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3-05-30陈琦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公共图书馆

【摘 要】乡村发展中通过公共图书馆自身功能与价值的发挥,以及文化资源优势的应用,可让当地有更加强大和充分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针对现阶段各地的农民进行分析,大部分人在图书馆需求意识方面依然严重缺乏,而很多地区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公共图书馆,或仅存的图书馆缺乏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最后造成乡村文化振兴中公共图书馆无法提供更多助力,或自身价值发挥中会遭遇各种阻碍困难。所以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必须着重宣传,不断针对农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进行强化,从各角度和各层面对图书馆自身建设进行加强。本文以莆田市图书馆为例,针对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中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两者之间的重要关联,提出图书馆助力的相关措施及路径,希望可以让图书馆自身价值与优势充分发挥,并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快速实现,同时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发展;文化振兴;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在乡土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乡村文化是其中智慧的产物以及历史的结晶,在整个农耕文明的发展中,是整个过程所遗留的重要财富,其中所含内容丰富无比。全力保护和加强乡村文化的尊重,不断针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是文化寻根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特别在整个文化振兴中也是必须要踏上的一条重要道路。公共图书馆在整个公共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服务体系,根据其自身服务属性,决定了在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必须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乡土文化保护的重要责任[1]。此情况下,为了对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进行全面培育,在莆田的驻村任职及“机关+农村”结对共建工作莆田市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选派干部积极参与,并赴仙游县钟山镇南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引领和推动当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体工作主要为了对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贯彻落实,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让全民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并针对当地人们居住环境进行改善。以双向互动、乡村结对共建和共同发展以及相互促进等形式,将更为充分的道德支撑、精神动力,提供给莆田完成新时代建设。其中具体工作主要通过图书馆自身优势,以及当地精神文明共建,让馆内人员和所有村民科学素养及道德水平全面提升,对整个莆田文化事业长久发展进行促进。与当地农村具体情况结合,将智力、文化扶贫项目有针对性地展开,不断针对各种优质活动积极探索,积极激发不同人群对文化传承和书籍阅读的兴趣,通过共建村的全力推动让文明乡村的建设快速实现,并在此期间,对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范围,以及整体业务的提高进行促进。

一、乡村文化振兴和公共图书馆之间存在的关联

第一,保证整个社会环境的公平性,可让富裕的人和贫穷的人都有一定成功的可能,在提高所有人群成功可能性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重要平台。在整个乡村地区全面落实文化振兴时,所有地区必须对公共文化的建设加大重视,同时加强对农民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尊重。在此期间所提出的文化权利,实际是指每个农民都可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基层的文化创造中都可积极参与,同时面对所形成的文化成果都有共享权。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知识中心,每个农民对知识获取时,公共图书馆都是不可缺少的场所,尤其在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图书馆为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农村地区图书馆,其最终的建设目标就是让每个农民,都可以在馆内免费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在足够尊重农民文化权利的情况下,将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提供给每个人,在面对人类文明成果时,可使其与城市居民一样共同享有[2]。这样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可在客观上有效提升,而且在乡村建设中,对自身创造力的激发也十分有利,甚至还可提高农民推动文化振兴的积极性。

第二,当人们有文化需求和遇到知识类的困惑时,图书馆都是其重要的求助对象。相比其他场所,图书馆有更为多样化的功能,一些科学信息和先进知识,不仅能够通过图书馆充分传递,当地比较优秀传统文化也可得以保存。在人们学习时,不但可自主学习,在教育方面,也可作为有力后盾支持。研究中可满足各研究需求,甚至也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要求全面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同时对优秀文化加强保护,使农民文化自信增强,并将自身教育水平提升,发展更淳朴的民风,形成更优良的家风。面对各种不同的需求,可利用图书馆多样化功能来有效满足。

第三,对于农村公共图书馆来说,平等和免费是其最为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支持下,只要进入的人都不用支付相应费用。和其他营利性图书馆相比,此类图书馆要开放于整个社会所有人员,无论什么年龄段或什么层次的人群,都可随时进入其中。在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中,凭借自身平等与免费的理念,使其顺利成为重要主体。此类图书馆只要顺利建成,就具备了社会属性,必须要向整个社会开放,以此将更为优质的教育与文化服务提供给人们[3]。在整个文化振兴中,城乡融合发展原则必须始终贯彻坚持,而农民在此期间享受相关文化时,因图书馆的平等性使自身权利得到保障,这样也可让每个农民更好地参与文化振兴,随着时间推移会让城乡文化差异逐渐缩小,最后让整个城乡的文化融合发展真正实现。

二、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阻碍及问题

(一)自身建设力度不足

在图书馆建设中,因各地经济水平并不统一,而且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无法做到齐头并进,所以在农村建立公共图书馆时,无论速度还是整体规模都存在一定差别。如果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同时当地领导也比较重视文化建设,那么此地在建设图书馆时,会相对比较健全完善。但如果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而领导重视度也严重不足,那么在建设时,相比其他地区会存在一定滞后性。

