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重新进场的人,需谨惕四大风险

2023-05-30冯善书

收藏·拍卖 2023年1期
关键词:画廊艺术品产业链

冯善书

新春伊始,但经济加速复苏的迹象仍然在我们眼前和身边逐步清晰。经历行业大调整的寒气逼人以后,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亦开始为触底反弹收拢人心和积聚人气。连远在8066公里之外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突然传来“销售强劲”的好消息,都在朋友圈被业内人士争相转发。

常年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宏观经济改善,不仅让实体经济得益,而且对股票、债券、房地产、珠宝和艺术品等投资品亦有所利好。因而,笔者对兔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样保持谨慎看好的态度。为何要在“看好”面前加一个“谨慎”?原因是我们对2023年的行情虽然密切关注且普遍乐观,但考虑到当前国内艺术品行业欠缺规范、产业不太成熟、生态仍待发育,还是要提防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一些不利和不幸因素的出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带着真金白银重新进场的人肯定不可掉以轻心。

话言至此,笔者对2023年最真实的看法是,结构性的机会一定会出现,但必须切实加强和提高我们对风险的研判、预期和管控能力。未来最主要的风险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价格泡沫。从目前一二级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许多一二线艺术家作品的价格都已被艺术家自己及其经纪人推到前所未有的高点,一些“炒作泡沫明显”的作品近两年虽然受到市场“报复性”打压有所回调,但对于普通投资者和收藏者来说仍然太贵。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一些明星艺术家的拍卖成交纪录,这个大家可以自行翻阅雅昌艺术网和胡润研究院的历史分析。建议大家避开那些只有资本站台、没有学术背书的作品,尤其是前期炒作过度、经历过价格塌方的作品,哪怕给出的交易条件再优惠,都要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因为在风险没有出尽前,你不是在抄底,而是要成为下一个无辜的接盘侠。

其次是鉴定争议。有些读者和朋友向笔者坦言,为了避免买到赝品,其尽可能回避非在世名家的作品。但这样就意味着已经排除一切潜在的风险区了吗?并没有。如果正在交易的作品并非直接来自艺术家本人,而是经历过中间的流转运输,甚至几易其手,还是会有涉假的可能。以笔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来看,艺术家身边的亲戚、经纪人、学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都有可能成为造假产业链上的一环。正是因为这些人与艺术家存在特殊的亲近关系,他们的造假手法更具迷惑性和专业性。加上现在有相当多的一线名家,基于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主动或免费出来为可能的受害者打假。这更让制售假货的人有机可乘,亦增加了买方的避险难度。

再次是生态破坏。艺术行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从业者的伤害是全方位的。艺术品行业产业链一般认为由艺术家、画廊和艺术品经纪人、拍卖公司和收藏者等构成。由于国内的艺术品行业发展不规范、不成熟,整条产业链上的分工并不严谨和明晰,导致各环节的参与者专业性不够。譬如,拍卖公司会横跨一二级市场,艺术家直接进市场、开画廊,甚至有从业者身兼评论家、画廊老板、媒体负责人和艺术家多重角色,混业现象和无序竞争非常明显。一线艺术家依靠名人带来的品牌效应,其作品社会知名度比较高,市场销量和价格都比较高,产业价值也最大。但这类艺术家往往会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定价吃掉市场绝大部分的利润,甚至直接进入市场与画廊和经纪人形成事实上的竞争关系。二三线艺术家的作品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作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难以对整条产业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行业生态的不平衡、不健康,讓处在产业链中下游的从业者生存状态每况愈下,必然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最后是权利救济。在一个发展不规范、不稳定、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下,必然会围绕着交易产生大量的争议和纠纷。当然,从辩论的角度来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行的。艺术品市场亦同样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有矛盾纠纷和争议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如何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在国内,艺术品科学鉴证备案体系已经宣传了很多年,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亦曾经大力推进,但从目前来看,进展并不如意。对真假的鉴定,依然是横亘在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面前的一道现实大难题。在没有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参与的情况下,要想对真假一锤定音都不太可能,就更谈不上为权利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济了。

综上,艺术品行业要行稳致远,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从投资者和收藏者的角度来说,既要从中看到发展的前景和机会,也要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只有提升对风险的预判和管控能力,才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把这些机会转化为现实的投资价值。(编辑/余彩霞)

猜你喜欢

画廊艺术品产业链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画廊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