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阵痛”到“镇痛”

2023-05-30苗驰丁恒星丁亚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阵痛机构政策

苗驰 丁恒星 丁亚东

摘  要: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论,分析“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老师、家长及校外机构三个利益相关群体面临的困境,挖掘深层次原因,提出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健全监管机制,完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增加学生的社会粘稠度等措施。

受此政策的影响,在《意见》被发布的当天,中国校外教育培训界的三巨头,好未来(原学而思)的股价暴跌70.47%,高途集团(跟谁学)暴跌63.36%,新东方暴跌54.22%。好未来市值蒸发93.62亿美元,约合607亿人民币。高途市值蒸发15.54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新东方市值蒸发59.49亿美元,约合385亿人民币[5]。受影响的远远不止公司市值,新东方、高途集团、好未来三家公司于2021年底前相继在中国内地全面停止中小学学科培训业务,这意味着占据公司收入超过一半的K12教育正式走向终结,公司营收相应大幅度缩水。除了经营受到严重冲击,公司也及时更换赛道。对于全国性的连锁培训机构来说,退出K12教育,将目光转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服务等,这些领域将成为机构转型发展的方向。例如,学而思教育全面转型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收获“收益一生的能力”;新東方则回归到大学生业务,俞敏洪甚至搞起了直播带货。

除了这些全国性连锁培训机构转型之外,地方小微培训机构更多是在观望。一方面业务转型需要资金、资源,这使它们本来就紧张的资金链与现金流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转型意味着面向全新的领域,这会给其带来较大的不可控的风险,更何况一个新项目的建设与发展,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载才能看到成效。对地方小微培训机构来说,是否能支撑到新项目的盈利在其转型之初只能是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受“双减”政策影响较大的,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与工作人员,截止到2020年,全国有超过1000万人从事教培行业[6],面对“双减”,等待他们大多数人的只有另谋出路。在这些从业者中,除了学科类教学岗位的老师,其他岗位的人员,如学习规划师、课程顾问、班主任以及行政人员的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可以流向非学科培训岗位,继续从事类似工作,但是这些岗位数量有限,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在新冠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叠加影响下,教培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稳定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的是,教师编制这样的“铁饭碗”接下来会是他们竞争的热点,但是,仅仅靠提供编制岗位,对于数量庞大的教培行业再就业人员无疑是杯水车薪。

(三)重要利益相关者:家长——“补”与“不补”的进退两难困境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一开始确实有效缓解了补课的风潮和家长焦虑的心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逐渐变得无所适从、进退两难。是否要继续补,甚至偷偷补,成了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课外补习的需求依然存在,很多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并不满意,甚至对学校教学不信任[7]。部分学校的基础教育由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管理方法、教学理念等不到位、不完善,不能让家长满意,家长只能花精力、金钱在校外培训班上,希冀校外培训班可以弥补校内的教育缺失。(2)家长对普通高中录取率不足六成的恐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2494.45万[8],约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59.9%。这也就意味着有超过4成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只能进入成人高中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在有些省份,这一比例还会更高。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就意味着很难有机会进入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学习深造,所以不能进普通高中的学生想尽办法提高成绩进入普通高中,能进普通高中的学生同样想尽办法提高成绩进入重点高中,以期在高考中更具竞争力。就目前国内的教育升学现状来看,但凡有一线希望,又有多少家长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放弃走普通高中考大学的道路转而走向中职、高职等接受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呢?这背后呈现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而目前的教育升学机制只注重学习成绩而非学习过程,升学只能与学习成绩、排名挂钩,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心理压力。(3)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当今许多家长依然过于重视读书的功利性,把考取大学作为孩子未来唯一出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寄予厚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快速成才,盲目地进行过度教育,让孩子接受大水漫灌式的各种补习辅导,希冀孩子成为大才、全才。

二、“双减”政策实施的困境纾解路径

“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配套政策的保障。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处理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学校、培训机构等之间的关系,坚持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妥善引导教培从业人员转型,最终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促进评价模式多元化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促进评价模式多元化,对落实“双减”政策有重要意义。

