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专家审稿意见的有效利用
2023-05-30黄璐
黄璐
[摘要]为探讨专家审稿意见的有效利用形式,文章对现有审稿制度进行剖析,发现专家审稿意见局限于作者、编辑、专家三者之间,专家对文章的贡献得不到合理的呈现。基于以上问题,《南方建筑》提出以匿名形式公开专家审稿意见,并采用官方网站随文上传专家审稿意见、纸刊择优刊登专业审稿意见及微信公众号增设《作者与审稿专家》栏目三种形式,将专家审稿过程中的精彩学术讨论全方位呈现给广大读者。科技期刊有效利用专家审稿意见能提高科技期刊作者、专家、读者等的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学术繁荣发展,创新完善现有审稿机制,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南方建筑》;专家审稿意见;科技期刊;有效利用
科技期刊既是学科发布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又是学术界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1]。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取决于所发文章的学术质量,而同行评议对保障文章的学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评审的基本制度,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邀请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按照学术标准对投稿进行评审,并将其作为是否发表该文章的判断依据[2]。传统同行评议主要有单盲评审和双盲评审两种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同行评议因审稿时间过长,存在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而逐渐受到质疑,审稿透明化、审稿意见公开化的社会诉求日益增长。而“开放式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以下简称OPR)”凭借透明、交互和开放的特点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科技期刊对OPR进行了实践。近年来,国内部分科技期刊也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OPR模式。
一、国内外科技期刊关于OPR的实践
(一)国外科技期刊关于OPR的实践
目前,国外的BMJ、BMC、eLife、Publons、Peerage of Science、F1000Research、Peer J、The Winnower、Science Open、ACP等期刊或平台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如表1)。根据评议阶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OPR模式。
一是出版前开放评议,如BMJ是最早尝试OPR的科技期刊,它从1999年开始实行署名审稿模式,向作者公开评审者的姓名[3]。BMC所有发表的文章上附有审稿记录的链接,其在网上公布评议报告、作者回复等信息,整个同行评议过程公开且透明[4]。二是出版后开放评议,如F1000Research,其投稿文章经初审通过后即刻在线发表,发表后再公开接受专家评审[5]。Peer J则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作者可以及时获得专家、编辑的审稿意见并据此修改稿件,同时,其鼓励评审者公开身份,并根据作者意愿决定是否公开原稿和评议报告[6]。三是同步模式,如ACP的投稿文章在进行专家外审的同时,会被发布到指定的讨论区,公开接受大众评议,最后编辑综合专家和大众意见给出最终结论[3]。在OPR模式下,各个科技期刊或平台对评审者的选择和限定条件也不尽相同,如Peer J建立了庞大的专家库,专家库中的所有专家均经过严格的筛选。Science Open平台上的专家必须具有ORCID,发表至少5篇论文且被平台审核通过后才有资格进行同行评议。除了专家评审,有的科技期刊或平台还组织公众评议,如The Winnower平台采用先出版后评议的新模式,其出版物将被公开评议,并且为确保评论的真实性,平台规定评审者必须实名注册[7]。为了更好地激励专家,使其认可审稿工作,eLife、ACP、Peer J等科技期刊会给公开的评议报告添加DOI,进一步认可评议报告的学术价值。
(二)国内科技期刊关于OPR的实践
近年来,国内也有部分科技期刊开始尝试OPR模式,例如,2014年,《心理学报》采用“公开审稿意见”的模式,对已发表的论文以匿名的形式公开专家审稿意见及作者关于审稿意见的回复[8]。2015年,《中国科学数据》采用同行评审与公众评议相结合的审稿模式,匿名公开专家审稿意见、责任编辑意见及论文评审记录等[9]。2018年,《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提出一种新的审稿机制PPRS(Public Peer Review System),并研发与现有采编系统联通的软件,从而实现网上公开评审,用户只要通过身份验证便可对稿件进行评价(编辑部对开放式审稿意见进行取舍后再返给作者),整个审稿流程开放透明,达到“公评、公正、公开”的目标[10]。
二、OPR模式下关于专家审稿意见的思考
在国内科技期刊现行采取的“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下,虽然双向匿名外审有助于评审者对文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利于提高学术质量、保障学术公平[11],但是也意味着专家审稿意见局限于作者、编辑与专家三者之间,专家审稿意见不公开发表,导致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讨论被埋没,专家对文章的贡献得不到合理的呈现。而OPR模式下专家审稿意见以实名或匿名形式在网络上公开甚至被出版,这对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完善审稿机制,扩大期刊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科技期刊利益各方的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学术繁荣发展
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相当于公开发表小型学术讨论的内容,不论对作者、专家,还是读者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推动学术发展。
对作者而言,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后,其能了解他人提出的修正、补充和改进的建议,从而提高文章质量和自身学术水平。在专家审稿意见与作者观点存在分歧时,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还能让读者了解专家所持的学术观点和质疑内容以及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展现作者对学术的坚守的同时,也体现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12]。
对专家而言,一方面,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術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贡献,包括自己对文章立意、观点等的指导;对文章结构框架的调整;对文章结论的修改补充等。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能敦促专家认真履行审稿责任与义务,提出富有建设性、指导性的审稿意见和建议,杜绝空话套话的无效审稿以及部分“人情稿”[13],以提高审稿质量,进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对读者而言,通过阅读学习专家审稿意见中专家与作者的讨论内容,可清晰地了解专家与作者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对想投稿的读者,把文章与专家审稿意见结合起来读,更能了解该刊的发文方向和专家的审稿重点。因为专家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复中涉及文章框架结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蕴藏着大量写作经验,对相近研究专业领域内的读者有一定的学习与借鉴意义[8]。
