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循环理论应用于冬奥会公共关系的进化与启示

2023-05-30张茜岚,王润极

冰雪运动 2023年1期
关键词:冬奥会公共关系启示

张茜岚,王润极

摘 要:在冬奥会的沿革历程中,从公共关系学视角出发,基于超循环理论探讨分析冬奥会公共关系问题。通过提出冬奥会公共关系运作时应该注意的环节,构建冬奥会公共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反应循环、冬奥会公共关系催化循环以及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的理论模型,发现当今冬奥会公共关系正朝着更为平衡有序的方向发展。得出开放与竞争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动力的源泉,突变与拟种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发展的根基等重要启示。借助于超循环模式的自我迭代与进化,旨在促进冬奥会公共关系导入良性循环,推动冬季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实现蓬勃发展。

关键词:超循环理论;冬奥会;公共关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G81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3488(2023)01-0051-05

The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Hyper-loop Theory Applied to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ZHANG Qianlan1, WANG Runji2

(1.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Winter Olympics, the issue of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from a public relations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hyper-loop theory. By proposing the link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construc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action cycle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catalytic cycle of the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super cycle of the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are developing in a more balanced and orderly directi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Winter Olympics public relations super-cycle reveals that openness and competition are the source of the power of the super-cycle, and mutation and mimicry are the ro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cycle. With the self-it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hyper-loop model, the aim is to promote a virtuous cycle of public relations for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on a global scale.

Key words: hyper-loop theory; Winter Olympic Games; public relations; implications

1 引言

当今世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是全球范围内比赛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国际综合性冬季运动会。然而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比赛项目相对小众以及赛事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对冬奥会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如夏奥会[1]。事实上,冬奥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只是还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有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良好公共关系的运作有助于体育赛事构建优良的内外部环境,提高体育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参赛、更多高层次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广大赞助商和受众的支持,赛事各方面的运作也会更加顺利[2]。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对于体育赛事的作用之大,而冬奥会若想成为能与夏奥会比肩的国际体育盛会,尤其需要加强公共关系的运作。

所谓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遵循特殊行为规范和准则开展的传播活动,其目的属性是为取得与特定公众之间良好的双向沟通,进而更好地合作[3]。传统的公共关系学研究多是利用线性的理论模型来理解公共关系,按照线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也是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方式,即根据现在可以精确地推知过去和未来。而深入到具体研究过程中会发现,公共关系理论是需要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根据组织行为进行论证思路的分析,更具体的思辨思维才是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认为,超循环理论便于发现研究对象——冬奥会公共关系中的良性运作、持续性以及创新性等问题,且超循环理论正是可以帮助优化公共关系中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与公众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基础性理论。该理论指出,具体的系统中包含着每个具体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每个具体系统又各自循环,升维到各个循环之间进一步发生重叠、耦合而形成所谓的超循环[4]。冬奥会公共关系内外部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发展过程也符合超循环的规律,众多要素需要紧密耦合在一起,相互协作、支持,向有结构、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 超循环理论与冬奥会公共关系概述

2.1 超循环的内涵

德国科学家艾根于1970年提出超循环理论,将存在于生理生化学科中的循环现象划分为三个层级:首层为转化,属自我再生过程;次层为催化,自我复制过程占据主导;次次层为超循环,在功能属性上催化循环进一步重叠、耦合。在《超循环论》里,艾根系统地概括了超循环理论,这也是管理哲学领域的重大发展[5]。超循环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开放性原理、自稳定原理、突现原理和选择评价原理。

在超循环组织中,单个环节自我复制即表现出超循环,同时其不仅能自我再生和复制,而且还能自我选择、优化,并向更高、更有序的状态进化[6]。在形成形式上,它与催化循环的差别不大,但在等级上其层级更高,将催化循环联结、重叠、耦合,升级为更具自身功能特点的超循环。超循环能聚集有效能量,支撑和促进每个单体循环之间的功能,从而逐步提升功能的作用和稳定性,使其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和功能性[7]。据此可以发现,超循环有助于挖掘和探索功能性系统内部各能量要素之间的闭环关联,促进系统要素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更具内在耦合力、活力和动力的超循环。

