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出版述评

2023-05-30周军葛雪玲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1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研究述评十三五

周军 葛雪玲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其相关学术成果的内容分析与挖掘,总结过去、把握现在以及展望未来,

以助力构建书香社会,实现文化强国。通过对“十三五”时期国内出版的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的分析与论述,归纳总结与公共图书馆业务开展相关图书的研究主题,并结合“十四五”时期各层级规划及纲要内容,提出高质量发展时期公共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需关注的六个重点方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出版;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16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指导、规范和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情况对在“十四五”时期走好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之路尤为重要,也能对助力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图书在积累和传播人类在科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正是以“公共图书馆”为特定主题与内容,从各个方面、不同层次对其进行阐发、描述、引申,以符合不同阅读需求的、体系相对开放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笔者拟对“十三五”时期出版的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进行梳理盘点和归纳分析,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概况,为“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出版概况

1.1 数据来源

2021年12月14日,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联机书目检索系统中,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题词,限定资料类型为图书,年份为2016-2020年,在中文文献库中进行

检索,检索出图书232部(去除重复记录),其中反映古籍普查结果的图书58部,与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相关的图书118部,各种论文集、事业发展报告和文件汇编图书等56部。因为本文旨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概况,所以笔者就118部与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相关的图书展开述评。

1.2 出版概况

1.2.1 出版时间

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相关图书出版量稳步增加,虽在2019年略有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34部),这说明“十三五”期间,学界对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详见图1)。

1.2.2 出版社和责任者

选取研究的图书由71家出版社出版,其中出版量前两位的出版社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延边大学出版社。其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计出版14部,占比约11.86%;延边大学出版社共计出版13部,占比约11.01%(详见图2)。进一步比较这两家出版社的出版主题可以发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在责任者方面,个人独著出版95部,其中褚树青和卢家利各出版2部,其余个人出版数均为1部;此外,合著出版15部,团体出版8部。

2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研究内容分析

2.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法治建设研究

2.1.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相应地,公共图书馆事业理应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有学者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如尚海永的《公共图书馆的转型与社会责任研究》[1]以及张伟和刘锦山的《图书馆转型与内涵发展》[2]。有学者则对不同层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定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主要有四个具体类型,即知识管家、文化奶妈、知识慈善者和知识中介人

[3]。李晓新、于良芝和许晓霞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討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他们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促进社会资本生成的能力,进而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机制[4]。此外,正如著名图书馆学家吴慰慈所说“图书馆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办好这项事业不是单靠哪个部门就能办到的,必须依靠全社会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起来”[5]。在“十三五”时期,随着公共图书馆开放合作程度越来越高,依托社会力量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原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基于杭州图书馆多年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积极探索,梳理总结了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和发展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6]。

2.1.2 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研究

“十三五”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公共文化及公共图书馆法治时代新征程。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图书馆领域的国家立法就此诞生。《公共图书馆法》被认为是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改革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和肯定的基础上,从法治视角对公共图书馆事业这一社会制度的最终确认[7]。此后有多部关于《公共图书馆法》解读的图书出版[8-12]。公共图书馆界也在主动作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件精神,探索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道路,如王永革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晋城市图书馆实施读者管理信用积分制的经验[13]、马春和叶汝强则对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探索[14]。

2.2 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制度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法》中有多项条款针对公共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收集、文献编目、资源共建共享等做出相应规定。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指南》已于2020年正式发布实施。同时,为有效利用公共图书馆馆舍空间,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信息的使用价值,《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管理办法》也于2022年4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实施。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晓秦从政策支撑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状况,并结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分析和提炼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方法[15]。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下,已步入全面数字化转型时期。李一男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现代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关问题[16]。刘冠阳探讨了云计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呈现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7]。此外,面对当前资源建设数字化转型的侵权挑战,还有学者对数字公共图书馆著作权限制进行了研究,如何蓉的《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著作权限制研究》[18]和赵力的《数字公共图书馆著作权限制研究》[19]。

2.3 公共图书馆管理研究

2.3.1 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管理研究

如上文所述,图书馆受各种新技术的影响,正逐步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时期。“十三五”时期,在公共图书馆管理领域,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样广泛深远,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白小红和赵云华论述了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实践

[20]。刘剑英、叶艳和姚晓鹭则重点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21]。刘波、管黎和谭进针对公共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下出现边缘化倾向的现实,从图书馆社会角色定位、主要责任人管理体制、确定信息资源建设主体以及图书馆服务网络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问题