面對公共图书馆经常存在的问题,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通常都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个别设施维护力度严重不足,尤其现如今科技发展较为迅猛,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充足资金,购置现代化设备,甚至也无法实现互联网全面覆盖,导致农民进入其中,不能查阅电子文献。其次直到目前为止很多图书馆并没有较多的图书藏量,其中涵盖资料数据有限,而且在很多内容上,针对性不强。农民的图书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满足,特别个别图书馆,并没有具体作用只是作为摆设[4]。最后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人员没有较强的素质水平,农村地区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中,普遍存在年龄较大问题,无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这些人员不能熟练掌握、操作电脑等设备,农民进入馆内不能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因为农村地区不具备较高的薪资待遇,而且相比城市发展空间严重有限,所以不能有效吸引专业人才前往,甚至还可能导致人才流失问题加剧。

(二)农民的图书馆需求意识不足

对于图书馆来说,在整个发展和生产期间农民的需求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对农民需求进行增强,可促使图书馆快速进行优化更新。但如果农民需求较弱,轻则会使图书馆自身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严重时还会对整个事业发展造成一定制约。目前农村社会高速发展,且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但相比于城市地区,在基础方面依然比较薄弱,有绝大部分农民,并不具备足够的精神需求,而更渴望与物质需求,在经济收入没有满足自身需求前,很难对精神生活进行追求。就算现阶段很多农民提高了自身生活水平,也更愿意将更多精力用于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并不具备强烈的图书馆需求意识,所以在整个图书馆发展中会因此遭受严重影响。

(三)服务内容与方式片面单一

虽然近几年随着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图书馆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农民现阶段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依然无法切实满足。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很多地区图书馆,只将农民作为服务对象,而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关信息,也都为一些陈旧或简单的书籍,这些资料的供给,没有足够的时效性、针对性,农民想从中了解市场最新信息、农业政策,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视等形式得知,而图书馆在此情况下其信息服务功能会出现严重的失效问题[5]。另外在服务形式上比较单一,通常都只通过农民被动进入来实现自主查阅,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资金不足或人员紧缺等问题而导致紧闭大门,这样不仅无法将更为有效的文化培训服务提供给农民,就连农民最基本的阅读都无法给予保障。

三、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

(一)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1.建设特色图书馆

对于图书馆来说,在面对各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资源时,保护传承和挖掘属于其重要职能。在激活农村记忆和传承优秀文化时,地方的文化资源属于重要载体,因其对文化的独特定义,使其赋予图书馆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甚至还可让当地旅游效应充分发挥,使人气与知名度显著提高。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要以淳朴文明的塑造作为首要目标,并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发展核心,把特色服务体系和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契机,与当地一些比较鲜明的文化特质相结合,对主题图书馆进行全面建设,还可让图书馆凸显出红色、国学或民俗特质。2015年以来,莆田市在全市800多个乡村中选取100家农家书屋作为示范点,设立“本土文化”专柜,由我馆负责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共为全市农家书屋示范点配置508种,71.8万册的地方文化书籍,不但有效鼓励地方作者讲好莆田故事、写好莆田专书,而且也让农民获得更加鲜活和厚重的文化感染和文化熏陶。

2.建设数字图书馆

现阶段信息的交互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数字化的服务形式,以及数字化阅读,都已成为人们最为基本的诉求,根据相关文献可知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村民进行阅读时,传统的形式早已为数字化方式替代。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可与高校文化部门、相关科研机构联合,不同主体之间共同协同,将数字服务平台搭建起来,比如我馆联合莆田学院图书馆、仙游县图书馆、市县档案局共建莆仙文化专题数据库,涵盖地方古籍资料库和妈祖专题资料库。自建莆仙文化资源库,拍摄“妈祖故里·文化莆阳”和“妈祖故里·欢乐春节”共50集视频记录片,建立莆田市数字农家书屋网站,让资源供给的精准性、全面性提高,使每个农民可得到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服务与资源。此外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目前各类信息技术,也要做到充分应用,让文化资源的长效保存、多维挖掘充分实现。也可利用数字馆藏和影像记录的形式,保存当地乡风民俗和民间戏曲,以及各种充满当地特色的文化内容,使文化自信得以显著增强。

3.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

首先,对资金保障机制进行建立,具体工作可通过多方筹措和集中投入的形式展开。有关部门要针对乡村当前对公共服务需求,以及具体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然后配置财政预算,保证有足够的财政,投入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此期间不断动员更多社会团体、企业,通过加强宣传等形式,利用合作、招募的方式,充分发挥资金补充作用,此让资金的筹集主体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形成资金的保障合力。其次,将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对于莆田当地来说,可在各级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将乡村图书馆纳入,针对当地其他地区管理制度或其他城市制度进行参考,从整个服务规范和运行体制以及人员的配置等层面,将更具乡村特点的标准化制度制定出来,以此确保图书馆可更加规范化地运行各项工作。图书馆中的从业人员也要充分考虑,面对人员不足的现状,可通过招募志愿者和外包以及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安排。最后,关于考评与激励相关机制也要积极建立,确保考评体系的科学性,还要固定时间展开考评工作,以此对图书馆的完善与优化进行促进。

