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井冈山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

2023-05-30邵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1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历史经验

邵雍

[摘  要]

井冈山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呈现与丰富发展。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源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依靠群众求胜利既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重要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等我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均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找到验证。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理想信念;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  K2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1-0068-04

伟大建党精神是包括井冈山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总源头和高度凝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他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呈现与丰富发展。

一、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源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理想的产物。坚持井冈山斗争源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1975年10月1日,毛泽东向身边人追念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革命往事,首先讲到秋收起义:“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有一天,队伍来到一个镇子上,大伙休息的时候,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谈论散伙的事。当时,就有人问我:‘毛委员,凭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革命能成功吗?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用不完,绰绰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们有言在先,到庆祝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肯定死不光。”

1965年5月26日,毛泽东回顾说:“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红色政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井冈山的斗争,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新方向。当时有人提出井冈山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问?我们以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革命价值,在于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来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开创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在井冈山,朱毛红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的无产阶革命军队;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为无产阶级执掌政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问题。坚持革命是守正,怎样坚持革命则是创新。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以城市為中心的,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现成经验。毛泽东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勇闯新路,另辟蹊径,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在1928年的《中共红四军军委给江西省委和中央的报告》《关于红军情况的报告》以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军事“大本营”思想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率红四军下井冈山辗转赣南闽西创建中央苏区时,逐渐形成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思想。

井冈山道路突破了苏联模式,是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193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军事通讯》第一期上,高度赞扬“朱毛红军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注意……都是在中国‘别开生面,在过去所没有看过听过的”。在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际斗争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这三大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党在领导军事斗争时坚持开拓创新历史经验的生动写照。

二、依靠群众求胜利既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也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具体表现

井冈山斗争与我党百年来进行的一切斗争一样,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而“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党敢于相信和依靠群众。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指出“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因此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基础是党的力量之源。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着千余万工农群众掀起了革命的高潮,党员数量接近5.8万人。

1927年,在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窃取革命果实,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加上共产党内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根据1927年11月统计,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群众运动转入低沉。在革命低潮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井冈山作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圣地。他们对党忠诚,首先大力恢复或加强党的组织,然后通过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把分散的群众集聚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

秋收起义遭受挫折后,毛泽东面对严峻的形势,果断实行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提升组织力的早期实践,从组织上、体制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1929年4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的概念。事实上,经过毛泽东对前委的整顿和对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重建,到1928年2月,茶陵、遂川、宁冈、永新等县先后建立了县委,胜利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1928年1月,毛泽东为红军制定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指宿营时睡老乡的门板,走时要上好。(二)捆禾草。指宿营时借老板的禾草,走时要捆好。(三)讲话和气。指对工农讲话时,不要做出恶样子,要和和气气。(四)买卖公平。指买卖东西不许强买强卖。(五)借东西要还。指借老板的任何东西都要送还了才走。(六)损坏东西要赔。当时还规定,红军作战缴获的枪支应尽量武装边界各县的赤卫队。1928年底,在边界各县打土豪分田地的基础上,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分配土地,从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人从井冈山茨坪等处出发,进军赣南。沿途张贴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明确提出了共产党打倒列强与军阀的初心与使命,并宣布“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人民立场十分鲜明。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中央指示开始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胜利之本。毛泽东领导的红军之所以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屡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与军民关系。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书写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新篇章。1965年6月,毛泽东强调:“井冈山精神说到底,第一还是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这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是井冈山精神的宗旨。”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依靠人民守江山。

三、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重要方面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受挫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后,于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报告的标题就是《井冈山的斗争》,全文围绕“斗争”这个关键词展开,真实记录了共产党人在井冈山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的历史,突显了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层面。

在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先后遭到江西方面国民党军队的4次“进剿”和湘赣敌人的3次“会剿”,导致物资短缺与经济困难。按规定,只有领导干部夜晚办公可点3根灯芯,但毛泽东带头节约,在只点1根灯芯的昏暗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广大红军官兵没有薪饷,最困难的时候连零用钱都不发,干部战士过着“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艰苦岁月。

1928年11月间,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会剿”作好准备,毛泽东、朱德等组织井冈山军民下山挑粮,开展运粮储粮运动。40多岁的朱德军长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道从宁冈踏着崎岖山道挑粮到茨坪,往返100多里,还要翻越海拔1340多米的黄洋界,没有半点军长的架子。战士们见朱军长年纪大,爬山过坳太辛苦,都劝他不要参加挑粮。朱德说,我身体好,军事工作可以安排早晚时间处理,挑粮不能不去。战士们见劝说不了,便把他那根挑粮的扁担藏起来。哪知朱德又要人为他重做根扁担,并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又照样和大家一起挑粮。

1965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听取下属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汇报后,讲起了当年的斗争史:“当时,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么穿什么,没有统一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数不清的大小战斗,证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他要求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广大红军将士、地方干部群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许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1928年6月23日的新七溪岭战斗中,红四军军长朱德的帽子被子弹打穿。7月,留守井冈山的1个营,凭借黄洋界天险抗击敌人4个团的猛攻,用仅有的一门炮击退了密集冲锋之敌,这就是“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由来。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军直机关在项山附近遇险,朱德率几个卫士拿着冲锋枪引开敌军,掩护毛泽东等人脱离险境。但朱德妻子伍若兰不幸被俘,惨遭杀害。2月,在大柏地战斗最紧张激烈时,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亲率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

井冈山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据统计,这一时期边界六县一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4.8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计有卢德铭、杨开明、伍若兰等15744人,无名烈士则有3万余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珍藏着一座“无字碑”,寄托了后人对3万多名烈士的哀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坚持敢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战争年代,但同样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井冈山精神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斗争品格等本质内容与伟大建党精神是一脉相承、跨越时空的,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发展永不過时。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研究”(21&ZD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沈  阳)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试析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研究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