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增强出版平台搭建及其在高校教材中的应用
2023-05-30余海钊唐天赋
余海钊 唐天赋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版形式更加富媒体化、多样化。文章以搭建“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例,阐述平台架构及业务实现流程,并结合部分高等院校教材在湖南地区的发行情况,深入分析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平台对高校教材出版发行的促进作用,为国内同类型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提供相关方法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新研发的数字出版平台基本能够保证收益研发比,目前小程序的平均付费率为6.2%,峰值约为14.5%;图书的文本拓展数量与产品销量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图片拓展数量与产品销量则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增强出版;图书发行量;二维码;内容资源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图书出版的编辑、排版、出版、印刷和发行等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版的形式更加富媒体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图书产业和其他媒体的合作与互动[1]。例如,2014年浙江大学出版社通过与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教育中心合作,建设了“立方书”在线教育项目[2],该项目通过深度结合教材和数字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联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纸书的线下发行量;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通过引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的RAYS现代纸书系统[3],在图书上印制二维码,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互联网数字资源与内容服务,实现了互联网资源的额外盈利;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采用Unity 3D技术架构,以Easy AR为AR增强出版的解决方案[4],将立体的AR增强内容与纸质图书相结合,让读者通过智能设备获得生动清晰的阅读体验,最终使图书变得更生动、更形象。
文章以中南大学出版社自主搭建的互联网资源增强出版平台,即“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研究对象(该平台已获“第五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湖南出版政府奖”),并结合部分高等院校教材在湖南地区的发行情况,深入分析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对高校教材出版发行的促进作用,为国内同类型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提供相关方法与参考。
一、平台架构及业务实现流程
图书通过增强出版,可将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富媒体文本、VR/AR内容等不同形式的数据集成放入二维码链接,便于读者系统地理解图书的内容、含义及其附加信息,满足读者快速检索和定位的需求,从而拓宽图书的出版空间、丰富其阅读形态,实现纸质图书与富媒体资源的融合。以“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例,平台搭建的架构及实现流程如下。
(一) 平台架构
1.技术架构
平台采用Microsoft C#.NET进行开发,利用Entity Framework 6实现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架构,采用Bootstrap开源工具包实现前端界面开发。MVC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层是读者直接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层次,包括系统窗体、用户自定义的控件等内容;业务层是系统抽象出来的类,其内容包括对象的各种操作和验证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等,可供用户层直接调用;数据层为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的类,其中封装对象的实现方法可供业务层调用;公共函数包括公用的类、方法和数据集,可供MVC各层调用。
2.相关技术及系统功能
平台系统实现需要部分互联网前端技术和后端技术提供支撑,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音频和视频播放采用jwPlayer插件实现,其他富媒体资源展现采用HTML5实现。平台后台系统除了可以统计用户、出版物和资源数量,还可针对图片、视频、音频、动画、PDF文件等进行细分数据统计。此外,通过后台系统,编辑可以将读者阅读的重点、难点、兴趣点、内容延伸点以及不易排版点梳理出来,制作成与纸质媒体内容相契合的视频、音频、动漫、动画等数字内容,在数字出版平台上进行发布,呈现富媒体数字内容,让读者以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看。
经过实践运行,中南大学出版社根据实际需求对“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升级。第一,该平台增加了导学子系统,将中南大学的课程教学融入平台内容建设,学生和教师通过登录平台即可进行在线学习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改要求。第二,该平台增加了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通过责任编辑一审、编辑室主任二审、总编辑三审制度,确保了数字资源的质量。第三,该平台增加了“一书一码”功能,通过在图书封面上指定该本圖书的二维码资源访问权限,有效增强了用户购买意愿,保障了数字资源安全。第四,该平台更改了前台展示方式,升级了平台的兼容性,优化了用户体验,便于用户通过多终端、多浏览器正常浏览信息。
(二)平台业务实现流程