2.2 冬奥会公共关系概述

在20世纪初的北美和欧洲,冬季体育运动已经遍地开花、广泛开展。顾拜旦先生作为奥林匹克之父,曾提议在夏奥会的基础上,为冬季体育运动举办单独的冬奥会,但在当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直到1920年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上,花样滑冰、冰球比赛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到场观看,证实了冰上运动的魅力以及对广大公众的吸引力,国际奥委会也因此再度开启讨论是否应将顾拜旦先生所提出的单独举办冬奥会变为现实。于是在1924年,法国夏蒙尼冬季运动会成功举办,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295名参赛选手参与了雪上和冰上共7个项目的角逐。由于冬季项目惊险刺激,赛事紧张激烈,气氛友好团结,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夏蒙尼冬季运动会也被国际奥委会追认为实际意义上的首届冬奥会[8]。冬奥会的序幕就此拉开,冬季体育运动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早期冬奥会并未过多重视公共关系的运作,这是由于冰雪体育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度不够高;加之冬奥会的组织筹办缺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受限于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场地设施与器材、交通条件等因素,冬奥会的初期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巨变,科技的快速进步、经济的持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给冬奥会的高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加之苏联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加盟,冬奥会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冬季体育盛会[9]。冬奥会组织的火炬传递、升会旗、吉祥物等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以及冰雪极限项目等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冬奥会的赛事规模和影响力。另外,为减轻举办国的经济压力,后期商业赞助活动也开始持续进入,也为冬奥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型体育赛事中公共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赛事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即体育赛事的内部组织主体、公众和大众传播媒介[10]。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冬奥会也不例外,其公共关系同样包含了上述构成要素。冬奥会的组织机构人员、各类冰雪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冬奥会公共关系中重要的内部关系。相较于内部关系,冬奥会外部所有的社会公共关系包括冰雪体育爱好者、赞助商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大众传播媒介则是冬奥会与公众之间的中间媒介。从冬奥会组织主体的角度出发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是借助各类媒体的传播功能将冬奥会的各项活动,包括全球火炬传递、发布吉祥物等在公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促使社会各界了解冬奥会的体育精神和各项动态,并以此获取社会公众最大程度的支持;而对社会公众而言,也确实都是通过相关媒体来认知冬奥会的。冬奥会公共关系三要素之间的相互运作,为扩大冬奥会的赛事规模和影响力提供了内在动力。

3 冬奥会公共关系循环模式及启示

3.1 冬奥会公共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反应循环

依据超循环理论的相关原理,构成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内部组织系统、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和公众系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复制以及自我优化[11]。冬奥会公共关系中的各个子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公共关系发展所需的国际社会的政治环境、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冰雪体育项目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可变性是它们进行反应循环的催化剂。

不过系统的自适应也并非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适应,主动积极应变有利于带动周围环境产生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能够推动冬奥会形成更有利于各系统平衡、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12]。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内部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反应循环有如下表现:内部组织系统要根据外部环境中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公关活动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变化的因素,使得公关活动能更好地适应大众传播媒介和公众,满足他们的各类需求;而大众传播媒介系统也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而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丰富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不同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程度;公众系统也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一定反应[13],随着外部环境对冰雪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公众也逐渐加深对冰雪体育项目的了解,进而开始关注冬奥会,甚至参与冬奥会(图1)。

3.2 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催化循环

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各子系统在循环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互动结构,而信息反馈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催化循环反应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既可以保持已有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还能够重新整合各个子系统,从而创造出更加新颖鲜活、简单高效的公共关系,进而促使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各个子系统自发地开展功能优化。

以冬奥会公共关系中的内部组织系统为例,其一系列公关活动(包括常规的火炬传递、发布吉祥物等)的举办最初是为了满足宣传、传播赛事的目的,同时提高冬奥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和提升冬奥会的形象。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冬奥会的组织者发现体育明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似乎更能满足公关活动的要求,体育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公共关系的目标实现了完美契合[14]。因此,冬奥会内部组织系统要以体育明星为催化剂,赋予冬奥会一种新的形象,组织者的活动办得越好,冬奥会对公众的吸引力也会越强。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相互联系,进而形成催化循环,每个反应循环在某一阶段的工作都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催化支持。内部组织系统通过冬奥会的宣传、冰雪项目知识的普及、冰雪文化氛围的营造,给大众传播媒介系统提供传播内容,而大众传播媒介系统通过对冬奥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也使公众日益明晰冬奥会的形象和内涵(图2)。这种催化循环是一种较高级的循环,会使整个系统充满活力,更有利于系统的进化。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这样的系统具有更强的自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3 冬奥会公共关系的超循环

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支持,或形成了反应循环,或形成了催化循环,若干催化循环相互作用又构成了更为高级的超循环。冬奥会内部组织系统与大众传播媒介系统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作用与支持的。冬奥会的相关消息是媒体报道的内容之一,媒体不仅通过这些内容的报道来吸引关注冬奥会的受众,还能赢取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而冬奥会也正需要媒体的宣传报道,普及冰雪体育项目知识,提高赛事的影响力[15]。冬奥会内部组织系统只有办好形式多样的公关活动,再加上各类媒体持续、全面、深入的报道宣传,冬奥会的知名度和形象才会提高,这样一来,也会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赛事影响力越大,赛事赞助企业的赞助效果就会越好,赞助效果良好的势头也会继续激发企业对赛事赞助和投入的热情,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图3)。

在冬奥会公共关系构成的超循环中,各个子系统内部除了相互合作的关系,还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以大众传播媒介系统为例,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报道冬奥会比赛资讯这类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消息时,期刊和报纸等不占优势的纸质传播媒介日益没落,而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一批新兴的传播媒介开始广泛应用,大众传播的手段更是丰富多样。在持续地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和自我更新的背景下,通过超循环得以将更具系统性和功能性的互动、联结过程不断进化与迭代,共同促进冬奥会公共关系持续良好的运行。

