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RNA世界的探秘者
2023-05-30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在生命科学的奇妙世界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组长的陈玲玲长期致力于此,为人类破解基因密码,揭开生命神秘的面纱。
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语速较快,脸上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今年46岁的陈玲玲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从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我们能一窥她爱拼敢拼的人生轨迹。
心怀祖国,探索“暗物质”之谜
2009年,陈玲玲拿下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后,在该校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不久,她就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正当陈玲玲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前景一片光明之时,她却放弃了机会,坚持回国。
当被问及为什么毅然回国时,陈玲玲说:“十多年前我回来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有相当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这些年,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都想真正为国家作出应有的科研贡献。”抱着这样的信念,2011年,陈玲玲作为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特别人才”,回国从事RNA(核糖核酸)生物学研究。
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在不断向科学高地进发的过程中,陈玲玲带领实验室团队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积极推动RNA新技术、新方法在小胖威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转化研究,在人类基因组“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初心相伴,人生路上从不迷茫
谈及人生的选择,陈玲玲说,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领先国际的科学研究是责任,也是初心。
早在1998年,在兰州大学读本科的陈玲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同年级生物学系第一批学生党员之一,她立志学有所成,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和使命担当,离不开一个人对她的影响,那就是她的母亲—— 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工作得非常出色的老党员。如今,年迈的母亲依旧全力支持女儿的工作,并告诉她,为党和国家工作就是对父母尽孝。
作为共产党员,陈玲玲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她多次就自身研究经历与青年女性交流,鼓励她们投身科学;多次开放实验室,为中小学生接触科学搭建桥梁,接纳初、高中学生前来实验室进行科学实践;走进中小学进行科普宣传,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在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期间,她多次带领支部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邀请专家、院士进行研讨,将党建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如今,站在科研前沿的陈玲玲,肩负着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正向着更高的科技高峰攀登!
名师点拨
陈玲玲的主要事迹展现了其执着于生命科学事业,致力于人类基因组“暗物质”研究,坚守于科学研究岗位的科学家本色,诠释了敢爱敢拼、勇于创新、心怀祖国和不忘初心使命的精神。
写作应用主题:
1.爱国与梦想
陈玲玲在国外事业顺风顺水时,毅然决定回国,坚信科研者们有科技报国的广阔天地。因为热爱,陈玲玲将自己的人生和科研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心怀祖国,牢记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与担当;她立足科研,致力于惠及大众的基础科学研究。
2.拼搏与创新
陈玲玲站在科学前沿,不畏艰难,敢于创新,勇于攀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具有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这位女性科学家带着激情和热爱不断探索与创新,用拼搏书写“巾帼不让须眉”的精彩人生。
3.初心与使命
不忘初心,陈玲玲立志做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她和伙伴们在生物“暗物质”领域里苦心钻研,做黑暗中追光的“解码人”。她多次就自身研究经历与青年女性交流,鼓勵她们投身科学;多次开放实验室,为中小学接触科学搭建桥梁;多次举办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陈玲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 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