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捕食有绝招
2023-05-30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而获得营养(非能量)的自养型植物,它们一反“虫子吃植物”的普遍现象,演化出种种神奇的结构来捕食昆虫。就连进化论之父达尔文都为它们倾倒,专门写下了一本《食虫植物》的专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大自然的“逆袭者们”是如何捕食虫子的。
猪笼草
猪笼草为猪笼草科半木质的蔓生植物,又名猪笼仔,高可达1.5米,原产于亚洲、非洲和澳洲的热带地区。猪笼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67种,我国广东地区仅产1种。猪笼草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叶的构造复杂,分为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
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它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开口边缘和瓶盖能分泌蜜汁,用香甜的气味引诱昆虫。昆虫一靠近,就落入它的下一层“圈套”—— 光滑的瓶口。
昆虫滑落瓶内后,会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分解后的虫体营养物质最终会被猪笼草逐渐消化吸收。
瓶子草
瓶子草原生于南美洲,生长在盐碱贫瘠的荒地区域、低地沼泽地带或湿草地上。瓶子草的叶子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喇叭状,还有的呈壶状,人们就以“瓶”为名,统称它们为瓶子草。
瓶子草的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瓶状叶有鲜明的色彩,其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采吃。
一旦受骗的昆虫爬到顶端,并试图跨过瓶口爬进内壁时,由于内壁很滑,昆虫会掉进瓶内的消化液中。力图从瓶中爬出来的昆虫被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因挣扎无力而重新掉进消化液中淹死。
瓶子草的消化液含有由瓶壁腺体分泌的蛋白分解酶,它可将溺死的昆虫尸体的蛋白质溶解,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露松
露松产于西地中海沿海的一小片区域,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等国家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是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根部须状,叶线形,绿色,长20~40厘米,叶四周密布腺毛,腺毛末端的红色腺体可分泌黏液。
露松依靠植株上的有柄腺毛分泌黏液,同时散发出诱惑猎物的香味。当昆虫接触黏液便会被粘住,且越挣扎就越会被更多的腺毛粘住,并刺激叶片表面的无柄腺毛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露松的叶片和腺毛不能自主活动,但其黏性普遍强于其他黏液型的食虫植物,仅次于捕虫树。
螺旋狸藻
螺旋狸藻是一种比较小型的食虫植物,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它们大多生长于湿地或浅水中,也有一些生长在漂浮于水面的草甸中。
螺旋狸藻主要以水中和泥土中的小型爬虫为食。其捕虫器为“人”字形,在“人”字形的下部分,有两条中空的管子,这两条管子上有螺旋状的开口。
当猎物爬入或被水流冲进开口时,会因为管子内部向上的毛的阻挡而只能向上活动。这两个通道汇合后,一直通往上面一个胀大且中空的囊状物,猎物会因为毛的作用一直往上走,并最终被困在囊状物中,而这个囊状物便是螺旋狸藻消化猎物的地方。
茅膏菜
茅膏菜是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2厘米,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西藏南部。生长在海拔1 200~3 600米的松林、草丛或灌丛中,田边、水旁、草坪亦可见。
茅膏菜全身有毒,皮肤接触其叶的水浸液后可引起灼痛、发炎,家畜误食后可出现氢氰酸中毒症状。茅膏菜叶子上的腺毛能分泌黏液,看上去就像是挂满了露珠,晶莹剔透,这些黏液就是捕食昆虫的武器。昆虫被粘住后,就成了茅膏菜的美食,最终被消化吸收。
捕蝇草
捕蝇草仅存于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东南方的海岸平原及北卡罗莱纳州的东北角。
捕蝇草的捕虫过程在所有食虫植物中最奇特,捕虫机制最复杂。捕蝇草的捕食结构是由一左一右对称的叶片所形成的夹子,捕虫夹上的外缘排列着刺状的毛。这些毛乍看之下很锐利,会刺人,但其实很软。这些毛的功能是防止被捕的昆蟲逃脱。
当捕虫夹夹到昆虫时,这些夹子两端的毛正好交错成一个牢笼,使昆虫无法逃走。当夹子关闭数十天,昆虫被分布于捕虫器上的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昆虫被完全消化后,捕虫器会再度打开,等待下一个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