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要用权力制约权力。我国古人则有一句话说的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你是如何看待这两句话的呢,能否辩论一下,说说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教师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提出看法。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问题研学,如思考我国如何进行权力监督,政务公开有什么好处,如何判定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等。学生可以在辩论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他们认识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民众认可,这才是区别政府是否有权威的表现。

在主题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解放思想,他们大胆地提出看法,然后自主寻找例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存在错误,教师也不要直接指出,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继而调整观点,提升价值判断能力。

3.分析案例,懂得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类研学活动,让学生围绕各种社会热门事件展开深入讨论,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懂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分析问题。

在学习“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文字资料,内容是某村进行“村民道德评议会”的情况,在该案例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活动“村民为何要进行道德评议会,从此活动中能否看出村民如何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将案例和民主管理方面的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由具体例子入手,深入探究,进行科学评价,分析我国民主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认识到发展基层民主,能让人民享受更多民主权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很大帮助。

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学生的注意力被激发了起来,他们认识到可以通过案例来分析具体问题,看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样的政治研学课堂变得精致而鲜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三、深化结论,引导公共参与

1.启发性,鼓励热心公益

公共参与指的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由于很多学生的社会接触面不够广,所以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不足,也缺乏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研学问题的基础上,深化结论,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共活动中。

围绕“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这个主题,教师设计了研学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总结结论的时候,教师提出了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如何具体参与到劳动和奉献中呢?你知道哪些公益组织,是否参与过相关的活动呢?你认为这些公益组织的存在有什么价值呢?”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主动了解当地的社会公益组织,了解它们的活动范畴,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结论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主动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认真思考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能自主展开延伸,激发思维能力,参与到各种创新的活动中。

2.开放性,增强公德意识

研学问题结果要具有开放性,不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要引出好几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大胆探索。如在探索公德意识的时候,由于人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等有所不同,常常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拓展探究。

学习“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时候教师设计研学问题“你认为一个居民小区要如何实现民主管理?小区中有哪些事务适合展开民主管理呢?”在总结研学问题结果的时候,教师并没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同学认为,小区自主管理只要管好物業维修等工作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同学认为,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小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培养。那么,你是如何认为的呢?增强公德意识,这和小区民主管理工作是否有关呢?你认为具体要如何管理?”这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有学生就深入到自己的小区中,调查研究,看看小区自主管理是否也包括了“劝说居民做好垃圾分类、不要乱扔垃圾、遛狗的时候注意安全”等和公德有关的问题,并探讨其必要性,学生的研学活动内容变得更加充实。

3.悬念性,探索民主监督

研学问题的答案还要具有一定的悬念性,教师要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在快要结束研学活动的时候提出悬念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外,真正参与到和民主监督有关的探究中,从而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研学问题是“如何开展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方法有哪些?”在总结问题结论的时候,教师设计了有悬念性的问题“在探讨中,大家提到了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民主监督的具体方法。那么,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民主监督是否也要与时俱进呢?你知道哪些民主监督利用了网络工具吗?”这个问题具有悬念性,也体现出了时代感,学生在课后就会参与到自主探索中。他们了解到还有“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于是就上网搜索,了解如何进行网上评议,并咨询其他网友的意见,看看他们对网上评议的看法是什么。学生还可以搜索和网上评议政府有关的案例,看看网络是否真正提升了民主监督的效率。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全面激发。

一个出彩的研学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课后主动参与信息搜索、探讨交流、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政治核心素养。

在高中政治研学课堂中,教师要优化问题的设计,并围绕创设情景、组织探究、深化结论这几个步骤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自主发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主动学习效果,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新建.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如何巧设议题[J].基础教育论坛,2021(20).

[2]刘雁.高中思政学习评价应走向多元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06).

[3]薛庆华.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名师在线,2020(24).

[4]周风云.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

[5]梁晓青.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采用案例教学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