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两江口争夺的分析研究

2023-05-30肖思程

炎黄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保靖永顺管区

肖思程

两江口持续百年的争夺,从家族内讧演变成永顺保靖两大土司之间的较量,其中牵扯多方势力,且十分复杂。而这场争夺的最后,使得保靖永顺两大土司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明中央朝廷也借此将中央势力深入到了土司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这场争夺中,各方都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角逐,在争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明代前中期发生的两江口争夺事件,开始只是一场家族内讧,后来升级为两大土司之间的势力较量,事件发生了本质性改变。永顺、保靖两大土司力量,针对“两江口”问题进行了长时间较量,最终因明朝中央势力的介入,事件才得以平息。这一争夺,致使永顺、保靖土司都受到了影响,明中央也借此加强了中央对土司地方的控制。那么,这场争夺到底是怎样的?现从起因、缘由、以及对各方势力的分析几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争夺起因

公元1412年,保靖宣慰使彭勇烈因病离世,由其子彭药哈俾袭职,但因年幼,堂叔大虫可宜以副宣慰之职署理司事。公元1424年,大虫可宜杀药哈俾,自称宣慰。后来虽被明朝廷搜捕入狱而死,革去副宣慰一职,但仍管辖旧有领地。大虫可宜的后代因随征有功,授两江口长官,却不给印信。而保靖司因其割据两江口之地,拒不承认其长官之职。这就是“两江口”争夺的起因,这一事件在《明史》有着详细的记载,“勇烈卒,子药哈俾嗣,年幼。万里弟麦谷踵之子火虫可宜,讽土人奏己为副宣慰,同理司事,因杀药哈俾而据其十四寨。事觉,逮问,死狱中,革副宣慰,而所据寨如故。其后,勇烈之弟勇杰嗣,传子南木杵,孙显宗,曾孙仕珑;与大虫可宜之子忠,忠子武,武子胜祖及其子世英,代为仇敌。而武以正统中随征有功,授两江口长官,胜祖成化中亦以功授前职,并随司理事,无印署。弘治初,胜祖以年老,世英无官,恐仕珑夺其地,援例求世袭,奏行核实,仕珑辄沮之,以是仇恨益甚,两家所辖土人亦各分党仇杀……”后来,两江口长官司与永顺土司结为姻亲关系,连带着永顺司也开始借此攻击保靖土司,这一争夺也逐渐从保靖土司的家族内讧演变成了永顺与保靖两大土司之间的较量,时间长达百年,对永顺保靖两地的土司势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争夺的原因

从一开始保靖土司家族的内讧引发的“两江口”争夺,经过不断发酵,逐渐演变成了永顺保靖两地土司的较量,其中还不乏明朝中央政府的介入。我们不妨思考,这场争夺,到底为何?

为“地”

事件的开始,是因保靖土司不满大虫可宜的后代割据两江口之地,拒不承认其长官之职而起,后来才有了争夺的不断发酵。所以,为何而争,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因为“地”。这个“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两江口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对辖地的坚持。

1.两江口的地理位置

两江口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今隆头镇,处于今天保靖和龍山的交界处,地处酉水,与深入永顺土司境内的洗车河交汇,酉水河顺流而下再进入沅江,连接长江,处在河流交汇的中心位置,是当时一条较为重要的水运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交通不便的明代,水运通道对一个地方的交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为了这条重要的水运通道,两方势力都不可能放弃,只会将争夺进行到底,包括后来永顺借口介入此场争夺,一场内部纠纷逐渐上升演变为保靖永顺两大土司之间的争端,两江口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推动争夺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2.辖地的坚持

两江口本来是属于保靖管辖范围,如果不争,承认其长官之职,就相当于变相默认了两江口脱离保靖管区,割地自治的事实。这样一来,保靖的管区相比之前突然减少,辖地范围缩小;而且割地自治之例一旦开了,难保之后不会再出现,这对保靖的管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出于对管辖地区控制权的坚持,保靖不可能放弃这场争夺。

两江口长官亦是如此,在明朝中央朝廷的允诺下,虽然没有印信,但实际上两江口已经拥有了自治权。因此,不管是出于家族之间的仇怨,还是对两江口控制权的把握,两江口长官都不会对保靖进行妥协退让。争夺,是保住两江口地区控制权最直接亦最有效的方法。

永顺的目的则更加简单,永顺保靖本就同为土司,存在利益冲突,而永顺借姻亲之名帮助两江口长官攻击保靖,一方面可以使保靖的辖地因此缩小,管辖力量减弱;另一方面,对两江口的拉拢,亦是为自己管辖范围的安全增加了一层保障。因此,加入争夺对永顺来说是顺势而为。

