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2023-05-30刘红英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素养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刘红英

摘 要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诵读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诵读、歌唱来体会古诗词语言魅力,增强学习动力;重点鉴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在词句分析与理解的过程中感悟情感,提高文学品位;融入写作环节,以读带写,强化创意表达能力。

关键词 古典诗词教学 语言素养 教学方法 多元诵读 鉴赏手法 读写结合

在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置于字词解释、诗词翻译等方面,忽视了学生对于诗词文化内涵的感悟及语言魅力的感受。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言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切实加强古典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语运用能力。

一、多元诵读,感受语言魅力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首要环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明确重点字词的标准读音,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诵读古典诗词的要点,并在诵读的过程中注重情感变化,强化语言感知能力,为后续理解诗词内容,了解表现手法,明确表达情感做好准备。

比如,在学习《<诗经>二首》时,教师就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前期诵读情况,做好诵读环节的设计工作。教师可借助《敖包相会》这首民歌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先聆听歌曲,并简单概述歌曲中的故事,而后引出《诗经》也有类似的情景,那诗中的小伙子是否追求到了心上人,设下悬念,引起学生对于《关雎》诗歌的兴趣。而后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帮助学生明确“雎鸠”“窈窕”“逑”“荇菜”等字词的读音与含义,实现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而后结合诗义来进行诵读指导,如首章描述雎鸠在河之洲合鸣,淑女是君子追求的好配偶。诵读时,为了构建整诗的情感基调,应采用平整舒缓的音调,从而领起后文;二章、三章表达了君子求而不得与思慕的愁思,相比前一句,应使声调略微急迫;四章、五章又因所求有所回应,而产生喜悦之情,在朗诵时应注重表达喜悦与兴奋的情感,注意对字音轻重作出区分。在教师范读时,可让学生借助波浪线来标记平仄,做到高低、强弱、长短分明。学生自由诵读环节,教师要提示读古诗词应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诗歌内容更加熟悉,对情感的体会更加深刻,还能够感受到诗词语言独具的音乐美、韵律美。除了诵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伴着音乐以哼、唱的方式来进行创意化地诵读,进一步感知古典诗词独具的强烈韵律感以及凝练、典雅、含蓄、古朴的语言美,让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与古代文化。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下养成诵读诗词的良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自主背诵的动力。在一次次饱含情感的诵读中真正地认识到古典诗词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进行运用,让古典诗词走进自己的生活。

二、鉴赏手法,品悟情感态度

艺术手法为古典诗词增添了不少亮点,也彰显出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鉴赏手法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围绕诗词作品中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艺术技巧进行解读,以此来让学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强烈思想感情,同时增强其语言解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诗词五首》时,教师要讲解《饮酒(其五)》《春望》,可将教学重点落到赏析环节。先为学生呈现作者的创作背景,使其了解作者的生存状态。在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进行解读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是否可将诗中原本运用的“见”改为“望”字,都是表示看见的意思,是否对诗歌的表达效果有影响呢?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认为还是作者运用“见”字更好,“望”是指有目的性地看,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下无意中看到,也体现出作者在远离官场后的归田生活中恬静自得的心境。在教学《春望》一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分析,阐述喜欢的具体原因。有学生选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认为这句虽然运用了较为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但是却用“乐景”来抒发“哀情”,因为春日的鸟儿与花儿都展现了勃勃生机,但是因为诗人身处国破战乱之中,处于这种本应令人愉悦的乐景中,反而更添悲哀与伤痛。也有学生认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更佳,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到头发因过度忧愁都无法用簪子插好。“搔”这一动词也极为形象,将作者愁苦难以排解只能徒劳地骚动日渐花白的头发的动作神态传神地表现出来。学生在赏析中不仅了解到古诗词在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还能够在脑海中塑造出较为完整的诗人形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学生在对诗词作品所运用的映衬、留白、双关、用典、比拟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增强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思维,扩大词汇量,掌握表达技巧,以更加精准的方式来遣词造句。这样,通过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促进学生鉴赏能力,更深刻准确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情感态度。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言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时,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形成运用语言技巧的意识,并不断提升表达水平。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将写作与阅读加以结合,实现以诗词阅读来促进写作的目标。

比如,学习《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天净沙·秋思》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诗词中的景物意象进行提取,包括“瘦马”“西风”“古道”“流水”“小桥”“昏鸦”“老树”等,而后在脑海中构想画面,感受作者如何运用典型的意象来渲染出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游子离家后的羁旅之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这一首小令进行课堂练笔,将其扩写为一篇小散文,充分借助诗中意境,融入自己的想象,加入游子的心理活动。写作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阅与评比,看一看哪个学生写作的内容更能够打动人心或者更富有创意。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断肠人在天涯”的结尾进行续写,继续讲述游子的故事,实现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激发,使其在写作中发散思维。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的印象,自选切入点进行写作。有的学生仿照了这首小令的形式,对校园中的景观进行描写;也有学生对秋天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事件进行叙述。在学习曹操《观沧海》一诗之后,可为学生展示曹操的其他诗作,让学生围绕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进行讨论,再汇总讨论结果,以议论文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实现了对这类文体行文结构与写作方式的巩固的同时,加深了对于古典诗词作者的了解与认识。

教师应在推进古典诗词教学的环节中,把握读写结合的良好契机,通过设置各种趣味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之后,能够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选择缩写、仿写、扩写、续写等方式,写作角度可从诗词内容、作者以及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切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积累与运用古诗词经典语句的意识,让学生通过积累夯实语言基础,从而全方位地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目标。

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通过古诗词的日常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多元诵读,感受语言魅力,鉴赏手法,品悟情感态度,读写结合,提升语言素养,抓实古诗词教学中的读、悟、写三个环节,可以从多个角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通联:上海理工附属普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素养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词语教学的智慧引领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