[22]。

2.3.2 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研究

图书馆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23]。将组织文化理论运用到图书馆管理行为中来,可以增强图书馆组织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24]。徐玉虹、秦海和马玲探究了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路径[25]。张文亮则以组织文化诊断为切入点,通过专家访谈、图书馆员访谈、专家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构建了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诊断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组织文化诊断的方法与策略[26]。

2.4 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

2.4.1 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服务也由文献服务、信息服务进一步向智慧服务迈进。近年来,图书馆界围绕智慧服务展开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针对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领域也已有数部专著出版。有些学者从中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比较分析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阐述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技术、原则与内容、问题与对策,如于文彬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27]和邱芙蓉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28]。而傅春平则以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发挥所存在的問题,提出了加强特色升维服务、文化供需精准匹配、强调个性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发展策略。同时,傅春平基于福田区公共图书馆“选书帮”知识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和现有成果,对第三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智库型图书馆应用技术解决方案[29]。

2.4.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阅读是获取知识、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国家出台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履行好全民阅读社会职能保驾护航。相应地,图书馆的服务活动越来越丰富,阅读推广事业蓬勃发展。学术界在阅读推广案例分析、经验介绍、活动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储鑫介绍了基于不同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30]。屈义华则以阅读政策为主线,对国内外阅读推广政策的演进、实施现状进行了梳理

[31]。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学者对新媒体视角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了研究,如陈宗雁的《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32]和李靖璐的《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33]。

2.4.3 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研究

(1)老年群体。2014年的人口普查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正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积极做好老年服务工作。老年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限制,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有别于普通读者的特殊服务。肖雪从老年人阅读行为表现和阅读服务两个角度建立了针对老年人阅读服务的研究框架[34]。

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 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35]。老年群体显然可以受益于全媒体阅读服务。邓香莲分别从大众媒介、心理学和出版物产品的视角,探讨了全媒体语境下老龄群体的阅读服务保障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36]。

(2)少年儿童群体。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出鼓励支持文化公益性场所为开展家庭亲子活动提供条件策略措施,确立了儿童优先原则。公共图书馆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引导和培养少儿阅读兴趣、养成正确读书习惯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吴敏卿阐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少儿分级阅读服务策略和少儿阅读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37]。李晓君则聚焦儿童阅读推广领域,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类型、内容、模式和保障条件[38]。此外,还有学者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儿童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外公共图书馆开展低幼儿童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如胡娟娟的《公共图书馆儿童读者活动理论与实务研究》[39]和许晓霞、陈力勤和白帅敏等编著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40]。针对未成年群体,权丽桃概述了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理论、政策和服务基础[41]。张靖和吴翠红则以“专业性职业”的特征为主线,从专家队伍、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教育系统、行业协会、专业标准与职业道德六个方面对国际图书馆界未成年人服务的专业性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进而基于中国情境,提出相应的未成年人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专业性建设的路径[42]。

(3)其他特殊群体。除上述群体外,还有学者对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进行了专项研究。“阅读障碍(Dyslex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文字困难”,实际上是信息处理的问题,即处理和记忆所见所闻的信息困难,影响学习和读写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可能会伴随发生“运动障碍”“计算障碍”等[43]。束漫研究了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症群体的实践情况以及我国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认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策略[44]。洪伟达和王政则从对国内外弱势群体研究现状和概念梳理出发,阐述公共信息获取权益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论证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经验,进而提出了我国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实施对策[45]。

2.4.4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

2017年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构建起“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资源丰富、共建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城乡均衡发展、服务效能提升。龚蛟腾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四种模式,即转型升级的统筹模式、共建共享的联网模式、连锁经营的总分模式与社会办馆的多元模式[46]。魏淑湘则从县级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区域性网络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县级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和县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考核六个方面阐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工作[47]。还有些学者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总结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经验。王宏鑫以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建设为样本,从理论准备、实践先行、项目创建、研究探索和理论提升五个部分分析了平桥区图书馆的建设经验[48]。梁惜文梳理了保亭县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总分馆体系的建设发展状况和应用缺陷[49]。钱新峰则总结了临安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50]。