(二)优化乡村阅读推广

1.通过阅读指导的加强提高阅读推广的专业性

对于乡村阅读来说,不但需对阅读推广进行加强,还需重视推广内容,乡村阅读要将阅读知识的普及,作为重点关注,并在此期间不断强化阅读能力。莆田等地在乡村文化振兴下,很多地区的文化服务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農民进行阅读时,相比以往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但因为很多人,没有将良好的阅读素养、习惯养成,导致其中大部分资源无法更加充分进行利用。我馆在此情况下,联合灵犀作文、西柚兔英语、市外国语学校等18家社会志愿服务机构,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扩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快乐阅读“进校园进乡村”活动,通过队伍的力量深入研究和调查乡村目前的阅读情况,然后将最科学健康和最适合农村的阅读资源进行推进。此期间还需与各大书店和图书发行机构之间形成合作,订购最适合农村的书刊进行推送。针对一些养殖户和留守人员以及贫困户等特定群体,也可为其展开针对性培训与阅读辅助,使其自身阅读兴趣得以提升,并将良好的习惯养成,只有这样才可将更好的读书氛围有效营造出来。

2.阅读推广方式全面创新将阅读推广影响力提升

具体工作中,阅读推广形式必须首先进行丰富,比如可以将一些主题鲜明的推广活动策划出来,通过媒体的辅助将阅读推广品牌有效打造,另外也可用农民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和阅读推广理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通过农民歌舞和各种民俗节等展开推广宣传。其次在各项活动中要将其针对性与精确性增强,具体推广策略进行制定时,首先要将调研工作充分落实,对当地人口分布及整体结构和具体需求做到充分掌握,同时还要重点关注一些特定群体。最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阅读推广网络打造出来,还要确保网络具有一定智能化。通过微博贴吧和社区群等形式,多平台、多渠道地展示乡村文化资源,定向各个终端进行推送,让农民自身的阅读,可得到更多空间和选择。

(三)加强乡村文化培训

1.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利用将培训深度与广度拓展

乡村的发展,逐渐得到国家高度关注,重视度不断提升下,更多培训要素、相关资源也开始向农村流入,这些资源可通过当地公共图书馆,进行全面整合。整合后可使其成为不同资源的集成体。首先,有关部门培训资源充分整合。有关部门在文化扶贫、乡村振兴下,逐渐开始对农民实用技能、综合素养的提升加大重视,每年都会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基本政策、教育培训与知识培训等内容展开。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与相应的责任单位形成对接,积极参与这些计划,还可通过合作形式,在有关部门培训体系中,有效融入自身资源,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科教培训资源全面整合。通过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不仅要将科研院校和地方高校等机构,合作与交流进行全面加强,还要通过相关科研平台,利用技术扶贫、科技下乡、专家地方挂职等形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村,以此在农村可让更多科学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与全面应用。此外还可与当地的乡村中学,或小学形成联合,将文盲、留守儿童等群体作为重点,及时开展各类文化培训、思想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对其给予一定知识培训、精神关爱,使乡村扫盲工作得到一定助力。最后,社会其他资源整合。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培训机构等,要将合作关系形成,将形式各异与种类不同的教育活动,在农村展开。以此让城乡之间,文化的双向交流得以促进,帮助每个农民,将文化理念快速树立,同时对农村新文化体系建立进行促进。

2.通过多样化方式将培训体系打造完成

首先通过大讲堂的形式来开设相应的文化培训活动,讲座需定期开设并设置不同主题,可将地方文化與民间历史等作为内容,也可设置一些农民比较感兴趣的情感生活和生产信息等,用此形式让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并开拓视野,将自己品位提升,同时促进整个农村文化氛围的营造。其次,快速建立文化培训基地,图书馆中相关文化资源,必须有效融入乡土,并深入农村。通过文化站等设施辅助,专门打造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农耕技术等主题的培训,以此来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熏陶、素质培育效果,使其不但可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还能有效实现脱贫。最后,将文化培训与互联网充分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将培训多元化和便捷性提升,利用互联网将乡村培训公众号和APP,或网络平台打造出来,面对一些碎片化资源,及时进行收集整理,通过重构和编辑,为村民提供视频、音频、在线互动等方式的培训。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农民需求和特点,与农民需求之间,做到精准对接,为其量身打造更符合自身的培训课程。通过全面加强乡村文化培训,让公共图书馆可更好地助力于当地乡村文化振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乡村振兴中文化建设属于所有制度落实和目标实现的根本与源头,此期间面对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所隐藏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要做到深入挖掘,让农民精神面貌得到全面改善。而公共图书馆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也要根据相关制度与法规的规定与安排,将自身效能充分发挥,把更为实用和广泛的文化服务提供给每个农民,使文化振兴可得到更为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邓娟,张言.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与实践——以伊犁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21(4).

[2]段昌华,丁珂.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调查研究——以陕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7).

[3]黄丹.公共图书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1(27).

[4]萧子扬,叶锦涛.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内在契合和主要路径[J].图书馆,2020(2).

[5]汤玲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5).

作者简介:陈琦勇(1975—),男,福建莆田人,大专,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公共图书馆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