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空间活力提升设计策略研究

2023-05-30喻水灵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互动体验数字化建设博物馆

【摘 要】通过地市級综合类博物馆在博物馆发展政策以及新冠疫情常态化下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来探求基于活力提升下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策略与发展方向。文章以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发展诉求为切入点,通过对博物馆在文化、展陈设计、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城市联动与社区参与、文化梳理与展览叙事、多元交互与数字化建设等设计策略激发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空间的活力。其中例举了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尝试通过分析借鉴与总结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活力提升提供新思路与新启示。

【关键词】活力提升;博物馆;社区联动;互动体验;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作为十分重要的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场所,博物馆在展现地方乃至国家的精神和理念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央对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问题高度重视,2021年5月24日《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总体目标。截至2020年底,我国博物馆数量总数已跃居全球第五位,但受限于种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多数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发展依旧质量不高,致使空间内容趋于同质化、模式化、单一化,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以来,主要依托线下活动的博物馆行业受到极大的打击,一些原本就较为冷清的博物馆甚至难以生存。而在已经成为常态化下的新冠疫情下,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如何发挥国际博物馆日所探讨的“博物馆的力量”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一)发展诉求与自身条件不平衡

博物馆改革发展意见中指出:“因地制宜支持省级、重要地市级博物馆特色化发展、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因此许多博物馆在政策的支持下都有迎合时代诉求的发展需求,然而自身条件却有限。如在在资金运营上,除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少数博物管能够依托IP打造、文创输出等在维持自身运营下盈利外,大多数博物馆依托的是国家财政支持。尤其是新冠疫情下,资金运营捉襟见肘,难以支撑自身的发展诉求。[1]另外是博物馆部分,建筑老化、设施破损的情况大有存在,甚至还有部分由于建筑空间过小而导致库房与展出面积不足的问题存在,无法合理展示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难以真正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与力量。由此,内部展示环境与内容问题导致观众没有参观的兴趣、博物馆依靠财政支持无法有足够的资金改善展示环境两方面相互衔接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博物馆陷入了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状况。

(二)文化挖掘与展陈内容不深入

由于历史和客观大环境因素,我国博物馆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快速增长,但多数流于形式,只是有一个文物保管处并将当地的文物放进了一个个玻璃罩中。在博物馆目标与展示设计过程中,并未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造成多数地市级综合博物馆千篇一律,观众在参展过程中也不能深入理解展览所传达的内容。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浪潮,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不应该只局限于“特藏”文物或者“镇馆之宝”的理念,而应该努力回归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作用的初衷。[2]并在有限的文物范围内,最大限度展示出当地的文化与特色。

(三)展陈形式与互动体验无新意

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发展以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博物馆展陈逐渐由“以物为中心”的展陈方式转为“以人为中心”的展陈方式,观众才是博物馆内的主体。然而大多数地市级博物馆在展览上依旧保持着“展品至上”的原则,陈列水平落后且呆板缺乏吸引力。展览形式单一,以展品与文字结合的展示方式为主,多媒体设施缺乏、老旧,并且在展览中缺乏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不能让观众在参展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参馆体验较差。

(四)数字化建设滞后

由于新冠疫情的常态化与不确定性,作为对实体艺术以及多元文化进行展览与体验的场所,博物馆时刻面临着闭馆的挑战。新冠疫情以来的,各个博物馆都在进行展览的数字线上化,但即使是等比3D复原,对希望亲眼领略博物馆风采的观众来说依旧是没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技术与专业人员不足的地市级综合类博物馆。所以博物馆应该思考在后疫情时代的提升阶段中,如何让线上参观体验成为线下展览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进而打造立体化的博物馆体验。[3]

二、基于活力提升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空间设计策略构建

(一)城市联动与社区参与

围绕博物馆城市联动与文化场馆功能融合这一趋势,我国先后印发了若干政策文件予以支持,推进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对于单个的文化场所,一个博物馆所蕴含的内容资源与所能带来的服务界面都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位置与资源都相对不具备优势的地市级博物馆,有容易存在相对闲置、覆盖面和适用性不强、内部小循环不流通等问题。而通过文化场馆之间、城市与场馆之间的合作联动,更容易使得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文化产品社会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地市级综合类博物馆的利用效能和综合效益。与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外部可以与城市联动,形成文化轴、共建旅游线等,既能够为资金、场地不足等问题扩充资源,同时能够弥补受限于地域自自身发展受制等问题。同时在内部可以与其他类文化场所联动,加强流量聚集,搭建多元的活动场景。面向不同文化社群,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打造“博物馆+”的生态群。