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法治建设研究、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公共图书馆管理研究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四大类。通过对“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类主题图书的梳理分析并结合“十四五”时期各层级规划纲要内容,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未来的业务开展和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在事业规划和发展中重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在第九部分对文化建设部署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下一个五年的事业发展中自觉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社会教育、阅读推广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助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并已经出版了全国图书馆扶贫案例集[51]。“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应该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借助数字赋能,让服务更精准、更均等、更普惠,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第三,推动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需以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标准,找准建设着力点,完善要素结构。在“十四五”时期,地方层面如何依法履责、落实和促进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将是一个重点内容。此外,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组织文化建设和读者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建设等也是未来工作关注的重点。

第四,持续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规划》明确指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在现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坚持需求驱动、联动共建,提高数字资源使用效能的同时促进其在更多服务场景中的创新转化。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该持续推动数字资源融合,从语义层面对现有资源进行解构、重组,从而实现资源深层次的挖掘利用[52],为智慧服务提供资源基础。

第五,加强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针对少儿群体,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如何从专业理论和探索实践两个维度深化服务内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缓解供需矛盾和增强文化有效输出以及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源强化“图书馆+学校+社区”发展模式等问题是当下公共图书馆要重点关注的。针对老年群体,《规划》中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精准高效地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是“十四五”时期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六,继续深耕智慧图书馆建设。“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公共图书馆如何在现有成就基础上持续推进新兴信息技术赋能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界同仁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命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尚海永.公共图书馆的转型与社会责任研究[M].延吉:延边出版社,2017.

[2]张伟,刘锦山.图书馆转型与内涵发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3]周九常.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4]李晓新,于良芝,许晓霞.平等包容和谐:社会资本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诠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

[5]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72

[6]褚树青.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7]申晓娟.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70年[J].图书馆杂志,2020,39(1):4-25.

[8]柯平.《公共图书馆法》专家解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

[9]许安标,钱锋,杨志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10]《图书馆》编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导读·阐释·践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

[11]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学习问答》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13]王永革.公共图书馆读者管理信用积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

[14]马春,叶汝强.治理路径下的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模式探索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15]陈晓秦.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中资源应用与推广[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20.

[16]李一男.现代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多维透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

[17]刘冠阳.云计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管理研究[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

[18]何蓉.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著作權限制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

[19]赵力.数字公共图书馆著作权限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8.

[20]白小红,赵云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信息化管理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21]刘剑英,叶艳,姚晓鹭.计算机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管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22]刘波,管黎,谭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创新研究[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20.

[23]林桂娜.浅议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9-11.

[24]柯平,张颖,张瑜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十个新主题[J].图书与情报,2021(1):1-10.

[25]徐玉虹,秦海,马玲.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文化建设[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6]张文亮.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诊断[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27]于文彬.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

[28]邱芙蓉.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

[29]傅春平.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福田区总分馆为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20.

[30]储鑫.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全民阅读推广研究[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

[31]屈义华.阅读政策与图书馆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20.

[32]陈宗雁.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

[33]李靖璐.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20.

[34]肖雪.老年人的阅读图景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35]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36]邓香莲.全媒体语境下老龄社会的阅读服务保障整合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37]吴敏卿.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少儿综合服务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

[38]李晓君.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

[39]胡娟娟.公共图书馆儿童读者活动理论与实务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20.

[40]许晓霞,陈力勤,白帅敏.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41]权丽桃.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42]张靖,吴翠红.未成年人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专业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3]孙蓓.英国大学图书馆面向阅读障碍症群体的系统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4):41-49.

[44]束漫.图书馆阅读障碍症人群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45]洪伟达,王政.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对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46]龚蛟腾.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47]魏淑湘.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实践[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8.

[48]王宏鑫.县域公共图书馆体系整体化探索[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

[49]梁惜文.保亭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

[50]钱新峰.临安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51]《图书馆杂志》杂志社.脱贫攻坚与图书馆作为:全国图书馆扶贫案例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

[52]饶权.回顾与前瞻:图书馆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國图书馆学报,2020,46(1):4-15.

作者简介:

周军(1983-),男,金陵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

葛雪玲(1994-),女,硕士,金陵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2-08-29 责任编辑:张静茹)

Review of Book Publishing on Public Library Them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Chinese Bibliography in National Library

Zhou Jun Ge Xue-ling

Abstract:Public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By analyzing and mining the relev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summarizing the past, grasping the present and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build a reading society and contribute to cultural power,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s particularly crucial.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ublic library themed books published in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topic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combing with the planning and outline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perio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key directions of public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eriod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Public Library; Book Publishing; Research Review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研究述评十三五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