同样,冬奥会内部组织系统也存在具有自我再生、自我复制、自我选择和自我优化等特征的超循环,不断吐故纳新,向更高、更有序的状态进化。有數据显示,1924~2014年,先后在欧洲、北美洲、亚洲举办了22届冬奥会,但举办地所属洲域呈现出明显不平衡的状态,其中欧洲国家占64 %,北美洲国家占 27 %,亚洲国家占 9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有所转变,2018年第二十三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是在亚洲的韩国平昌,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是在中国北京[16]。连续两届冬奥会在亚洲举办,预示着冬奥会公共关系的内部组织系统正朝着更为平衡且合理有序的方向进化发展。

3.4 冬奥会公共关系的超循环启示

3.4.1 开放与竞争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动力的源泉

开放性是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也与超循环理论的开放性原理相契合。这种开放性在冬奥会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冬奥会组织系统应当保持和加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大多是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天然雪地,因此在比赛赛道和周边设施的设计和部署上,需要与相关环境保护组织合作协商,将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环保冬奥”的良好形象。第二,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同样应该保持灵活开放。现如今,冬奥会的传播媒介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不同的传播媒介应基于冬奥会比赛项目的特点、针对具体受众的特点、结合不同区域对冬奥会各类信息的需求情况,选择具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宣传。第三,公众系统更应该坚持开放性。公众不仅需要吸收外界输入的冬奥会相关信息,同时也需要一些出口,让他们能够作出相应的信息反馈,从而为冬奥会内部组织系统和大众传播媒介系统行动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除了需要保持开放外,激烈的竞争更是维持系统活力的源泉。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各系统内部要素进行优化选择,激励有利要素,淘汰不利要素。以大众传播媒介系统为例,早期冬奥会的宣传报道主要依赖报纸和广播,之后逐渐引入电视转播。而随着新型传播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崛起,使冬奥会的叙事手段变得更丰富,角度更宽广,公众与冬奥会的互动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和新兴媒介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彼此宣传报道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冬奥会。

3.4.2 突变与拟种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发展的根基

引导系统不断进化和趋于稳定的推动力在于突变。冬奥会公共关系里的突变包括某个公关危机的成功解决或是某项改革创新的成功,而当这种突变发生在临界点时,往往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7]。要善于寻找并充分利用这些有益的突变,以此促进公共关系的循环发展。例如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五环”变“四环”的失误,便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激烈讨论,来自各方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使索契冬奥会遭遇了一场不小的舆论危机。然而在随后举办的闭幕式上,主办方用自嘲幽默的办法巧妙地将“四环”变回“五环”,迅速使得媒体和公众的态度发生反转。这一创新解决的办法不仅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机,还精彩塑造了索契冬奥会的良好形象。

随着超循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拟种是超循环体系中独特的概念。拟种是暂时虚拟体,其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拟种的固定和消逝取决于要素之间暂时虚拟体的交互程度。在冬奥会公共关系中,在开赛之初,为赛事举办而打造的赛事宣传语;为营造专属氛围而设计的吉祥物;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先进理念、思维以及创意;或者是面临舆论危机时幽默又充满技巧的神来之笔;线下或线上观看冬奥会比赛的观众对于精彩赛事的想象和思考,这些都是拟种的体现。在冬奥会和受众的公共关系当中,这种突然出现的和迸发于过程之中的拟种,都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能够更好地创新和发展的根基。

4 结束语

超循环有助于挖掘和探索功能性系统内部各能量要素之间的闭环关联,促进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冬奥会公共关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以及超循环,各个要素之间系统性和功能性的互动、联结、进化与迭代,是共同促进冬奥会公共关系良好、平衡且合理有序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开放与竞争、突变与拟种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动力的源泉和发展的根基,在超循环背景下保持开放、激发竞争、善用突变、营造拟种,对持续推动冬奥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晶,闫育东,汪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回顧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3(4):67-69.

[2]、骆秉全,安耀东.大型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6-9.

[3]、易剑东.体育媒体公关: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8):57.

[4]、艾根·舒斯特尔.超循环论[M].曾国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59,29.

[5]、桂萍,陈剑峰.企业与高校合作中的超循环[J].科学学研究,2002(4):428-431.

[6]、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7]、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2):74.

[8]、王仁周,主编.冬季奥林匹克(1924-1994)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9]、栾正阳,刘俊一.冬奥会的历史演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72(10):182-186.

[10]、商劲松.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公共关系的结构、特点和功能[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5):18-20.

[11]、张世新,马蕾.品牌可持续竞争力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分析[J].商业时代,2011(9):32-33.

[12]、郭晴.论体育明星的公共关系价值及价值实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17-20.

[13]、李佳宝.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理想、现实与实现[J].冰雪运动,2016,38(5):23-27.

[14]、崔凤海.试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6):22-23.

[15]、吕韶钧,裴孝成.冬奥会项目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项目改革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2):29-36,42.

[16]、邵桂华.体育教学系统自组织演进形式的研究:基于超循环的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7,168(5):82-86.

[17]、张莹,李宝琦,李雨珊,等.北京冬奥会创新践行新理念:新发展、新融合、新典范[J].冰雪运动,2021,43(5):1-7.

猜你喜欢

冬奥会公共关系启示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