(二)创新完善现有审稿机制,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对科技期刊来说,一方面,公开专家审稿意见丰富了审稿的内涵和价值,创新完善了现有审稿机制,让整个审稿过程更加透明,也便于接受公众监督,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审稿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公开专家审稿意见为大众提供了分享专业知识与写作技巧的平台,能够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三、专家审稿意见的有效利用形式
新媒体时代,愈来愈多的科技期刊正在逐步从传统纸媒向网络化、数字化出版转型[14],微博、微信、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等新媒体技术逐渐融入大众的生活,专家审稿意见的有效利用形式更加丰富。因此,在现有审稿制度的框架之下,对专家审稿意见的有效利用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期刊实际情况,《南方建筑》采用官方网站随文上传专家审稿意见、纸刊择优刊登专家审稿意见及微信公众号增设《作者与审稿专家》栏目三种形式,将专家审稿过程中的精彩学术讨论全方位呈现给广大读者。
(一)官方网站随文上传专家审稿意见
《南方建筑》编辑部将每篇文章的历次审稿意见和作者回复整理成文(附在正文后面),以PDF形式上传至官网上。《南方建筑》通过这种方式使专家审稿意见公开化、透明化、开放化,让读者除了可以阅读文章,还能清晰了解文章从投稿到录用的全过程。
(二)纸刊择优刊登专家审稿意见
目前,纸质科技期刊呈现专家审稿意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作为文章注释用于解释说明,二是作为正文素材进行论证描述,三是独立发表以正视听或提供借鉴[15]。结合期刊实际情况,《南方建筑》编辑部决定选择部分有刊登价值的专家审稿意见,在征得作者与外审专家同意后以随文刊登的形式进行呈现,即由编辑简要加工专家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复,附在文章正文后面一起刊登。另外,随着《南方建筑》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文章的专家审稿意见也可由作者自行上传至文章线上扩展功能区—开放科学数据与内容,读者通过扫描纸刊文章的二维码便可进行阅读。
(三)微信公众号增设《作者与审稿专家》栏目
《南方建筑》的微信公众号在现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作者与审稿专家》栏目,读者不仅能在该栏目阅读到过往精彩的专家审稿意见,还能留言,实现作者、读者、专家三者互动。在内容选择上,科技期刊应充分考虑微信的优势及读者的阅读特点,不宜将所有专家审稿意见都进行大篇幅的推送,其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或存在学术争议的专家审稿意见,精炼概括其文字并配以图片及醒目的标题,便于读者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16]。在表现形式上,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微信的新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拉近读者、专家、作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鼓励读者参与相关讨论、转发、分享,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四、结语
在《南方建筑》现有审稿制度下,专家审稿意见在审稿完成之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从而导致大量的精彩学术讨论被埋没,浪费大量学术资源。而公开专家审稿意见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对作者、专家和读者而言能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对科技期刊而言能创新完善现有审稿机制,保障期刊质量,提升期刊影响力。因此,《南方建筑》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官方网站随文上传专家审稿意见、纸刊择优刊登专家审稿意见及微信公众号增设《作者与审稿专家》栏目三种方式来公开专家审稿意见,将专家审稿过程中的精彩学术讨论全方位呈现给广大读者。目前,《南方建筑》公开专家审稿意见还在试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细节问题,如编辑部的审稿意见是否需要纳入其中,有争议的审稿意见如何取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以期早日实现专家审稿意见公开的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松,乔监松.建筑学学科学术期刊影响力现状分析[J].南方建筑,2015(06):95-101.
[2]孟美任,张晓林.中国科技期刊引入开放同行评议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2):149-155.
[3]郑辛甜,张斯龙.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02):133-138.
[4]张彤.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多层次模块化[J].编辑学报,2019(05):490-497.
[5]黄雪梅,张红,张晓.学术研究成果同行评议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6):592-597.
[6]贺郝钰,马瀚青,侯春梅,等.PeerJ全新出版模式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2):1330-1335.
[7]张晓,黄雪梅.开放的同行评议新模式分析与研究:以The Winnower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09):24-27.
[8]李金珍,庄景春,邱炳武.《心理学报》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探索及初步成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02):139-142.
[9]彭琳,杜杏叶.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1):1114-1121.
[10]张祥合,王丹,赵莹莹,等. “公評公正公开”式审稿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8(04):382-385.
[11]张世海,李霞.对匿名审稿制的两点反思[J].出版发行研究,2010(02):61-63.
[12]杨锐.科技学术期刊审稿意见的深度利用[J].编辑学报,2012(06):571-572.
[1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EB/OL].(2015-12-29)[2022-09-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3/content_10591.htm.
[14]曹晅.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编辑能力加强:以学术期刊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5(10):135-140.
[15]李瑛.专家审稿意见在科技期刊论文中的合理呈现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9):938-942.
[16]王海燕.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营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2015(0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