要缓解“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焦虑,就必须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在全社会树立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成效根本标准的理念,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问题,有效消除教育功利化现象。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9]。《总体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吹响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攻坚战号角。随着改革的深入,多元化评价体系一定会得到逐步完善,“双减”政策也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二)坚持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坚持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要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校内保质保量完成学业学习,缓解家长焦虑心态,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24],努力做到让家长安心、让社会放心。

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并完善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优秀学校的经验分享、推广,监督指导学校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监管,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严格落实《意见》规定,既要做到应教尽教,又要做到不超时不超量,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教学实践活动要紧密围绕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坚决杜绝大水漫灌式的作业布置。

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要统筹推进本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发展,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校际教育差距。在硬件设施上,各级政府应该统筹调配相关资金,保障各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信息化、专业化、现代化;在师资等软实力上,要尽快制定合理的教师轮岗制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優质教学资源,同时要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不断提高师资水平,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要将免费线上教学服务做大做强,要汇聚名师资源,向广大学生提供覆盖全学龄全学科的高质量线上课程与服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广泛性与全面性。

(三)加强职业教育建设,破除职业教育的误解与偏见

课外培训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担心和焦虑。从现实情况看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是一种常态,而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误解与不认可促进了课外补习的不正常生长。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解与偏见,是落实“双减”政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只是问题的表象,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主要关涉两大问题,即升学与就业[10]。对于家长甚至社会来说,中高职学生没有本科学生有能力有技术似乎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全国性升学考试制度,推进职普融通,给中高职学生更公平更体面的竞争环境,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加快产教融合,培养公众认可、社会需求、凸显职业性的专业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融合,确保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学有所用,有力解决中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四)健全监管机制,积极推动校外培训机构业务转型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抓手。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政策,覆盖校外机构的设立、招生、收费、教学、运营管理等方面,使得机构的每一个动作都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对校外机构的监管不能只停留在对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管理上,更要体现在对没有办学资质、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人员的“三无”机构的管理上。要高度警惕,对无证经营、非法办学的黑机构采取零容忍态度,对隐匿在居民楼宇、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式小机构进行坚决查处,对披着“兴趣”“素质”“艺术”外衣的非法学科培训,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双减”取得成效。另外,从现实情况看,学科类培训在很长一段时间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并且需求量依然很大,基于此种情况,很有可能像80年代的韩国一样,我国许多家庭开始聘请家教,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聘请一般老师,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聘请名校名师,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则会失去课外补习的机会,这会给本意推动教育公平化、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双减”政策的实施带来更大的压力。对家教式的培训,政府也应给予严格监管。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校外培训机构业务转型,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换赛道发展,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转型,对于在转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给予鼓励和支持。

“双减”政策的施行不是一地一部门的工作,各级政府应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同级政府部门责任落实也不能仅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应当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形成监管的握拳合力。以往的减负政策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工作内容不清晰,最后推诿扯皮,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此次落实“双减”政策,必须严格执行《意见》规定,明确专项治理行动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五)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配套政策

在“双减”政策执行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服务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摸排统计校外培训机构再就业人员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努力扩宽就业渠道,积极主动对接相关企业单位,及时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确保劳动力顺畅转移。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拿出部分编制岗位,针对培训机构再就业人员中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定向招聘。要开展规模大、覆盖广和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培训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再就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对于培训机构再就业人群自主创业的,要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采取简化办理手续、减免税收费用、提供低息贷款等政策,鼓励支持其创新创业,实现培训机构再就业人群的合理分流,实现职业转换的平稳过度,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六)有减有加,增加学生的社会粘稠度

“双减”政策说到底是减少学生校内作业,减少校外培训,但是仅仅通过减少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是否真正能够达到《意见》要求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的。“双减”政策不仅仅要有“减”的部分,更要有“加”的部分,所谓“减”的部分更应该面向各个学龄阶段,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减少不必要的课时量,充分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保持对社会、对未知的好奇心。所谓“加”的部分,是增加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粘稠度,增加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丰富自己,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蔡炯,田翠香,冯文红.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9(12):51-54.

猜你喜欢

阵痛机构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时光的阵痛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