为“权”

为何争夺“两江口”,“权”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个“权”,指的是对管地的控制权。

1.保靖

两江口本来属于保靖管区,保靖土司对其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可两江口长官司的设立,让两江口独立出来,保靖土司可以说是完全失去了这一绝对控制权,这对保靖土司的实际权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是其无法容忍的。而且两江口长官司的设立对保靖土司来说使得其原有的管区缩小,其管制力量也因此有所减弱,从与其他土司的力量角逐来看,会使保靖土司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为了收回控制权,保证势力,保靖土司对于两江口,是非争不可的。

2.两江口长官

两江口长官本就与保靖土司之间存在家族恩怨,双方都互不相让。而把握住两江口的控制权,就等于有了与保靖土司对峙的力量保障,一旦失去这一力量保障,就相当于失去了自身最重要的一道护身符。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的考量,两江口长官对于保靖拒不承认其长官地位这一态度是不能接受的,而保靖若想借口收回管区,重新拿到两江口的控制权,也是其无法容忍的。因此,为了保护好自身利益,两江口长官势必要牢牢握住两江口的控制权,争夺自然无可避免。

3.永顺

保靖与永顺同为土司,距离相近,势力也在伯仲之间,双方长期以来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互相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而两江口的争夺,对永顺土司来说是一个攻击保靖土司的绝好机会。永顺借姻亲之名帮助两江口长官对抗保靖,一来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同盟,希望对保靖土司产生重击,使其势力大大折损;二来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量,保靖土司若失去了对两江口的绝对控制权,其辖地将因此减少,力量自会因此削弱,对永顺土司来说,保靖土司的力量削弱,等于间接保护了永顺自身力量。因此,为了能够对保靖土司进行有效打击以及出于对自身利益保障的考量,永顺介入此次争夺,帮助两江口长官把握住两江口的控制权,是必然而行的。

综上分析来看,两江口为何而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即两江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对此辖地的坚持;另一个则是“权”,即对两江口此地的控制权。而无论是出于何种缘由,归根结底都是各方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做出的决定。因此,两江口之争的根本,其实是土司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而进行的一场力量角逐。

争夺中的“角色”

在这场关于两江口的争夺中,牵扯进了保靖永顺两大土司力量,而明朝中央朝廷也一度介入调停。那么,在这场争夺中,各方力量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主力”——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

这场关于两江口的争夺,“主力”无疑是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这场争夺的起因,本来就是保靖土司不满两江口长官司一职的设立,不愿其割据两江口之地而起。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从争夺的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事件围绕的中心,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考量,在这场争夺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夺时间达百年之久。亦可以说,正是因为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这二者“主力”的存在,才有了关于这场两江口的争夺。因此,在这场争夺中,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均是“主力”,而双方的态度对峙,亦是这场争夺的起因。并且,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这场争夺逐渐从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之间的家族内讧演变为土司之间的力量较量。

“推力”——永顺土司

公元1488年,两江口长官司彭胜祖的儿子彭世英袭位,保靖土司仕珑辄沮之。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永顺土司彭世麒和弟弟彭世麟娶的妻子都是两江口彭胜祖的女儿,两江口与永顺成为姻亲。永顺土司以这层关系为理由,顺势派兵帮助两江口与保靖司仇杀。这是史料上对永顺土司力量介入到保靖土司与两江口之间争斗的首次记载,加上永顺与保靖两司之间关系本就微妙,利益纠葛复杂。由此,这场原本只是家族争袭内讧的争夺开始变质,逐渐演变成了永顺与保靖两司之间的较量,事件性质上升为地方土司之间的利益角逐。可以说,永顺土司是这场争夺中最大的“推力”。那么,永顺这个“推力”又到底推动了怎样的发展呢?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永顺的介入,推动了事态的升级与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保靖与永顺之间本就关系微妙,保靖土司先于永顺土司归顺明王朝。“初,保靖安抚彭万里以洪武元年归附,即其他设保靖宣慰司,授万里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江、小江等二十八村寨。”保靖土司得到明朝中央的官方承认,地位发生变化,与永顺土司平级,正式脱离永顺土司,保靖土司管区就此形成。后来,保靖在管地上捷足先登,亦使永顺心有不满,双方矛盾其实已经存在。两江口长官与保靖土司产生争夺,永顺借姻亲之名趁机介入,攻击保靖,亦是将两江口与保靖的矛盾深化成了永顺与保靖之间的矛盾,使得事件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永顺的介入,亦使这场争夺从本质上产生了变化,即从家族争袭内讧演变上升为保靖永顺两大土司之间的力量角逐,使得事态进一步升级。第二,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本来只是两江口长官与保靖土司之间的对峙较量,可永顺土司的介入,使得争夺力量重新分比洗牌,使得争夺更加复杂,且永顺还借助明中央的力量,试图将事情影响进一步扩大。公元1499年,永顺宣慰司借此事上奏明朝中央,以此对保靖施压。这种种变化,使得争夺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永顺成了两江口对抗保靖的最大推力,逐渐成了与保靖进行力量角逐的重心。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争夺中,永顺逐渐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个存在,是争夺中的最重要“推力”。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争夺之所以会进行百年之久,少不了永顺的推动。

