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三全育人”策略
2023-05-30武雨东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高职师范类院校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联系课程育人、思政育人及实践育人的重要纽带,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音乐教育,是对现行高职教育改革的全新审视,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补充。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三全育人”的改革浪潮,不断加强艺术育人、文化育人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三全育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三全育人”理念以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建设。“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是国家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设计并实施的重要育人理念,也是由传统的“知识型”向“发展型”人才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感受、表现和鉴赏音乐美的审美活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事音乐理论还是技能实践课,都要遵循大学生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传播和弘扬优秀的音乐艺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生作为音乐审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感知与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传播的途径也更加多元,线上音乐会、网络直播、音乐大师班、大学生音乐节等新颖的形式层出不穷,为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挑战。故而,“三全育人”为音乐教育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高职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三全育人”内涵
(一)多元聚力,人人育人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政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职责范畴,跟音乐教师无关,这是很片面的。所谓“全员”,我们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要在学生管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基础上,努力将公共课教师、专业教师、教学名师等一线教师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以此作为新一支的骨干力量,全力支持,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中重要的美育学科,对于学生德育品德的养成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十分重要。音乐教师不但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元素,给人以精神和艺术的享受,更要充分地参与到学校全员的育人活动中来,加强与学生服务与管理部门、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与课堂反馈,让教学与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向的引导,促进其良好品格的养成。同时,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与优势,积极拓宽育人渠道,加强与企业、兄弟院校(系部)、演艺团体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广的交流平台,让社会、学校及家长随时都可以看到学生新的表现、新的变化,这也是音乐教育在育人功能方面的一大亮点。
(二)多向驱动,时时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指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求学阶段中学校为达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设计的发展育人指导,具有目标性和阶段性。我认为,学校德育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提升和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施教者,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为学生做好科学清晰的三年育人规划,同时要善于抓住育人的“关键期”,如开学季、畢业季、就业季、寒暑假及重大节日等。从学校到音乐系部,再到各年级音乐教师,要建立职责明确、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制度,结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思政的理念等方面积极研讨,严密部署,让音乐育人的理念贯穿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在高职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中,“育人”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初立师心”。在大学一年级要注重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我们都知道,学生具有向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作用,在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及理论课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动作规范、教态得体、语言准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第二阶段,即“锤炼师魂”。在大学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除了加强音乐技能的指导,更要注重音乐综合素养的积累。音乐基本知识包含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概论及音乐教学法等,其中蕴含的育人内容极为丰富,是音乐“育人”的一大法宝。我们可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流派及创作背景,共同去感受跨越千年的琴瑟和鸣、金声玉振;也可以感受音乐家们坚韧不屈的意志及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第三阶段,即“为师为范”。在大学三年级的教学中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及教师职业指导。我们要将音乐教育的成果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在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毕业音乐会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收获。通过实践,也可以反哺我们的音乐教育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和改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陪伴学生走好个人成长“全过程”。
(三)多为贯通,处处育人
全方位育人,可以说是螺旋式的多维育人结构,不仅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小方面,多渠道联动。我们要突破“教室才能育人”的桎梏,将整个学校和系部作为育人阵地,如学生宿舍、餐厅、图书馆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隐患并及时施策,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育人环境的全覆盖。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群有朝气有想法、敢想敢做的青年团体,热爱音乐是他们的天性。优秀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振奋人心、催人奋进。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教室和图书馆悬挂音乐家的事迹照片,就餐时餐厅播放中外经典名曲欣赏,积极组织“畅想音乐社团”、“经典红歌赛”、“校歌比赛”等活动,正所谓“学校处处是美景,一草一木皆育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优秀音乐文化及道德情操教育,洗涤心灵,净化自我。
二、高职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中“三全育人”策略分析
(一)加强课政融合,重视学生的育人作用
