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三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2023-05-30王冬屏

税务与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姜 宏,张 磊,王冬屏

(1.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省体育局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3.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引 言

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战略的内在驱动力和重要实现方式。研究东北三省科技创新,对于东北地区发挥区域优势、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经济“双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Russu提出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助推地区经济增长,但技术溢出强度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区生产结构的强烈影响。[1]Shantia等提出科技投入对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业创新具有积极作用。Huang等认为工资提高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张来武认为科技创新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整体上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绩效较低,地域间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各地使用的技术很多都是境外引进,而非自主创新,缺乏科技创新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很容易导致有效供给不足。而且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区域创新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高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激发创新意识和行为,在不牺牲个体自治灵活性的条件下形成整体协作,实现知识与技术价值向产品生产的转化。

梳理现有文献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评价体系建设、现代金融和服务业等方面。而对于区域创新、地理位置和地区生产结构、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东北地区。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相关数据,采用TOPSIS熵权法,针对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横向对比,来探寻东北创新能力不足的症结所在。

二、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对全国1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熵权法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区域创新能力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流通以及人才等因素影响,构建了包含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等38个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法,依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确定指标权重。经过对38个指标的计算后,得到的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综合对比评价分析

得到权重矩阵后,本文利用TOPSIS方法对包含东北三省在内的1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决策矩阵与权重系数得到加权决策矩阵V=[vij]m×n,其中,vij=wjbij,i=1,2,…,m;j=1,2,…,n;wj(j=1,2,…,n)是第j个指标Pj的权重。

步骤3:利用欧氏距离法计算各方案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到正理想解的距离记为d*i,到负理想解的距离记为d-i。

步骤4:计算各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

步骤5:根据相对贴近度判定评价对象的排序。

通过计算得到的1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排序表

三、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与加权决策矩阵中各指标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分析得到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落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流失严重

从评价数据得出专利申请授权量、研究与实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科技人才结构、高技术产业R&D项目量等变量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具有关键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人才密切相关,体现出人才对东北三省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人才相关指标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发现专利申请授权量、科技人才结构的标准化系数均为负值。以上分析说明,东北三省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才很少,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下降。

(二)投资环境相对落后

1.知识产权保障力度不足。“知识产权”是创新工作的制约因素之一。在知识产权的综合发展、创造、运用及保护方面,辽宁省排名居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排名均靠后,东北三省整体“知识产权保障不力”,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2018~2020年东北三省知识产权指数及排名情况见表3。

表3 2018~2020年东北三省知识产权指数及排名情况

2.营商环境不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经营的保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东北三省主要大城市在营商环境排名中整体靠后,在商业活力、创新潜力、行政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平平。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2020年,东北三省的外资依存度从11.84%减少到0.26%,北上广省份则是从9.97%减少到2.55%,对比来看,东北三省外资依存度起点较高,但下降幅度远大于北上广等省份。

(三)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低

表4显示了2012~2020年部分城市和省份专利申请授权量,由表4可知,东北三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整体排名靠后。虽然近几年东北三省企业R&D经费和高科技产业投资总额逐年增加,高于北京、上海等地区,但专利申请授权量明显低于其他省市。特别是吉林省,其专利申请授权量犹不及江苏省的四分之一。

表4 2012~2020年部分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表

四、东北三省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流失

1.城市综合因素。新时代的年轻人思维开放、充满活力,就业更倾向于北上广等创新能力强、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且东北三省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很多南方人不适应东北气候,不愿意在东北生活。另外,2013年之后,东北地区GDP增长缓慢,民营经济发展欠佳,国有企业不景气,企业招聘计划减少,科研单位提供的就业空间也非常狭小。这增加了年轻人找工作的难度,导致人才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2.地方政策因素。首先,人才引进政策不灵活。东北三省由于长期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灵活度不高,政策实施力度弱。其次,劳动力薪酬较低。东北企事业单位的薪酬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人才对薪酬的满意度低。再次,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东北三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在人才的选拔、晋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且“人情社会”问题突出,不利于人才发展。

3.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东北作为资源主导型地区,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面对产业结构的失衡,东北三省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东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在东北就业难,不得不前往南方地区。

(二)投资环境欠佳

1.政务环境不完善。目前东北地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间仍存在职能模糊、信息不畅、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情况。主要原因: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各职能部门划分不明确。二是重审批轻服务,大量非必需的证明材料延长了行政审批时间,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三是地方政府思想固化、本位主义严重,缺少开拓进取精神。四是简政放权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不愿意下放实质性权力。五是行政人员业务不精,职责履行不到位,降低了政府服务水平与质量。如:国家及地方政府制订的有关促进经济发展或减税的政策,多因企业缺乏了解而无法有效发挥效用。

2.法治环境有待提高。一是行政保护能力不强。如:东北地区的专利执法和商标执法在全国都处于落后水平。原因是执法部门多、手段少、处罚力度小。二是执法人员个人能力有限,使行政保护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三是科技人员自身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四是东北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且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范围单一、功能较弱等问题。[2]五是法律法规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协调性不够、前瞻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距离科学立法还有一定差距。

(三)区域创新能力低

1.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一是企业找不准投资方向。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占比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很多企业和个人还习惯于通过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获得收益,导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较弱。二是民营企业缺乏科学投资理念,常凭借个人经验作为投资依据,不愿意开拓高技术领域新市场。三是东北地区创新人才始终处于“引不进、留不住、养不起”的状态,引发很多“拥有一流设备,缺失一流人才”的现象。