“制衡”——明朝中央朝廷

争夺如果一直不进行制止,任其继续下去,影响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总需要有人出面制衡,以保证争夺的平衡。而在两江口的争夺中,起到“制衡”作用的则是明朝中央朝廷。在“两江口”问题上,中央政权始终注视着事件发展的动态变化,选择在恰当的时间点出手,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两江口争夺发生的起因,就是因为大虫可宜及其子孙所占据的十四寨,被朝廷授予“两江口长官司”,在中央朝廷的默许下,形成了两江口长官司管区,脱离保靖管制,引发保靖土司不满。弘治年间,朝廷兵部移文中更是出现了“两江口长官司”字,中央政权变相承认了这一地区自治的合法性,保靖土司不满加剧。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朝廷“令世英所据小江七寨于仕珑,止领大江七寨”,并派清水溪堡官兵守两江口之地。使两江口长官司管区由十四寨缩减到七寨,明中央则成功地将两江口这个战略要地改由清溪堡官军来驻守。最后,正德年间,两江口彭惠与彭九霄仇杀数年,朝廷令“大江之右五寨归保靖,大江之左二寨属辰州”,在中央政权的制衡下,两江口长官司管区不复存在,改设大喇巡检司。这场持续百年的争夺也就此结束。这样的“制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解决矛盾,而是为了借矛盾分化土司力量。从争夺开始起,明中央政权始终未完全正面介入永、保土司争斗中,而是一直默默关注事态变化,在背后起着“制衡”的作用,并引导了事件的最终走向。

可以说,明中央从一开始便默默注视着一切的发展变化,并在适当的时间介入,使得这场争夺最后按照其预想的步伐前进,得到其想要的结果。明中央一开始就决定在其中扮演背后进行“制衡”的角色,事实上它也成功做到了。而从整个事件的发展及结果来看,明中央发挥的“制衡”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成功地分化了当地的土司力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在这场争夺中,各方力量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保靖土司与两江口长官是“主力”,是争夺的开始,也是一直在进行争夺的对象;永顺土司是争夺中最大的“推力”,其介入使得事态升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两者都是这场争夺中重要的存在,也是争夺不断进行的支撑。而明中央朝廷则一直隐藏在这场争夺的暗处,起到“制衡”的作用,关注事态变化,在适当的时间出手对各方进行制衡,使得事件向着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果说一定要为这场争夺定一个赢家,永、保其实都算不上,明中央才是。因为这场土司内斗,最后成了明中央介入地方土司势力的最好助力,達到了中央瓦解地方的最好效果。争夺的最后,一切都终将被“制衡”,明中央朝廷就是进行“制衡”的那只手。

这场争夺最后的结果是在朝廷的主导下,裁撤两江口长官司管区,改设大喇巡检司,并派遣流官主政。这场持续百年的争夺终于得以平息。在这个过程中,永顺、保靖二司利用“两江口”的争夺互相博弈,各有得失。而朝廷则利用这场土司之间的矛盾,从大土司中分离出小土司,将势力深入土司管区的内部,使得土司更替,不再只是依靠传统的、成王败寇式的地方角力,而是听命于中央政府,渐渐蚕食土司制度。可以说,明中央朝廷才是这场争夺中最大的赢家。而综合来看,中央介入土司地方,土司力量不断被分化,中央权力不断增强,从某种程度来说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两江口的争夺,本来只是一场关于家族争袭的内讧,但因各方对利益的追逐,事态发酵升级,逐渐演变成了永顺保靖两大土司之间的力量较量。明朝中央朝廷介入调停,一方面停止了事端的继续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制衡”作用;另一方面借此分化土司力量,成了争夺事件的最大获利者。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游俊,吕华明.明史湘西史料钩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3]方涛.“两江口事件”与明代永顺、保靖土司管区的变化[J].牡丹,2016(08):174-176.

猜你喜欢

保靖永顺管区
20世纪30年代警管区制在无锡的实践*
国产690TT合金U形管弯管区性能测定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戒烟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论清代“改土归流”初期永顺府城市建设及其特点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保靖黄金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动态变化研究
保靖黄金茶品质季节变化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