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慈善的医生

2023-05-30张欢欢

慈善 2023年1期
关键词:十全酬金医家

张欢欢

在中国古代,悬壶济世的郎中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一样,由学生和病家根据自身家境、所接受“服务”的复杂程度,主动敬上酬金。前者被称为“束脩”,后者为“席敬”。“席敬”,顾名思义,这不是醫者要求的具体数额,而是诊毕后,患者为表达对医者的敬重主动支付的酬金。“席敬”体现的是医家因人而异的实践智慧,无论远近贵贱,只为救民于疾痛。

在古代,诊金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因此不能拿“席敬”来衡量一个医生的医术水平或医德品格。“席敬”付费制通过多收富人诊金,减免穷人诊金,达到“劫富济贫”的效果。

相传,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隐居庐山南麓,为山民诊病疗疾。董奉只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诊金:重疾者栽五棵,轻疾者栽一棵即可。待杏熟之时,董奉便贴出告示,可用稻米来换杏。收到稻米的董奉将其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杏林春暖”成为对医者高尚医德的赞扬之词。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被孙思邈总括为“大医精神”。

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提道:“治病既愈,亦医家分内事也。纵守清素,借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意思是,医生不能明码标价,应听任病人给酬,多少不计。如果病人家境不好,给酬过重,医者还应适当取酬,不应全取。

也有医者因自身嗜好,愿病家以所好之物作为酬金奉上。著有《脉诀汇辨》《医学口诀》的清代医家李延昰(1628-1697年)担筐采药,遍游名山,以医自给,治病多奇效,不论远近,有求必应,医名大盛。李延昰有藏书之好,有时会让病者以书籍为酬。

《红楼梦》中也有一个细节可作为考察清代医生诊金的参照。晴雯病了,请来大夫胡君荣诊治。按照当时的行情,付诊金时,嬷嬷建议:“少了不好,看来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样门户的礼。”宝玉对胡大夫开的药方并不认可,便问:“(如果是)王大夫来了,给他多少?”婆子笑道:“不过每年四节一个趸儿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

这一段描述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当时的大户人家请医生上门诊治,每次至少要给一两银子的酬金。晴雯仅是体面的丫鬟,如果给主人看病,诊金应该会更高;二是某些医生固定为一家或几家进行诊疗服务,每一家支付一定数额的“年金”,相当于家庭医生。

清代名医李炳(1729-1805年)就是一位拿“年金”的医生。据记载,一洪姓商人慕其名,“以五百年金聘李之楚,居楚者二年”。除了民医和游医,古代也有领取国家薪俸的医官,或是专门负责诊治君王及皇亲国戚,或在地方病坊负责民众医疗。

王安石变法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所正式的官办医院——太平惠民药局,官方派驻“职官”到药局职帮忙问诊。

唐朝时已经设立了“太医署”,年终对登记在册的从医者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决定他们次年的俸禄待遇。绩效制度如下:每年治疗1000人以上,十全八的,奖度碟一道;治疗500人以上,十全八的,赏钱20贯;治疗1000人左右,十全九的,则有特别的奖励。其中还提到,凡无病者冒充或杜撰病人而恶意骗取钱财的,给杖一百。

自古以来,救死扶伤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在古代,医生诊病不会明码标价,医生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的价值和考虑患者的现实处境。

猜你喜欢

十全酬金医家
物业行业住宅类酬金制项目会计处理探讨——对比境外物业住宅酬金制处理
济南十全陈波 能解决客户“痛点”的,就是最智能的
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十全”育人内涵研究
欲多则欢少
欲多则欢少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
浅析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发包方的成本管理问题
明清医家《内经》训诂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