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源头抓蔬菜产品质量
2023-05-30高丹丹
高丹丹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日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国家于2023年1月1日施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确保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并颁布多项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作为农药残留检测依据,维护公众健康。本文结合监督管理活动对蔬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了控制生产源头是保障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蔬菜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点。 关键词:质量安全;源头生产;监督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其中包括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过程,具有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
在诸多环节中,生产源头是所有环节的重中之重。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危害主要有蔬菜产地环境污染、蔬菜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污染、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蔬菜自身毒素、蔬菜生产及储运违法违规添加物。
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应该通过优化蔬菜产地环境、监督管理蔬菜生产全过程、检测蔬菜产品质量、包装储运、加工销售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环境污染
1.1 大气污染:主要是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交通尾气排放、农药化肥挥发、能源物燃烧,其中的二氧化硫、氟化物、飘尘、乙烯对蔬菜质量安全都具有严重危害。
1.2 水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氰化物、苯。蔬菜被动吸收各类有毒有害物,对蔬菜的质量安全造成危害。
1.3 土壤污染:主要有重金属如镉、砷、铬、汞、铅等和固态垃圾。
2 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污染及蔬菜自身毒素
蔬菜表面存在的微生物是因为蔬菜在种植、采收、储藏、运输、销售环节与环境发生各种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和其毒素污染。大部分微生物是无害的,一部分微生物会引起腐败变质,甚至有些会引起食用者发生疾病。
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清洁蔬菜产地环境使农业生产用水和肥料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改善蔬菜种植地的生产条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蔬菜产品在进行包装、保鲜、储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储存、运输蔬菜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禁止将蔬菜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储存、运输,防止污染。
3 蔬菜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污染问题
3.1 肥料不合理使用
3.1.1 农家肥不腐熟、引起烧苗现象,影响蔬菜品种。农家肥内出现害虫使用高毒残效期长农药进行拌肥当做底肥施用。蔬菜生长过程吸收高毒农药引起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生产。
3.1.2 化肥不合理使用主要是氮肥过多使用,是造成蔬菜中存在过多的硝酸盐的主要因素。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刷后汇入水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草繁生,使水变臭,成为死水。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壤进行测量分析保障肥力持续有效供应;大力推广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判断出蔬菜所需养分;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大力推广生物肥、专用肥、缓释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控制氮磷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农药不合理使用
3.2.1 乱用药。许多农户不懂农药性质,酸性还是碱性、杀虫剂还是杀菌剂、内吸胃毒还是触杀、杀真菌还是细菌,病虫害种类也弄不清楚。防治时不加以区分,盲目的加多种农药,加大农药浓度,加大农药使用量进行防治,不但达不到防治效果,还可能延误防治时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会造成药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菜农在使用农药时不知道国家禁限用农药,如甲拌磷、克百威、乐果、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灭线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毒死蜱、三唑酮是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3.2.2 农药使用不当。如果某一农药防治效果好,菜农就会经常使用同一种农药,使病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对于阔叶植物只喷叶正面,不喷叶背,喷施不均匀。视化学防治为万能,见病虫就用药,忽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而且都不落实安全间隔期,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等。
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种植示范大户、农药经营商和广大蔬菜生产者应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巡查和指导,使其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严格按照化学农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浓度,针对防治对象正确使用有效的农药。
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湿润即可,不超范围、超标准施用农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法是最后手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使用农业投入品。明确禁用农药。
严格执行蔬菜收获前农药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要求停止用药。不要污染环境。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推广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技术,普及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要让广大农民朋友们真正认识到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危害。因地制宜的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逐步让菜农树立起蔬菜质量安全的忧患意识。
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对可能危及蔬菜质量安全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对蔬菜产品全程可追溯,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实现蔬菜产品全程监管和风险评估。
3.3 农用薄膜回收问题
蔬菜生产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用薄膜,农用薄膜使用后应组织回收,不要造成白色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回收并妥善处置包装物和废弃物。
国家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经营者选用优质特色蔬菜品种,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生产优质农产品,实施分等分级,提高农产品品质,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加强自律管理,承担起相应责任。打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产品。对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根据质量安全控制要求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
对蔬菜生产大户和散户,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应当为其提供适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经过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呢些农产品,应当及时上报给有关管理部门,并且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且不得上市销售。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有利农产品质量追踪。
鼓励和支持农户销售农产品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监督管理部门对承诺达标合格证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加强日常监督檢查。
通过制定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结合监督管理活动,执行岗位职责,使从事蔬菜生产和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有规范可循,全程达到安全标准化。特别要着重加强蔬菜生产的源头管理,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中的最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