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软实力视角下农村教育现状初探

2018-08-28李欢欢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

李欢欢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逐渐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农村教育硬实力与日俱强,农村教育软实力却提升缓慢,如何提升教育软实力已成为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软实力;乡村发展

一、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统计,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2亿人,其中乡村3558.77万人、镇区5927.01万人、城区4756.6万人,农村在校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农村教育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农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具有先导性,乡村振兴必离不开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发展农村教育将利于现代化农民的培养、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高在《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做了37年科研,我认为农村教育水平太差的话,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

农村教育落后则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则乡村发展乏力,农村教育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将以家乡江苏苏北A镇为例,通过个案研究,探寻农村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思考解决之道。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A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12所,其中小学10所,初级中学2所。在实地考察,访问部分学校教师、学生之后,笔者认为A镇农村教育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硬实力与日俱强,农村教育软实力仍待提升。

(一)农村教育硬实力与日俱强

美国学者瑟夫·奈将国家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近几年来,教育研究者开始将“教育的硬实力”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硬条件”的研究之中,意指教育领域中“只要有钱就能办到”的那些物质条件。[1]

2010年以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引领下,A镇教育投入不断增加,A镇农村教育硬实力与日俱强。在学校基础建筑方面,A镇义务教育阶段12所学校,均已实现瓦房变教学楼、泥场变操场的转变,其中2所初级中学还配有食堂、宿舍。在学校基础设备方面,12所学校都已实现数字化教学,教室皆配有多媒体投影仪或白板,各学校还配有计算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体育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教育硬实力的提升为A镇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城乡教育的差距逐渐缩小。

但A镇教育的发展仅维持几年便停滞不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育软实力的缺失。教育发展需教育硬实力和教育软实力的共同助力,离开教育硬实力,教育发展缺少物质保障;离开教育软实力,教育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教育硬实力与教育软实力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其发展并不同步。因此,当A镇教育硬实力日俱增强之时,教育软实力却发展缓慢,教育软实力逐渐成为制约A镇教育发展的核心所在。

(二)农村教育软实力仍待提升

“软实力”这个概念被我国教育工作者运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教育的软实力”概念,用来指师资力量、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等。[2]

1.学校管理落后,农村教育发展缺少内驱力

除了一所践行新教育理念的小学外,A镇其他学校的学校管理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教师管理缺少活力、学生管理无序少效。

在管理制度方面,多数学校制度的制定缺少全体教师的参与,制度的适应性和民主性不足;从制度的内容来看,管理制度多陈述义务而缺少激励机制,教师的进取欲望相对较低。总体来说,A镇多数学校的管理制度缺少因校制宜、缺少人文关怀,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在教师管理上,部分学校缺乏管理力度,有课人来、无课回家似乎成为一些教师间心照不宣的“默认法则”,此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要求和道德守则。在学生管理上,A镇多数学校未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学校管理中缺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师发展缺少动力和助力

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A镇多数教师的文化素养相对狭窄,无法给予学生深度的角度和宽广的视野。在教育素养方面,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A镇多数教师“教”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但A镇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缺失多有清醒认识。

虽对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认识清晰,但A镇却少有教师能在专业发展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是A镇多数农村教师自身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教育工作多被认同为职业而非事业;另一方面,A镇教师所能获得的培训机会或提升途径较少,缺少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助力。

3.家校合作开展困难,农村教育发展缺少合力

教育不是学校一己之事,是家庭、社会合力教育、培养下一代。A镇年轻父母多在外打工,年长一辈者年龄相对较大且多不识字,A镇学生的家庭多由常年不在家的父母、早出晚归的爷爷奶奶、行动迟缓的曾祖父母组成,这样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家校教育合力很难形成。

三、提升农村教育软实力

(一)引進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通过广东省多次的教育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开展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3]

A镇隶属于县级市B市,B市已出现多所先进学校,A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走出去”学习,即派优秀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学习一学期或一年,系统学习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落实措施等;亦可以“引进来”,B市已实行教师五年一调动制度,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为农村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人才。此外,还可与“美丽中国”等慈善组织合作,引进教育管理方面专业人才。

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可为A镇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强的内驱力,从而使A镇学校的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二)帮助农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不仅是A镇学校所面临的发展难题,更是众多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为了提升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国家已在政策方面进行相应倾斜,在福利、待遇、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此外,为了减少A镇优秀农村教师的流失,还需注重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建设,如开展“优秀乡村教师”评选活动等,提升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A镇农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内动力。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助力。在职继续培训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A镇农村教师多认为现有的在职培训机会较少、效率较低,笔者认为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需要坚持针对性和多元性。所谓针对性,即A镇农村教师的继续培训须从实际需求出发,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助力,教师在释然困惑、解决问题过程中,专业素养亦在不断提升。所谓多元性,即为A镇农村教师提供多元的学习途径,开辟校内互学、校外参观、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继续教育等多元培训途径,为A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助力。

(三)家校合作的创新开展

“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長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4]A镇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校需探寻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创新家校合作的方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A镇家校合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学校可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互动软件、网络平台等实现家校远程合作,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创新家校合作的内容。以往家校合作的内容过于单一,多集中于学生的学习和成绩,家校合作收效甚微。A镇各学校需创新家校合作的内容,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劳动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些合作既为农村家长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又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熊和平.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公平的学校文化视角[J].教育研究,2011,5:66.

[2]吴康宁.教育的品质:教育强国的“软实力”[J].教育发展研究,2015,11:1.

[3]彭家福,谢少华.复制与改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管理提升之路——以广东省罗定市连州镇中心小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6,6:57.

[4]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155.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浅谈农村教育之“怪现状”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如何提高农村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