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郑振铎作品《猫》的多维思考

2023-05-30魏兆芳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妹白猫黑猫

魏兆芳

《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首篇,文章共写了四只猫,新生活泼的花白猫,活泼好玩的黄色小猫,忧郁可怜的流浪猫,凶恶的黑猫,只只传神,只只诛心。“我”家养过前三只,结局都是不同原因的亡失,第四只则是别人家的猫,制造冤案的黑手。总之,作者娴熟地使用了白描手法,借猫的故事刻画了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只猫:隐的恶,伪的善

这是一只新生的猫,从隔壁要来的,因为“三妹是最喜欢猫的”。的确,“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三妹怎么会不喜欢呢?“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花白猫给三妹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是,快乐的时光是如此短暂,因为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这时,“最爱猫”的三妹会做什么呢?请医生?送医救治或祈祷?没有,三妹是“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告诉我:“哥哥,小猫死了!”

现在想想,如果真爱,那么“忽然消瘦”“不肯吃东西”“不肯出来”“毛也污涩了”,种种特征表明不是病了会是什么呢?毕竟它原本那么“活泼”,更何况它是一只“新生的小猫”,除了本能它又会有多少心事呢?它的命运走向取决于爱猫人爱得深浅与真假罢了。如果真爱就会心急如焚,就会送医就诊,毕竟“替它犹豫”,乃至颈下挂个“小铜铃”都不能解决病理的根本。或许,在高高在上的“人”面前,它仅仅是一只“猫”,是供人逗乐的玩具罢了,所谓的“小侣”,以及对“猫”的“最爱”最终是一场打着幌子的获取,而非主动地给予了。毕竟“我”和“三妹”对花白猫的这场深“爱”最终落定的只是“新鲜与快乐”,对于花白猫的亡失,也会很快以“再向别处要一只来”安慰。

细细读来,人的恶与伪善在此是多么的隐秘,读者也总是一次又一次为“小猫”带来的快乐而快乐,为隐秘的恶与伪善而感动,失去了基本的批判与反省。

第二只猫:以爱的名义

这是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是母亲从舅舅家抱回来的,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沾亲带故,外形漂亮,性格好也就罢了,关键是它还有才艺!“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特长本领也非等闲,“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这只猫在“我们”家不得不招人爱了,“最爱猫的三妹”对第一只猫亡失的烦扰早烟消云散了,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也是理所当然了,有这样非凡才艺的猫谁又不爱呢?“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第二只猫的命运已有一种潜在的暗示了,难怪“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

讀到此处,这只猫“失踪”的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的猫儿,它们有很喜人的外形条件,也很有本领,可它们毕竟是猫,或不知道珍惜,消耗了自己的优势;或把握不好分寸,过于张扬,总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遇;或者招摇过市,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白白失去生命,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啊!这里有猫的美,却多了人的悲。亦如“周家的丫头”事不关己不闻不问,明明“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却不制止,任由悲剧发生,极度冷漠无情。还有那抱走黄色小猫的路人,凡是美的、好的,都想据为己有,甚至光天化日之下肆意妄为,做出损人利己的勾当,这是丑,更是恶!第二只猫更多的悲剧难道不是“周家丫头”和“陌生路人”的杰作吗?“我”的“怅然与愤恨”的源头制造者,“咒骂”貌似理所当然。但是,“我”和“三妹”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如果真爱,那就多留心一些吧!亲力亲为办不到,不是还有“李嫂”“张嫂”吗?或者给这只“最爱”的黄色小猫教点做猫的规矩也总是可以的吧,省得整日提心吊胆。但“我们”都是高高在上的人,我们的“咒骂”只因隶属于“我们”的小猫被他人占有,而非小猫自身命运的难测,这样的爱和冷漠自私又有什么两样呢?恐怕也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占有罢了!

第三只猫:谁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它,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是一只被抛弃的可怜小猫。“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毕竟“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喜欢玩游”,还有些“忧郁”,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读到此处,读者似乎明白“最爱”的本质并非“猫”了,毕竟人最爱的还是猫带来的快乐。

出身低微,外形普通,悲剧的命运已经暗流涌动了,猫自己怎么能决定这一点呢?人有时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给予了,任凭风雨肆虐,在夹缝中求得一丝苟且。但是,第三只猫也并非没有转机,它是可以在时光的流淌中奋发改变的,勤奋练习捉老鼠也不是不可,毕竟勤能补拙,何况猫抓老鼠是本分,勤奋练习,说不定就会一鸣惊人呢。但这只猫不改它的忧郁性倒也罢了,反正“若有若无”,作为“壮猫”却偏偏“不去捉鼠”,还“终日懒惰地伏着。”时日长了肯定会遭人厌弃的,何况它还“吃得胖胖的”,本来就不讨喜,又无本领,不苦练做猫的基本功,被冤枉就难免了,还做出反常举动“常常跳在桌上”,对妻买来的芙蓉鸟凝望着。如此,丧命的悲惨结局也在意料之中了!扼腕叹息之际,不得不思考:不幸者往往更容易受到冤枉。

至于这里的人物群像也颇值得反思,“最爱猫”的三妹对第三只猫“不感兴趣”,无形中预言了这只猫的悲惨命运;沉默的张妈是拾猫人,给了第三只猫重生的机会,是“芙蓉鸟被吃案”的“报案人”,更是“犯罪现场”的第一目击证人;李嫂则成为了猫悲剧命运淡漠的旁观者,“猫,猫!又来吃鸟了!”如果不曾亲眼看见那只黑猫来吃第一只鸟的事实,何以言“又”呢,可当“我”责打猫时,李妈却没有说出猫不是“凶手”的实情。明知真相却不做声,导致猫的冤死,李嫂可能也没有想到她会成为夺取第三只猫性命的帮凶吧。

“我”和妻是悲剧的主要制造者,我们肯定无法原谅自己,她们也不应置身事外任由第三只猫的悲剧发生。谁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谁成了棒杀第三只猫的元凶,一切已不是那么重要了。忏悔,内疚,还有自省,这也许是作者着墨最多的根源吧!

第四只猫:眼睛看到的不全是真相

“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这是别人家的猫,也是盗吃芙蓉鸟的真凶。“黑”本身就让人恐惧,“飞快”足见其阴险,“逃”足见其狡诈。身手矫捷,动作熟练,轻车熟路。无论手法还是行踪都透露出黑猫不是“初犯”,它竟然在人的眼皮子底下耍花招,将自己的罪行间接地嫁祸给了第三只猫,真是印证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啊”,原来猫的世界也不是那么单纯。

小说《猫》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有猫的悲剧,也有人的悲剧。作者在《自序》里曾经写道:“我对于旧家庭,旧人物,似乎没有明显的谴责,也许反有些眷恋。这一点,看书的人当然是明白的,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不过假定他们是‘坏的或‘不对的,那是他们本身的罪恶吗?”。

《猫》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在充斥着“恶”的旧时代,弱小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成为比其权势更大、地位更高者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是结尾,是愤怒,是自省,是希望。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三妹白猫黑猫
喊三妹
女巫和白猫
黑猫钓鱼 边庆祝
黑猫白猫
画一个圈
三妹真的爱猫吗:重读郑振铎《猫》
三妹真的爱猫吗:重读郑振铎《猫》
脑筋急转弯
黑熊白猫
The Cat’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