2.自主研发能力低。一是东北三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东北地区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实力较强。但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匹配,导致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及应用不对称,缺乏创造活力,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二是技术基础薄弱。许多企业技术设备陈旧,技术创新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科研成果和产业承载、承接能力质量不匹配,很多成果无法落地;国企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不深入,技术未能充分扩散等。

五、东北三省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战略引领

1.政府落实创新发展政策。(1)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规划。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要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出台科技创新相关配套政策,破除影响各类市场要素自由流通的体制性障碍,为多元创新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构建创新企业培育库。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物质奖励,鼓励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工艺上进行创新。(3)建立支持创新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将财政科技支出纳入强制性支出项目。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设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稳定、规范创新投入主体结构,并在采购和金融支持方面尽快建立风险分担机制。[3]三是在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型企业税收扣除政策的基础上,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额外的税收奖励补贴。[4]四是完善专业的风险投资立法,并给予风险企业一定的优惠保护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2.政府培育创新文化。(1)创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政府要建立科学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和科技园合作,争取吸纳全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二是政府要支持跨国企业来东北地区投资建厂或建立研发中心,构建跨区域产业链,提升自身基础研究科技成果的高附加值,争取研发出原创性成果。(2)建立多元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创新的企业、研究院所、个人进行甄别、定级和定性,保证对科技创新水平定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标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对成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实际创造的价值,摆脱过去依靠文献题录的单一信息检测方法,保证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精确、科学、高效。[5](3)举办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专项奖励资金,营造更加适宜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力的氛围。

3.政府聚集人才。(1)建设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政府为在东北工作的科技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养老、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对于外籍高层次人才,可以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逐步建立起适合东北地区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2)建立多元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信息库,为创新人才和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完善科研成果分配机制,尝试制定差别化的产权保护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参与创新技术市场收益分配比例;允许高校、研究机构的科技人员以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有偿转让科技成果,允许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或合作研发。[6](3)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在科技领域实行“揭榜挂帅”制度,破除科研“小圈子”和论资排辈现象,促使科研工作者在自由环境中开展创新攻关工作。

(二)改善营商环境

1.优化营商环境配套制度保障。(1)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检查国家政策落实情况;二是检查政府服务是否存在审批或流程不畅,工作人员消极应对、拖延时间、效率低等问题;三是检查执法监督中是否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任意收费、任意罚款等情况,以及越权越界,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等问题;四是检查在服务市场主体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纽带的不正当问题;五是各级政府部门狠抓督导考核,使各项措施落实见效。(2)建设东北一体化营商环境。把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区域资源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成本,可借鉴香港贸发局和深圳前海管理局经验,探索在省级层面政府序列之外设立法定机构,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交由法定机构承担。[7]

2.改善跨境贸易整体服务环境。首先,要改善跨境贸易整体服务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仲裁和商事调解机制。其次,对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规则进行先行先试。推动各部门通关流程的全方位可视化查询;建设网上企业注销平台,缩减进出口合规时间和费用;加强口岸跨境通关合作交流,提升国际物流集装箱供给能力和周转效率。[8]再次,应以“一带一路”高品质基本建设为服务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地区)做好通关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接。

3.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宣传和落实“专利法、版权法、新品种保护条例”,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将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9]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以民法典为知识产权制度根基与立法起点,构建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三是实施重大科研成果国家级勋章制,实施奖励双轨制,激发科研人员及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四是加速推动知识转化。政府应鼓励企业创新试错,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点;充分调动市场内需潜力,以市场作为判断成果的依据,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三)企业创新发展

1.企业家精神培养。(1)营造健康的法治环境。好的制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家利益,激励企业家把握商机、识别不确定性与创新风险。(2)制定创新免责、容错纠偏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创新文化,正确引导舆论,使企业员工愿意承担挑战未知、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责任。(3)企业家要具有诚信守法意识。可以建立企业家个人诚信档案并依法设立诚信透明奖惩机制。[10]要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在企业内部开展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法教育,加强企业人守法意识和事业责任感。(4)培养工匠精神。企业内部要注重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培育“工匠型人才”,让人才受敬重。[11]

2.企业技术创新。(1)实施多元化创新。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有效投入,努力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技术引进等多元化创新路径与外部知识源互动。二是大企业要重视与中小微企业在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上的合作,力争形成开放包容、大中小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2)构建高效协同的国际化合作网络。将过去的短期思维(复制思维)剔除,培养创造性思维,挖掘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如:以科技计划对外开放为依托来引导建设创新共同体,深入推进基础研究领域研发合作;增加民间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能力;设立开放性“创新采购基金”,实现面向全球的创新定制式采购等。[12]

3.企业人才培养与集聚。(1)建立“以人为本”思想。企业要重视员工,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制定规章制度,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要尊重员工的个性特点,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要尊重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及时认可员工的创新行为与工作表现,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要提高技术型董事占比,强化技术为先的创新氛围,增强企业竞争力。(2)重视员工学习活动。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组建研发小组,既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又“借智发展”将高校和研究院所高端人才带到企业,提高创新效率,推进企业常态化工作进程。[3]也可以通过员工非正式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素质。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用课程标准审视教材、思考教学——以“‘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为例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