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导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

2023-05-30邓春球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意图,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导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课外阅读 导读单

《草房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59-03

2016年,語文统编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并详细制订了每学期学生必读书目。随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主题纳入高中阶段18个学习任务群。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是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系统工程,是在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下一脉相承的必修课程。目前关于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论述利用导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溯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出“要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后来又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提道:“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发表了题为《提倡读点整本的书》的文章。可见,“读整本书”并不是语文教育界近年来才开始提倡的新观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有“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表述,可见,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成为必要的教学内容。齐鲁名师李怀源曾强调:“读整本书的意义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被激活才能充分发挥其能量。”李怀源老师所提到的“教学实践”指的是学校课堂教学必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因此,整本书教学实践必须先从教师开始,教师读书、选书,再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能从整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从《2022版语文课标》中,我们不难得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要求(如表1)。

由表1可知: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习得初步的阅读方法,并养成阅读习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侧重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习得不同文体的特点及阅读方法。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整体编排可知,到了小学六年级,对学生读整本书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并学会品味语言、做读书笔记,以更好地与初中阅读接轨。

除了《2022年版语文课标》,统编教材每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整本书阅读目标的载体。“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它包括语文知识及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与学段学习内容、目标相对应,是单元教学的抓手。梳理好语文要素,对用好教材、将课内阅读目标和整本书阅读目标相融合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快乐读书吧”的编排设置情况

《2022年版语文课标》附录2列举了不同类型的课内外阅读书目,但在未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教材之前,整本书阅读不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属于课外、课后范畴,并没有真正纳入语文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快乐读书吧”的意义在于把课外阅读纳入现行语文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下表(如表2),教师可以整体把握小学语文1—6年级“快乐读书吧”的编排设置情况。

由表2可知,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按照相应文体归类编排了课外书目:一、二年级多以童谣、儿歌及短篇儿童文学作品为主;三、四、五年级则以童话、神话、寓言、科普类等长篇幅的叙事性作品为主;六年级以学生成长小说、主题类世界文学名著为主。

对《2022年版语文课标》及现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后,教师便可以有序地按一定步骤进行教学,将与阅读书目相对应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小学生多读、会读、读好整本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既要根据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又要根据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及不同的书目和文体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单的设计与应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了解整本书阅读目标、清晰掌握“快乐读书吧”逻辑框架后,需将“如何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作为教学思考的一个方向。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关注整体”,在学生讨论交流时,不能忽视文本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而且要挖掘文本细节,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下面,笔者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一谈利用导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

(一)目标解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很多方法,导读单只是其中一种。导读单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一本书渗透一个语文要素;二是不同文体需要不同的读法;三是整本书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小学生所接触的读物种类一般有绘本、诗歌、童话、散文、科普作品及小说。小说体裁,可以说是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佳主体。儿童小说有很多种类型,如动物小说、科幻小说、成长小说、幽默小说等。不同的小说类型,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关注点也应不同,如成长小说应立足“人物心灵”、幽默小说应聚焦“文本语言”、动物小说应关注“形象”、科幻小说应注重“想象”。小说体裁有完整的情节和较为典型的人物,教师可灵活设计讨论话题,如设计讨论人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等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在完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对学段目标及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目标,需要学生了解书的写作背景,并学会品味语言,同时要做读书笔记。该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选用了《桥》《穷人》《在柏林》三篇小说,单元阅读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表达语文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据此,笔者决定将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荐书目。

《草房子》的主人公有男孩桑桑,还有桑桑的同龄人——家庭富裕的杜小康、顶着秃头的陆鹤,被收养的细马、孤儿纸月等;故事中的成年人有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他是桑桑的爸爸,还有守着艾地的秦大奶奶、邱家夫妇等。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正好为学生践行“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提供了多元的可选目标。《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村油麻地。小说的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二)导读单的设计

学生思维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统观整套小学语文教材,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复述”“整合”的基础上,有层次地进行“拓展”“品析”“创新”的训练,从而逐步实现由“读”到“思”的目标。

教师只有明确方向,使用恰当的方式和具体的方法,才能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按照目前整本书阅读研究领域的共识,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分为读前引导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展示课、阅读延伸课四种课型,而导读单在每一种课型里的作用是不同的。

1.导读单在读前引导课中的设计。读前引导课,是指学生还没有阅读整本書之前的指导,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笔者将导读单的内容设计如下(如表3)。

该导读单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草房子》的目录里藏着什么秘密?”,承接了读中推进课环节,使学生在读前引导课中发现目录大多是以人物名字为章节名称,如秃鹤、纸月、白灵、细马等,即使“红门”“艾地”“药寮”写的是地名,其背后依然写的是杜小康、秦大奶奶、桑乔这几个主要人物。

2.导读单在读中推进课中的设计。读中推进课,是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进行有目的地跟进,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读后展示课做好铺垫。结合《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笔者将读中推进课的导读单设计如下(如表4)。

这份导读单明确指向的是“人物”,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形象”。第二个问题是将“人物形象”具象化,通过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第三个问题是阅读策略“联结力”的体现,将作品和生活进行连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情和融入感。第四、第五个问题是围绕“人物”这一要素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并引领学生细致地阅读文本。这里涉及的“人物关系图”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通过人物图谱厘清小说中众多的人物关系,使阅读思维具象化、显性化。第六个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人物进行小组划分,即选择同一人物的学生为一组。每组3—5人为宜,人数过多的小组可再细分小组。

3.导读单在读后展示课中的设计。读后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整本书后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与阅读收获。《草房子》读后展示课的导读单设计比较简单(如表5)。

前两个问题主要展示学生前期的阅读成果,最后一个问题指向主题的升华,启发学生谈论“成长”的话题,最终回归作者所立意的“人性之美、人格精神”主题。

4.导读单在阅读延展课中的设计。阅读延伸课,是从一本书到多本书的主题阅读引导,同时将读写结合,将阅读和生活结合。《草房子》阅读延展课中的导读单可以和作文纸附在一起(如第105页表6)。

这样设计阅读延展导读单,一是通过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从阅读一本书的视野拓展到阅读更多的书籍;二是让学生通过写小说梗概,能够学以致用,甚至可以促使部分有写作爱好的学生尝试写小说。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讲究策略。笔者认为,书籍是陪伴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书本上不同的角色更好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和提升自我。这也正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教师用适合学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一件艰难而又责任重大的事情。因此,教师既要将学段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和整本书有效对接,又要关注文体和课型,将整本书的“整”和学段、单元的“零”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充分阅读、全面吸收,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与使用(上)[J].小学教学设计,2020(16):4-6.

[2]陶丽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学理思考与策略支持[J].新教师,2020(6):23-25.

[3]马艳玲.利用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以六年级学生读《草房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9):30-31.

[4]田玉娟.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现状、挑战及转变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85-91.

[5]刘欣歆,刘晓舟.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6]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邓春球(1978— ),广西玉林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浅探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五步式”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