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古诗词融入长三角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

2023-05-30徐锦瑶王静芝黄丹鸣王煦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高中英语教学

徐锦瑶 王静芝 黄丹鸣 王煦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502名高中生与71名高中英语教师就汉语古诗词融入长三角地区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汉语古诗词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判断文化价值与异同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汉语古诗词;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渐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课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这一修订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其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夯实基础。[1]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以主题为引领选择课程内容,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学习要求,培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目前我国的教育专家们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将汉语古诗词这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文化意识对发展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恰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将汉语古诗词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建言献策。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502名长三角地区的高中生与71名高中英语教师就汉语古诗词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下简称“融合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

学生调查问卷研究焦点:汉语古诗词和英语的融合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与文化自信;研究维度:汉语古诗词和英语的融合教学是否能使学生提高中英文化辨析能力?是否能使学生提高语言概括能力?是否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是否能使学生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教师调查问卷研究焦点:汉语古诗词和英语的融合教学是否会对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母语正迁移或负迁移;研究维度:学生受到汉语古诗词与英语融合的教学之后是否会产生母语正或负迁移的影响?是否会产生中英文化的融合思维?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英语课外相关材料?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了502名长三角地区高中生与71位高中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502名学生分别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各年级随机抽取。地区分布:上海42人,江苏59人,浙江2人,安徽399人;年级分布:高一13人,高二19人,高三470人。71名教师分别从上海、江苏、安徽的各年级随机抽取。地区分布:上海2人,江苏37人,安徽32人;任课年级分布:高一16人,高二23人,高三32人。选取原因如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均属于长三角地区,教育资源雄厚,抽调样本具有代表性,且四个地区的英语课堂教学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创新改革,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三)研究工具

调查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版问卷总题数为20题,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对融合教学情况的了解与是否接触过此类教学模式,第9题到第2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主要从自我评估的维度出发,了解融合教学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教师版问卷总题数为17题,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对于融合教学情况的了解与是否在课堂中运用过此类教学模式,第7题到第17题均为单项选择题,主要从客观评估的维度出发,从而了解汉语古诗词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后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三、研究发现

(一)长三角地区汉语古诗词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现状

502名高中生中共有378名高中生接触过融合教学活动,占比75.3%;剩余124名学生均未接触过这一融合教学活动,占比24.7%。该现象反映了长三角地区虽然教育资源丰厚,但仍有部分高中生未能接受漢语古诗词与英语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跨文化交流,使他们无法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并且在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方面受到限制。

而对接触过融合教学活动的378名研究对象的答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评分:语言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文化辨析和文化自信。五部分的标准偏差皆较低,数据可信度高。其中,学习动机、文化辨析与文化自信的最小值均为2,最大值均为5,平均值分别为4.28、4.35与4.45,明显高于学习策略与语言能力这两项。由此可见研究对象在接触融合教学后,学习动机、文化辨析能力与文化自信程度都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学习策略评分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研究对象在接触融合教学后,制定学习策略的能力相对薄弱,平均值为4.21。就各分项能力而言,研究对象在接触融合教学后的语言能力也未得到显著提升,最小值为1,平均值为4.25。具体地说,部分高中生在接受这一创新课程内容后,无法很好地利用当下现有的学习资源,如汉语古诗词类文献、名著译本等来改善他们的学习。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很少与他人合作,不能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策略来进行英语学习。

(二)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汉语古诗词融入的主要因素

1.教师将汉语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在被调查的71名教师中共有37名将汉语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占比52.2%;而剩余34名教师则未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文典籍融入外语课堂,实现跨学科教学与跨文化交流,占比47.8%。可见,接近一半的教师仍缺乏对跨学科教学这类创新课程设计的主动性,以及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能力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性。

2.母语对汉语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的迁移作用

母语的迁移作用分为母语正迁移与母语负迁移。母语正迁移指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对英语语音、语法、句型等思维表达方式产生帮助;反之,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对英语语音、语法、句型等思维表达方式产生干扰被称作母语负迁移。

对于在课堂中将汉语古诗词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37名研究对象,调查者将他们的答案评分化并进行统计处理,共分为四个部分:母语正迁移、母语负迁移、融合性思维与价值观念。四部分标准偏差皆较小,数据可信度高。其中,母语正迁移最小值为3,均值为3.86;母语负迁移最大值为5,均值为3.51。这意味着在研究对象进行了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后,发现接受这一教学模式的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较大,其中多为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融合性思维与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而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并不占多数。

3.年级、地区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的差异

A:学习动机差异: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在融合教学模式观念上持有更为积极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他们对该模式的观念主要受老师和同伴言行的影响,也出于自身对融合教学的好奇。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开始依据自身的学习经验怀疑权威。他们普遍认为丰富的古诗词资源为其进行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感到困惑的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并没有像原来想象得那样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便对融合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2]尤其是进入二年级后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他们每周投入融合学习的时间又偏少,加之考试后的失败体验又使其产生无助感,从而导致其对自己努力作用的怀疑,开始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B:学习观念差异:低年级的学生说,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只要在学习中能取得一点进步和收获便会有一种自豪感。而高级别的学生却说他们对古诗词融合教学有更多和更高的期待,只是由于学校提供的融合学习时间有限,他们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没有更多时间去浏览其他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学习,所以对融合教学的认识和看法便打了一些折扣。

C:学习策略差异:高年级学生在古诗词融合学习过程中有自己可行的学习计划、在未完成规定的融合学习任务之前不去做其他事情、在融合学习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这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元认知意识、元认知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融合学习能力,能較好地规划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

四、将汉语古诗词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汉语古诗词和英语进行融合教学后能够帮助学生促进英语学习,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家国情怀的熏陶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侧重点不同,英语技能的能力有所差距,身心发展阶段不一致,所以对中国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高中英语教师应当考虑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文化自信的时代主旋律,推进中西文化融合教学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从来没有了解过将中国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如今文化是每一个国家最看重的宝贵财富,也是时代的热点话题。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因此,教师要在外语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使外语课活泼有趣,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外语具体的方法。[3]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主旋律背景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将目前的热点话题和古代文化精髓相融合,摒弃陈腐过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带来新颖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文化差异的魅力,实现语言学科的文化功能目的,也是语言的宝贵内核。

(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科融合思维

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和各种语言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4]帮助学生摆脱以往的依赖性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自主进行跨学科学习与跨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必须性。教师在实施动机激发策略的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起到良好的引导与激励作用。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在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要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在学生时代,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自主学习能力与跨学科融合学习同样重要。以前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才能获得的信息与知识,现在通过书籍、译本以及网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只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性思维,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拓宽学生英语习得方法,制定学生自适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习得时间越长,越需要讲究方法策略来让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的学习难度加大,内容增加,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如果学生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其高中生涯的英语学习会比较吃力。每个人语言学习的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借鉴中文习得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会比较自然而且适应学习策略的周期会较短。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和改善英语学习策略。长远来看,对于高中生的英语习得来说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广凤,刘卫东.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13(6).

[3]蔡永清.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定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

[4]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王志敏.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效性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2017(17).

★通讯作者:王静芝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常熟理工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古诗词与高中英语习得的融合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徐锦瑶(2002—),男,江苏江阴人,常熟理工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王静芝(1979—),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黄丹鸣(2001—),女,上海浦东人,常熟理工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王煦(2002—),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高中英语教学
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长三角地区物流服务业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动因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