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学历案学习过程的设计
2023-05-30李苗苗张秀珍
李苗苗 张秀珍
摘 要 以沪教版新教材“细胞的结构”单元学历案学习过程设计为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从资源与建议、单元导学、课中学习及单元总结等四个方面,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因素有机结合,概述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高中生物单元学历案中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双新”背景单元学历案细胞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 91 文献标志码 B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学》 ( 2020 年版)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内容重组、探究活动设计、构建生命观念等方面相比老教材有较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新教材的(以下简称“双新”)背景下,教师如果仍仅关注某一课时教学设计,学生将对单元教学内容缺乏综合和整体的认知,无法把握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容易导致获取的知识碎片化。“学历案”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统一顶层设计所形成的专业化方案。单元学历案能够帮助教师以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为整体,统筹、规划既能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够按步骤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基于“双新”背景,从单元整体视角下设计学历案对于生物学教学尤显重要。
单元学历案由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组成。单元学习过程是单元学历案的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可重点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的匹配程度,实现“所学即所教”“所学即所评”“所教即所评”的三维一体化。下文以“细胞的结构”单元学历案中的学习过程设计为例,从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单元资源与建议、单元导学、单元课中学习及单元总结等四个角度进行介绍,倡导在“双新”背景下,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进而有效落实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 基于“所教即所学”的单元资源与建议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单元每一课时学习任务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细胞的结构”的单元资源包括“细胞由质膜包裹”“细胞各部分结构即分工又合作”两个理论内容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两个实验内容,可设计6课时的单元学习任务。“细胞的结构”的单元学习建议是以“胰岛素之于糖尿病”的大问题为主线,每一课时设计与胰岛B细胞相关的学习任务,组成单元学习任务链(图1),将各个课时之间学习任务有效串联,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在的联系,确保学习任务都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
2 基于“所学即所评”的单元学习过程
评价与学习的一致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的重点标准之一,脱离评价的学习,只能是个体自由学习,而不是目标导向的学习。如果学与评不一致,那可能会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单元学历案的学习过程设计中,可通过设问、追问、活动、演示等方式对学生做出表现型评价。
2.1 借助单元导学评价学生的前概念及思维水平
单元导学是本单元的课中学习的铺垫。在高中生物学单元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调查学生本单元的前概念,也可以展示本单元所用情境的相关背景知识或科学史和最新前沿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关注最新生物学研究成果,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在新教材“细胞的结构”单元导学设计时,教师收集本单元“胰岛素之于糖尿病”的相关背景知识,展示胰岛B细胞的结构、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及胰岛素的作用等资料,设计问题引入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意识到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其形成过程与胰岛B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教师通过设问和回答,对学生前概念和思维水平做出初步的评价。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探究胰岛素如何调节血糖并开设相关的知识分享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材料分析能力,为后续血糖的学习作铺垫。
2.2 借助单元课中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历案的单元课中学习应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单元课中的学习任务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教师设计课中学习任务时,每一课时的某些任务间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任务,多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下文列举“细胞的结构”单元学历案学习过程中与胰岛B细胞相关的任务,教师通过材料分析、问题思考及模型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做出评价。
在学习第一课时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时,教师展示教材中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导致血糖平衡失调,引发Ⅱ型糖尿病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 胰岛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依赖于细胞质膜什么结构?② 据图可知,如果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发生改变,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能否正常进行?③ 结合受体蛋白的功能,,我们有什么在疾病预防上的启发?
在学习第三课时细胞各个结构之间的合作时,教师展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同位素3 H 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个细胞器的资料、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视频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哪些细胞结构参与?② 这些细胞结构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功能?③ 如果合成错误的胰岛素,哪些细胞结构又会参与纠错?
在学习第四课时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分小组确定制作细胞的种类(如胰岛B细胞)及细胞的特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模型的制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分析模型制作的理念并相互点评。
通过分散在不同课时中的多个学习任务,学生逐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细胞的结构单元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学习。教师也通过学生在思考、讨论、动手制作、准确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树立胰岛B细胞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的生命观念,养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精神,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基于“所教即所评”的单元总结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表现来对学生做出表现型评价,还可以借用单元总结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做出学后评价。在单元总结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评价考,思考如何借用工具评价学生对本单元总体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
3.1 借助思维导图将单元总结系统化
单元中很多核心概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隐藏在知识内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核心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将知识系统化。
如在“细胞的结构”单元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细胞核、部分细胞器的膜结构,以此为联系点运用X-mind软件构建思维导图(图2)从结构和功能进行对比总结本单元。
搭建思维导图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主题,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给予简单的思维导图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总结,形成知识系统。
3.2 借助情境分析等将单元总结实践化
知识的学习最后都要归结到知识的运用,即要落脚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而单元总结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释某些现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如在“细胞的结构”单元总结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①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遗传性地受损,不能正确合成胰岛素,请分析可能与其胰岛B细胞中哪些结构受损有关?② 有些糖尿病患者能正常合成胰岛素,但是胰岛素不能与肝细胞质膜相结合,请分析可能与细胞质膜中哪些结构受损有关?③ 请结合以上分析,给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通过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实践化,同时增强社会责任素养。
3.3 借助评价量表等將单元总结自主化
单元总结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反思、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评价的自主化。在“细胞的结构”单元总结中,教师以细胞质膜的内容设计自评表和互评表(表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的设计来回顾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单元总结。
4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学习过程实施的反思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运用单元学历案比单一课时的学历案更加系统。教师围绕同一目标和主题,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链,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习得知识,借助单元任务和单元总结的达成度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单元学历案中,单元导学在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的同时,还能评价学生的前概念,单元总结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回顾的同时,还能评价学生单元知识体系,形成“总-分-总”的单元系统。
单元学历案设计时,不应该只关注学习过程,还应该关注学历案的其他要素是否与单元学习过程相匹配。同时,单元学历案的任务设计一定要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并在设计中关注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教师在设计单元学历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单元活动链交叉分析习得知识,从单元整体视角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落实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
[2]卢明.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8-21.
[3]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 (04):15-22.
[4]王君.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原理的运用分析[J].高考,2021 (2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