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2023-05-30张新永杨志清张连根希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气象学讲授教学内容

张新永 杨志清 张连根 周 平 希从芳*

(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处,云南昆明 650201)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本课程,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跟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光、温、水、气等基本要素的时空分布以及它们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并且围绕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气象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最优气象条件和措施。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和主动学习的意愿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主要出在教学人员身上,如教学内容陈旧,长期不更新,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并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再加上理论学时不断压缩,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手段,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实验学时过少,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造成其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水平不高。要切实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对以上问题必须足够重视并认真分析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授课,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变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气象学科中应用气象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1-2]。首先,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内容是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的农业气象、农业天气和农业气候条件的形成和规律;其次,该课程也要讲授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气象、农业天气和农业气候条件的生理、生态和生产效应。通过系统地讲授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光、温、水、气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清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以后分析农业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

农业气象学学科的办学目的在于解决农业生产的科学问题,在教学进程中应当将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最好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举例讲授,以强化课堂授课效果。如对农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要突出温度、光照、降水、风等基本气象要素对主要大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则要重点讲述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内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如何调控设施内的小气候[3]。在农业生产上,小到作物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大到作物生产的布局和规划、农业气候区的划分、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工作也需要以农业气象学理论知识来提供支撑,为决策服务。同时,授课教师也能将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引入课堂,给学生介绍更多的学科及行业动态,介绍当下相关热点研究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摒弃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为目标。面对学习能力和基础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大多以PPT课件展示的方式为主,可采用讲授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5],应当尽量结合生活实例去讲解相关知识点。

考虑到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各种天气的形成规律与大气环流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通过语言讲解和板书等形式比较生硬,辅以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讲授,就会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6]。

3 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农业气象学实验讲授以气象要素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为教学内容[7],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仪器结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讲授,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而对学生开拓思维、创新和动手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利于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被动地开展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操作使用观测仪器的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不强。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效果,应提前7 d通知学生实验内容,督促学生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明确分工,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每位学生参与的实验内容,以此来督促学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实验的真正参与者和探索者,使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践的教学环节得到充分培养和锻炼。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由学生自主制定具备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综合性实验方案,分析或解决在农业生产中跟气象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利用积温预测农业病虫害流行趋势并如何防控;土壤温度、光照强度跟作物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作物种植密度跟田间光照分布、通风状况、空气湿度的关系,如何确定作物合理的种植密度等。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熟悉学生的专业需求

农业气象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涉及专业较多,是农学、植保、园艺、茶学、草学、农田水利等涉农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气象条件为相关的农业生产提供专业服务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对应不同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不同专业要共同掌握的知识点,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拓展相关内容,以达到与相关专业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手段严重依赖幻灯片,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跟所授课专业不完全匹配,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等,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农业气象学在农业服务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深刻,使得农业气象学的学习需求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实际需求渐行渐远,无法适应目前新形势下农业生产要求[8]。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农业气象学课程自身特点,兼顾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既能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

5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书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考核方式分为3项内容: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即课程总评成绩=期末卷面成绩(50%)+实验课成绩(30%)+平时成绩(20%)。

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为闭卷,题型既是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引导。考试题目应当以基础知识点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综合性和应用性题目,侧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的知识点较零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考核中单独列出平时成绩,并在平时成绩中加入课堂提问、专题讨论等互动环节。在课堂上随机提出跟讲授内容相关的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分,答对加2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水平。课程进行到后期,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专题讨论,以农业气象学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或者与农业气象学相关的一项作物栽培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效果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 关于教学发展方向的展望

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和研究都应当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跟农业气象学相关的农业生产问题为目标,最终促进农业气象学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9]。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业种植资源布局、农业栽培模式、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灾害管理和信息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能够做到让作物的基因在适宜环境下表达、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提升在不同的生产模式的农业管理效果和提前预防农业灾害。所以,今后的农业气象学教学应当更多地与农业信息学结合,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以期在农业生产的决策上提供数据和理论方面的支持。

猜你喜欢

气象学讲授教学内容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气科学(气象学)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