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2023-05-30云兵兵郭加书马国超
云兵兵 郭加书 马国超
[摘 要]20世紀90年代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中国教育模式的有力补充。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在我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全育人”机制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注入了时代因素,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文章梳理了“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1-0146-03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和有力手段,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与交流,立足国内,融合创新,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把握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三全育人”机制的基本内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员育人指的是育人机制的人员要素。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承担育人职责的主体还包括联系班级科处级干部、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各部门应认真梳理工作职责,充分挖掘育人因素,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联动,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为思政大格局打下基础。
全过程育人指的是育人机制的时间要素。育人工作应贯穿于从开学到毕业、从期初到期末、从校内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材到环境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各阶段、各环节,实现育人工作的连续性、承接性和贯通性。充分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节点,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和个体需求,帮助其确立大学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挖掘个人潜能,实现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全方位育人指的是育人机制的空间要素。充分利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多途径、多渠道、立体化育人手段,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创新形式、活用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和出国留学等各个方面,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联动、持续发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实施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 ,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继续运用传统的育人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大思政理念和立体化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全育人”机制能够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学生工作育人理念,统筹多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切实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偏教育、重管理、轻服务问题,实现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交流转变,解决当前校内合力不足、育人氛围不浓、家校沟通缺失、社会力量薄弱等难题,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考虑出国学生分段学习实际,不断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着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实效性。
“三全育人”机制能够进一步明确育人主体责任,推进育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建立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专兼职班主任队伍以及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队伍,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信仰,胸怀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解决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化、阶段化,教育力量薄弱等问题。
实施“三全育人”机制能够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结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拨开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坚定政治自觉,充分考虑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教育经历的特殊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妥善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与实际贴合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
三、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推进现状
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公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遴选结果。综合改革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有机整合,也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通过改革试点,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全员育人合力发挥不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師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队伍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些高校存在“只教书不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特别是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仅仅关注出国率、转化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虑不多、投入不够,高校内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片面地认为育人工作只是党政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事情,育人力量相对分散、活力不够。与此同时,“三全育人”的评价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和成熟的经验,导致全校师生员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履行育人职责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全过程育人持续性不够
从育人过程来看,由于合作办学模式大多为“2+2”或者“3+1”,在国内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开学初,局限于利用校内育人资源,课堂教学育人环节偏多,实践育人环节较少,校园文化育人环节不多,再加上学生忙于专业课学习和雅思、托福考试,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认同感不强、存在感弱化,育人成效大打折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没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停留在课堂灌输和思政课的教学上,“三全育人”理念还没有完全融入日常教学与学生活动之中,没有实现育人无不尽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三)全方位育人覆盖面不够
现实中,无论是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后勤保障服务,大都存在着各自为政状态,各个部门联动协同合力不足,各门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相互融合不够。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十大育人体系还不成熟,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合力还不到位。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兴媒体等开展网络育人的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力度不够,无法实现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有效整合,不能直面学生关注,不能快速回应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
四、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三全育人”机制领导体系
充分认识构建、实施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党政工团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各院系负责实施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领导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高效协同运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班子建设,健全集体领导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成立“三全育人”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及时调度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组织协调指导“三全育人”机制建设,推动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加强“三全育人”机制队伍建设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挂职锻炼、培训轮训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条件,加大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努力使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优选专职思政课教师,通过引进、培养、激励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设青年教师工作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确保思政工作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配强辅导员和党政工作队伍,加大辅导员教育培养使用力度,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障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使其安心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配齐建强基层组织员和党政工作者,坚持教育培训与岗位锻炼并重,不断提升党政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加大“三全育人”机制保障力度
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校园设施和平台建设,建好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体育馆,打造思政、人文、美育、体育、劳育等学生素质教育公共平台。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会,设立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经费,确保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按时发放到位,足额落实学生工作各项经费,确保各项经费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落实到位。
(四)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协同配合
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机制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全体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全面推进。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发展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师生思想特点和现实诉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十大育人体系的功能作用,积极构建院系二级“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真正把立德树人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
(五)改进“三全育人”机制考核评价
系统梳理中外合作办学各个群体、各个岗位、各个层级的育人元素和育人资源,并将其融入整体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环节,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健全工作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体系全面、指标可行、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实行学校、院系两级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六)打造“三全育人”机制平台建设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深化实践平台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校企校地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逐渐让实践育人能够沟通课内与课外,联结学习与应用,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精神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与线下两个平台,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活动高效融合,将育人过程延伸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整个大学时期,加强出国学生教育管理,做到出国教育不断线、关心关爱不停歇。
完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以创新实践为渠道,推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平台拓展为契机,确保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稳步建设。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校园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实现专业所学与工作内容、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做到人才供需、人才培养、文化育人“三个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出国链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外合作办学在推进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领导体系、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协同机制、评价指标、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全员合力、全过程有效衔接、全方位有机联动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打造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王倩.“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 2019(46):95-96.
[3] 云兵兵,趙长青,张洪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237-238.
[4] 云兵兵,马国超,王小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7):86-87.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