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思维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2023-05-30彭德正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西门豹伯牙思维

主持人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都将“思维发展与提升”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标志着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迎来了关键契机。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从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学习目标设计“发展思维”;通过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本期从探究语文思维内涵入手,通过指向“思维内涵与培养策略”的教学、指向“文本特征下的思维发展”的教学、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指向“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指向“读写一体化创意表达”的教学的角度切入,探索“聚焦核心素养,凸显思维培育”的途径与重要意义。

——栏目主持人  彭德正

传统语文教育理论重理解,重感悟,重读写结合,但鲜有关于思维的研究,更没有“语文思维”这个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提了出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厘清语文思维的内涵,熟练掌握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语文思维的研究内涵

(一)语文思维研究概说

卫灿金先生对语文学科思维的研究比较早,他在《语文思维培育学》中对语文思维培育的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等做了系统的研究。第一个给“语文思维”下定义的是冉正宝,冉先生在《语文思维论》中提出:“语文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汉语进行认识与表达、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思维活动中,借助于形象对语文对象展开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过程。”将“语文思维”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进行定义,体现了冉先生独特的学术敏锐性。这个定义努力使“语文思维”有了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不再与“一般思维”混淆。黄亮生也给“语文思维”下过定义:“语文思维是思维学的一个小分支,是借助语言文字,以已有知识与技能为中介来概括、抽象反映人们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的现象、特点和规律的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黄先生的定义将“语文思维”与“一般思维”区分开来,在肯定语言文字是语文思维的载体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语文思维就是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思维,是在语文课程话语体系下进行的定义。李华平、陈剑泉这样定义“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以祖国语言文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在语言文字运用(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在心智平台发挥导引、规划、调整、优化等作用,提高听说读写活动效益的一种学科思维。”李、陈两位先生用规范性定义加描述性定义的方式,试图说清“语文思维”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语文思维”是一种学科思维的认识。

(二)语文思维的内涵

上述学者对“语文思维”的定义,更多的是一种操作性定义,没有触及概念的内核。笔者以为,“语文思维”即语文学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听说读写)中表现的语文思维模式和特点的一种学科思维,它表现为语文思维形式、语文思维品质、语文思维方法、语文思维习惯。

并不是说在“语文思维”概念出现之前,语文学科没有思维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在1980年就提出“语言与思维并举”的命题,1984年更明确指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但立足学科思维的角度,提出明确的思维训练的指标,是2022版的“新课标”。在“新课标”中对思维能力这一核心学科素养明确提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文本解读,挖掘思维训练元素

文本解读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思维训练意识,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思维训练元素。教师只有厘清了思维训练的“家底”,才能有效设计训练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思维训练。

《西门豹治邺》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成功塑造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官绅,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形象。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破除迷信活动“河神娶媳妇”的章节。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一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到底巧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对西门豹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的理解。要弄清这个问题,学生还要了解一些思维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有四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其中,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巫婆和官绅正是违反了矛盾律,西门豹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下河汇报,如果去必死无疑,如果怕死说明没有河神,不去就證明了他们此前的话都是谎话,阴谋就会败露,老百姓也不会饶过他们,同样还是死。正当他们左右为难时,西门豹命令士兵将他们扔进了河里,破除了迷信,为百姓除了一害。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解读文本。在课文中,外显的是西门豹的语言和动作,背后是人物深刻的思维活动。教师只有将这些思维活动揭示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西门豹的大智大勇。

(二)教学设计,设计思维训练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能达到“语文思维”训练的目的呢?仍以《西门豹治邺》10—14段为例,课文这一部分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激烈,是学生表演的好素材。设计课堂表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形象,促进表达,训练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来做导演”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团队,扮演角色,写出脚本,设计不同的场景,在配乐、话外音、视频背景等方面也要有所准备,以确保表演成功。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重点为学生介绍西门豹的言行,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文中简短的文字揣摩人物的内心,例如文中多次写到“西门豹说……”,没有写西门豹怎么说,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详细解读西门豹的内心活动,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契机,还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契机。不同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同,对人物的处理也不同,这也就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随着学生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越来越丰富。

(三)教学实施,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思维训练

1.个体独学,在静默中生发思维的涟漪

个体独学是学习的重要形式,缺少个体独学是不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由朗读、可以默读批注、可以静思写作,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的重要阶段。