“三全育人”可以说是将学校管理者、学生服务者和一线教师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精准施策。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育人理念也会不断推进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发生改变。教书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师范类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音乐教师应明确“教”和“育”之间的关系,努力掌握和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及时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环节当中。要因势利导发挥好多元主体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以聚力协同增强育人效度。
由音乐系牵头,加强音乐课与思想政治、文化语言类课程的交叉联系,积极邀请学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举办师德师风、大学生思政教育及红色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联合教学,努力达到全员育人效果。
如在声乐古诗词歌曲《沁园春·雪》演唱学习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分析,邀请大学语文教师对毛泽东诗词进行内涵分析与讲解,由口语教师对诗词的咬字、发音、语气和情感进行教学与纠正,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对歌曲的呼吸、节奏、旋律及情感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提升音乐教师的课堂效率,学生的演唱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更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多次强化。通过这样再现“红色经典”的形式,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实践”改革,推进第一课堂音乐与第二课堂思政相融合,相互支撑,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育人功能。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年龄相仿、有着相似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作为同伴的他们更容易形成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帮扶的成长团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正强化,建立音乐学习小组或选拔优秀的“音乐小先生”,收集大家喜欢的歌手及一些正能量的歌曲、音乐故事等在课堂上或班级群进行分享,这种互助式的音乐治愈效果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善于抓住关键期
音乐教育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笔。将音乐教育上升到美育层面,让美育教育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高职师范类院校中钢琴演奏和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课,无疑也是“全过程育人”的最好体现。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更要注重学生良好气质与品德的培养,能够在作品情感的表达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悟。比如在演奏《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情感预知,但如何运用和调动是需要教师一步步来引导的,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肖邦的生平、早期作品的音乐风格谈起,将波兰民族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荣史诗及满腔的爱国热情贯穿始终,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深入体会“波兰行进式”节奏型对作品风格的影响,这种培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同样,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特别是欣赏中国近现代时期涌现的音乐作品时,首先要为其讲述传统音乐产生的特殊社会条件及群众基础,其次为旋律结构、节奏节拍及作品风格,带领学生领悟音乐的情感内涵。同时,我们还可以善于挖掘红色经典,搜集大量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正能量歌曲,在课堂上开展红歌、小合唱、表演唱、音乐剧等教学形式,在全程育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作。
另外,我们还要抓住关键节点,重视课内外音乐教育活动的联动培养。高职院校每年寒、暑假都会提供假期实践、勤工俭学、社区服务等德育作业,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的安排中,增加音乐教育实践内容,如参与暑期音乐会、社区合唱排练及音乐“三下乡”活动展演,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素材,积极动员,主动参与,浇筑学生品德培养的坚实基础。
(三)开展音乐系列活动,开辟育人新阵地
社团在高校学生活动中有占据重要的地位。社团活动打破了学科專业限制,丰富了课余生活,具有全员性和自主性。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知识养分,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陶冶高尚的情操。高职师范类院校内可开设“学生合唱团”“音乐工坊”“吉他社”“民乐社”等大学生艺术团体,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比赛和实践演出等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音乐社团要面向学生全体,尤其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和自我发展的园地,尽管学生的演唱(奏)水平不一,表演上略显稚嫩,但是并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取音乐美的能力。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社团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和筹备每一次社团活动,音乐教师不仅是技术上的师傅,更要做思想上的导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都能够通过音乐凝聚在一起,团结协作,不断奋进,打造学校音乐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音乐沙龙也是全方位育人的一条途径。由本校教师或校外专家、省市学科带头人定期举办。本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长,结合长期一线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音乐育人的方法与措施;校外专家、省市学科带头人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对音乐教育的学术前沿、教学理念进行普及,将最新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大家,更新教育观念。“传道者先明道”,全校师生都可以参与到这样新颖的活动当中,增加师生与名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为端正学术行为、开阔专业视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三全育人”。将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组织和汇集全员,文化育人的元素植入音乐教学各环节,积极探索学校育人新阵地。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摆脱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将“音乐”与“育人”相结合,深度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涵,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更好地构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音乐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蓓蓓.“三全育人”背景下师范类高等职业教育音乐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2]陈俪文,鸿雁.“三全育人”新格局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3).
[3]何宇瑶,王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融合型美育新范式探究——以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上海音乐学院联手打造“音乐党课”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2).
[4]宫佳妮.“三全育人”理念下发挥美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11).
[5]冯继.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育[J].当代音乐,2020(10).
作者简介:武雨东(199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