博物馆正迈向一个功能复合的未来,迈向一个由高高在上的殿堂逐渐融入社区参与的未来。尤其是作为地级市综合类博物馆,更应该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让博物馆的资源在社区得到充分利用,博物馆也会因为社区的参与而变得更有活力。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之中,如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组织国学大讲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讲授和交流国学知识,并通过各种传统礼仪使居民参与感受,使博物馆观众更能理解馆方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博物馆也可以融入到社区之中,如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社区(图1),将展览布置在停车棚内,通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布展、解说之中(图2),开创了博物馆公共教育进社区的新模式。从博物馆到社区,再从社区到博物馆,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和循环,也是博物馆教育功能落地的一个有效方式。[4]

(二)文化梳理與展览叙事

保存文物与文化是博物馆存在的职能之一。相较于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藏品数量尤其是珍贵藏品数量方面明显不足,甚至有些一级文物仅以个计。藏品的相对匮乏,使得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但是一个好的展览,并不只是依托珍贵文化多少而决定的,博物馆在进行规划时,需要对博物馆发展方向与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对当地的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提炼,做好文物学术梳理,通过文化点发散展览面。同时,博物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在回望以往的历史遗产中,更重要的是也要让观众感受到对未来的期望,在馆中也需要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做一个梳理。如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图3)中,古典传统园林的美与现代人文的融合完美的诠释了苏州的人文内涵。

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展览,策划水平展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所要传播与交流的精髓与核心。多数地市级博物馆由于缺乏对文化的梳理以及管理上对展示设计的不重视,只是简单的将展品陈列,导致展陈内容毫无吸引力,这样的展览是难以留住观众的。一个能够留住观众的好的展览,其中还应包括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个好的叙事方式。故事性叙事是策展过程以及展示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段,能够使观众根据给定的线索快速进入到设计者想要讲述的故事中,从而获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也就是说,博物馆的展览需要观众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者说找到一种自己的关联与共鸣。[5]如伦敦博物馆(图4),在基本陈列上选取了在城市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七个时期,按照时间顺序构成七个单元,每一单元都与特定的时期有关,观众在参展的过程中能够像看电影般感受到整个伦敦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特大事件中,还有亲历者的回忆与讲述的视频,更能将人带到特定的环境之中。

(三)多元交互与数字化建设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的介入已经成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相比,融入新媒体互动艺术的展览显得更为灵活,同时这样的展览能够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甚至打破,突出参观者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地位,真正做到收获在日常生活里可能很少接触到的人生体验或知识教育。[6]其次,通过多媒体视频讲解、互动体验等也能更好的帮助观众理解展览中的物品,如添加一些电子互动触摸屏、电子画廊、虚拟显示VR演播厅等。除了添加多媒体互动设备外,也要注意设备与展览之间的关联以及设备是否高效易用和充满吸引力,这些都需要针对博物馆自身的展览特点作出适应性的创新探索。如在湖北省博物馆致敬中国考古一百周年特展“永恒的三峡——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中,在具有极少数文物的情况下,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展示、演播厅视频讲解、数字拓印体验等呈现了一个丰富的展览效果。

除了展厅设计的数字化应用外,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时代,参观博物馆频率与访问博物馆网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7]对于地市级综合类博物馆来说,打造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平台能够更好的宣传博物馆及展示信息,增加关注对来访博物馆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方便观众在参观前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访问自己所想要知道的内容,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服务职能作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馆方内部来说,也更利于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并且可以根据访问数据更好的了解观众的需求。

三、结语

一所博物馆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理念与主张。尤其是作为一个城市代表的地市级综合类博物馆,代表的更是一个地区的一种态度,需要承担自身应有的职能与责任。需要通过与城市、社区的联动,整合自身资源,使居民参与其中,更好的为大众服务;需要通过对馆内文化梳理与打造良好的展览叙事空间,提供更好的收藏与展览服务;需要通过展示中的多元交互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文化内涵同时更好的保护文物。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与地位也在不断变化,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角色,博物馆在变化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许欣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

[2]燕飞.博物馆藏品展示与文化属性的挖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

[3]沈辰.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馆:困境与对策[J].东南文化,2021(2).

[4]马琳.博物馆与社区参与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1(4).

[5](英)杰克·罗曼,(澳)凯瑟琳·古德诺,陆建松.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M]吴衡,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6]尹铂.展示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7]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喻水灵(199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及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互动体验数字化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
初探科学传播活动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效果及分析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关于互动体验型户外广告的研究及运用
浅谈互动体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