互联网资源内容出版不仅要按照传统出版流程审核、加工内容,还要对增补的信息进行审核、存储和发布,即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需要进行信息包的提交、存档和传播过程[5]。第一,作者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互联网资源增补内容及材料清单通过平台提交给出版单位及其编辑部,编辑部即对其提交内容进行审核和加工处理,并按作者所提交的互联网资源说明将增补材料进行碎片化处理以形成元数据,再对元数据进行标注、注册对象唯一标识符(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 )、补充链接描述表、数据聚类等操作。第二,出版单位及其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对增补内容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以确保发布内容的准确无误,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第三,在专家审核后,由增补信息加工产生的元数据不能修改、删除,但编辑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屏蔽外界对元数据的访问,并对元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一般采用XML结构化处理或基于语义的结构化处理),使结构化后的元数据具有明确的层次和关联关系,具备可拓展、可长久保存等特性,内容详细、关联紧密。第四,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可通过“结构化文本+富数据”的形式向读者传播,读者则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社交网络分享,以及扫描图书相应二维码等方式即可获取感兴趣的内容。
二、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平台对高校教材出版发行的促进作用
(一)平台优势提升高校教材出版发行“双效”
互联网资源包括图文拓展、音频拓展、视频拓展、动画拓展、虚拟现实拓展。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平台在高校教材出版发行上的前端表现为印制二维码,将互联网资源和服务与高校教材内容进行智能化精准匹配。这就是说,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开发集内容生产、整合、管理和分发,以及大数据收集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平台,构建以作者、读者、编辑、出版单位为核心的第三方内容生产机构的互联网出版生态链。
以“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例,在读者扫描纸质图书的智能二维码后,该平台系统即可迅速抓取读者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内容生产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为读者提供基于传统纸质图书的更为精准的深度知识服务,形成新的消费模式[6]。第一,该平台融合线上线下多项功能,向读者提供增强服务,实现出版物、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联系,读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浏览信息资源、获取相关服务。第二,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用户数据,为读者精准提供知识服务。第三,该平台以二维码为纽带,通过多客户端进行操作,联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朋友圈,实现读者、编辑、作者的及时沟通。由此,出版单位可以构建“平台+内容+服务+运营”的出版融合闭环生态圈,实现高校教材出版发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平台设置提升高校教材发行量
研究表明:线上图文信息可有效促进图书销量的增长[7]。图书的文本拓展数量与产品销量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随着文本信息数量的增多,产品销量会先增加后降低。同时,图书图片拓展的数量与销量则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图片比文字更具吸引力,读者喜好阅览图片信息。
以“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例,该平台开发了导学系统,将传统高校教材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导学式的教学系统。在教材的内容编写上,该平台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知识点的形式组织教材体例结构,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达到课程要求,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该平台以问题、事件、历史人物为线索来导入教材知识点,增强高校教材的可读性;注重“教授为辅、自学为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突出高校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表3为中南大学出版社7套典型高校教材在应用互联网资源图书增强出版平台后的销售情况。由表3可知,在应用多媒体文本和视频资源后,高校教材的销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说明新教材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其内容形式也更加新颖,并且该平台导学系统的应用便于教师与学生展开线上交流。
三、结语
文章以中南大学出版社自主搭建的“扫码通”数字出版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第一,增强出版平台可实现内容生产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为读者提供基于传统纸质图书的更为精准的深度知识服务,形成新的消费模式。新研发的数字出版平台基本能够保证收益研发比,目前小程序的平均付费率为6.2%,峰值约为14.5%。第二,图书的文本拓展数量与产品销量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图片拓展数量与产品销量则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应用图文拓展信息和导学系统后,中南大学出版社發行的7套典型高校教材销量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季旭飞.出版传媒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凤凰传媒案例分析[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4.
[2]金更达.立方书:“融媒体”教材出版形态探索[N].新华书目报,2015-10-29.
[3]陈超.基于RAYS系统的教辅类现代纸书融合出版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9(08):83-86.
[4]马双.增强现实(AR)技术下融合出版的实施路径[J].中国编辑,2020(Z1):93-96.
[5]李小燕,田欣,郑军卫,等.科技期刊增强出版及实现流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03):259-264.
[6] 刘永坚,白立华,施其明,等.基于RAYS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对出版融合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9(06):19-21.
[7] 刘蕾,吴少辉.产品图文信息呈现与线上图书销量[J].中国出版,2017(2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