《枫桥夜泊》是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诗人张继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古城河边的凄凉夜色和古刹中传来的悠悠钟声,虽然写的是旅途孤寂,题材上没有多少新奇,但他以巧妙的构思、高超的艺术处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千百年来传颂不衰。如何更好地学习这首诗,如何让学生体悟诗中的韵味?没有思维的训练是很难达到的。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武器”——教给学生鉴赏古诗的方法,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些诗画同源论,就是说一首好的诗就像一幅画,一幅出色的画往往蕴含着诗情、诗意。正如苏东坡所说的“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这个诗论就可以成为学生解读这首诗的密码。其次,教师要设计学生自学活动,因为学习一首古诗,自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舍得为学生预留自学时间,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默读发现诗中的残月、栖鸦、枫树、渔舟、寺院、客船,慢慢品味诗中明与暗的和谐、情与景的交融、人与物的触碰,体会诗中的自然和谐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到更多的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学生会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中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接,形成新的形象,在与诗人的共情中、在理解诗中景和情的描写中发展形象思维。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感悟用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对思维的整理、留痕。学生记录的都是自己的思维火花、思维的闪光点,是真实的学习体验,这些积累也为学生下一步的交流互学打好了基础。

2.学伴互学,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礼记·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个体独学的学习方式虽是必须,但并不是唯一,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能够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也要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与同学交流中,如果观点不同,需要辩论,学生要能准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活动均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例如,在讲授《枫桥夜泊》一诗时,教师可以出示张继在苏州游历时写的第二首诗《阊门即事》,让学生将其与《枫桥夜泊》进行比较阅读。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该诗反映了因农夫应募从军,致使广大农村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悲惨社会现实。前两句语气看似平淡,实则为后两句作铺垫,末句用反诘口吻揭示了城郭无烟的凄凉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通过两首诗的对比阅读,学生发现《阊门即事》直抒胸臆,《枫桥夜泊》含蓄委婉,前者忧愤之情溢于言表,后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更加隽永而有诗韵。

3.教师导学,在提升中深化思维的成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级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教师的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依托语言文字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级,还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级抽象逻辑思维。

《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小古文,全文仅83个字,却是一段友情的绝响,是“知音”一詞的由来,让“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代名词。学生借助注释看懂文章大意虽不难,但要明白作者是怎样用如此精简的文字写出这段千古绝唱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穿越古今了解这份友情,并通过短短的83个字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是教师导学的重点。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第四句学生是否能接受?伯牙身份尊贵,子期只是普通樵夫,伯牙会为了锺子期的死而放弃自己热爱的琴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83个字中。第二句中写道“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一个“方”字写出了时间之短,说明伯牙是临时起意,他是鼓琴大师,心到琴到,琴声中已到“太山”之意。子期听了,马上说“巍巍乎若太山”,他不仅听出了琴声中的“山”之意,连“太山”之意也说得准确无误,说明二人心意相通。如果这只是巧合,伯牙不会视子期为知音。第二次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伯牙听了锺子期的话想再试子期,随即转调“志在流水”。“少选”一词说明“太山”之音时间不长,这也侧面反映了伯牙的琴艺娴熟,可随心所欲。这一次,锺子期又说出了伯牙心中所想。二、三两句中“放”和“少选”是关键,教师讲授这两句时要引导学生从“放”和“少选”中感受作者的匠心。

其次,教师要详细讲授二、三两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文章写到此处,戛然而止,没有写二人遇到知音时的情景,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通过表演、写作等形式填补空白,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空间。经过补白,学生对第四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教师要根据二、三两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只写了“山”和“水”?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仅用本课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探寻古诗文的意象,让学生投入到中国古典哲学中去,那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

(四)教学评价,总结思维训练方法

新课程需要新评价,新课标中有新评价。在“语文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让评价在思维训练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仍以《伯牙鼓琴》为例。

1.在学生无疑处进行启发评价

学生借助注释读通课文后,处于文本的浅层次理解阶段,但此时学生认为已经读懂了文章。在此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前面的学习作出肯定评价,另一方面还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伯牙在听了锺子期的两次回答后,就认定锺子期是自己的知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声音中建立形象,通过形象思维领悟文本。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寻找密码,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在学生有疑处进行引导评价

锺子期死了,伯牙摔琴绝弦值得吗?难道就没有第二个知音了吗?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评价,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伯牙成名已久,誉满天下,但多年来还不曾有一人能像锺子期那样瞬间就能晓其意,通其心,这样的知音是唯一的”。

3.在学生领悟处进行增值评价

当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完成理解重点词句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进行增值评价,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还要帮助学生提炼思维方法,形成思考习惯,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西门豹伯牙思维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伯牙鼓琴
知 音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
西门豹治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