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想不到”事件

2023-05-30

收藏·拍卖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博会藏品美术馆

在过去的一年里,艺术圈里有什么让你印象格外深刻的事情?是那些战争中被摧毁的艺术品?是AI绘画、数字藏品、元宇宙等热潮话题?是那些被“攻击”的名画?……2022年艺术圈内发生的许多事情,颇带戏剧性色彩,或许我们可以用“意想不到”一词来归纳和分享。

01俄乌冲突引发艺术界连锁反应

俄乌冲突在2022年2月24日开始爆发后,全球艺术界受到波及。乌克兰多地文化艺术机构的藏品与建筑在炮火中遭到损毁;多名乌克兰艺术文化界名人在战争中遇难;乌克兰国宝级女画家玛丽亚·普里马琴科的25幅画作也被烧毁;俄罗斯多家艺术机构的负责人纷纷离职,各大博物馆展览也受到了冲击,就连远在中国的UCCA马蒂斯大展也被临时叫停,原因是法国北方省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借亨利·马蒂斯作品的安排,并暂停与中国文化机构的一切合作。

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许有明确的数字,但在艺术领域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这场冲突不会轻易结束,很可能在2023年延续。但在艺术已成为文化、生活、国际关系的连接纽带的当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02“庞宽上厕所”行为艺术喜提热搜第一

2022年4月23日,新裤子乐队主唱兼键盘手、艺术家庞宽在星空间实施为期14天的行为艺术作品《拜拜迪斯科》,他在一个2.5米×2.5米的台子上吃喝拉撒,陪伴他的,有一箱水、一箱饭、一箱酒、一箱零食、一箱衣服、一个沙发和一个马桶。此举迅速吸引了艺术圈内外的广泛关注。直播开始当天,观看直播的人数飙升至200多万,“庞宽上厕所”成为热搜第一。

此类行为艺术,此前曾被谢德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等人实施过,只是在特殊时期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一场看似混乱、荒诞的行为艺术展以彻底的虚无对抗虚无,为疫情隔离时期的民众带来一场网络狂欢。

03NFT与实体艺术“相爱相杀”

2022年10月11日,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在画廊展览直播活动时,焚烧了自己的1000幅实体画作。这场实验被命名为The Currency(《货币》),至今已持续6年。在这一项目中,他创作了1万幅互不重复的彩色斑点画并将其数字化,得到1万幅对应的NFT作品。在两种形式的作品中,买家只得择其一:保留实体,则NFT被销毁;获取NFT,则实物被销毁。最终,4851位买家选择了NFT作品,5149位选择了实体作品。到10月底,其烧毁的作品数量接近5000幅,市场估值达1000万英镑。面对质疑“烧掉数百万美元”的声音,艺术家回应称自己是在“完成实体艺术品向NFT的转化”,希望以此测试实体和数字艺术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价值。

这场焚烧行动再次引起人们关于NFT和实体作品的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稍多的藏家对持有实物形式的艺术品更感兴趣,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选择的难点在于到底拥有实体或NFT才是真正拥有了作品的所有权。

04世界名画接连遭“袭击”

2022年以来,不同环保组织“袭击”名画以博关注的事件屡屡发生,他们用蛋糕、土豆泥、番茄汤和胶水等“作案工具”在各地疯狂“作案”,半年内就有7幅世界名画被“破坏”,当中包括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梵高名作《桃花源》《向日葵》、约翰·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波提切利的《春》、莫奈名画《干草堆》等。

尽管这些抗议行动是针对受玻璃保护的绘画,但它们对艺术品并非完全无害。舆论认为,这种过激方式并不受公众认可,尤其是以环保为名而破坏艺术品的举动,被网友们评为“愚蠢而糟糕的行为”。

05AI入侵绘画?

2022年无疑是AI元年。7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AI用时1秒就复原了《富春山居图》残卷,应用的正是百度开发的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技术;8月,由AI绘图工具自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美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顿时在艺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2月,国产版AI绘画软件“数画”推出了最新版,其中创作即变现的商业模式引发业界热议。此外,谷歌、微软、华为云等纷纷进入AI绘画领域,预示着AI绘画正在被广泛应用。

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都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科技与艺术或许不存在谁取代谁或谁入侵谁的关系,实际上,艺术也一直在为科技提供着重要服务。另外,从传统艺术与数字绘画融合的角度来看,AI绘画的未来无疑值得期待。当然,前提是能够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版权问题。在尘埃落定前,AI绘画的前路依然漫长。

06数字藏品平台“退热”

随着NFT、数字藏品话题升温,为进一步规范数字藏品平台运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如《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数字藏品应用参考》《关于再次规范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数字藏品通用标准1.0》等,以及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都对数字藏品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资质要求,而不符合规范的平台自然难以为继。2022年8月,幻核正式宣布停止发售数字藏品;9月,超20个数字藏品平台相继下线;11月,又有超过30家数字藏品平台主动发布清退公告。颇有种数字藏品平台集体“退热”之感。

此番官宣的连续动作,侧面说明国家不会任由数字藏品野蛮生长,而是希望其能在发展中不断自我调整和修正。数字藏品平台何去何从,或许要在2023年找寻答案了。

07广东时代美术馆暂别

2022年8月17日,广东时代美术馆的一则公告《凛冬将至,匍匐前进》引起圈内外的震动。经营多年的广东时代美术馆宣布暂别,原定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再启动。而在此之前,时代美术馆已关闭了位于柏林的时代艺术中心实体空间。

作为国内民营美术馆的代表,时代美术馆在近20年里搭建起较完善的跨地区、跨学科交流体系,更是展览和活动质量最稳定的美术馆之一。此番暂别与地产行业的变故密切相关,这也给同样困在房地产经济中的民营美術馆行业再次提出考问:中国民营美术馆如何依靠自身实现造血能力?

08文物被人为“破相”引热议

文物人为“破相”事件竟然发生在博物馆。

2022年10月2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被曝由于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疏忽,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11月3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还原人为疏失过程,并为文物破损事件致歉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此事件在网络掀起热议之余,也给各大博物馆敲响警钟,任何时候,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决不可大意。文物机构对典藏环境、人员作业等方面也需进一步规范。

09高净值藏家仍信心十足

11月初公布的《2022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下称《报告》)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报告》显示,受访的高净值收藏家在2022年上半年的支出中位数为18万美元,高于2021年全年(16.4万美元),也超越了疫情前(2019年)的平均水平(10万美元)。《报告》还显示,大多数受访的高净值人群(55%)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购买更多、更贵的艺术品,与2021年相比增长2%。

受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冲击,看似困难重重的背景下,高净值藏家却仍对艺术市场保持着十足的信心,而他们的消费将帮助推动新一年市场的复苏。

10博览会的“中止”与“返场”

2022年最戏剧性的一幕应有ART021一席,开幕仅两天,就宣告中止,又在34天后“返场”,这样的事史无前例。同期突然被叫停的还有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去年的艺博会近乎“全军覆没”——从国内到海外,几乎所有的艺博会平台都无奈地选择取消、停办或延后。当代艺术市场是一个分级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艺术北京、西岸艺博会等此类较大规模艺博会的停办,对画廊业乃至整个市场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在互联网已然相当发达的当下,目前的线上艺博会模式也很难代替线下实体空间中的艺博会。对于艺术品而言,它首先要有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需要,这不是简单地通过网络图片或视频就能满足的。所以艺博会可能延迟和取消,但无法被取代。

猜你喜欢

艺博会藏品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去美术馆游荡
艺博会观察
美术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
如火如荼的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