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百色市教育振兴的一些思考

2023-05-30杨序勇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革命老区教师队伍建设

杨序勇

【摘要】本文针对百色教育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出从“优化学校空间布局,增加学位有效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激发办学治校活力”“创新学校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百色市教育全面振兴。

【关键词】百色教育 革命老区 教育投入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04-03

近年來,百色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老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党中央已吹响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号角,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的革命老区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实现乡村振兴,教育振兴是其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为此,百色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抓好包括科教振兴在内的“五大振兴”,可谓正当其时,切中要害。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调研,对如何振兴百色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正视问题与不足,梳理百色教育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近年来,百色市教育发展趋势向好,学校办学条件较过去有了极大改善,但因底子薄、欠账多等原因,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

第一,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偏低,幼儿教师编制少,学位供给不足,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与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城区学校还存在“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普通高中学校扩容建设跟不上入学需求,全市还有2个县(乐业、西林)县内只有一所普通高中,还有5个县(区)的第二所普通高中在建,学位供给依然不足,2020年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达33.4%,“超大班额”占比达8.96%。

第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总额2%和生均公用经费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县(市、区)无法按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实现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但因聘用控制数教师工资待遇需要地方财政负担,短期内难以再提高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管理改革都需要大量财政经费支持,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改革推进相对缓慢。教育专项工程配套资金不到位,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第三,素质教育尚未充分实施。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相对缓慢,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优质学校体量较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优质生源仍在流失,每年均有数百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市外高中学校就读。2020年自治区出台高中不得跨市招生新政策后,缓解了优质生源外流现象,但我市教育综合改革步伐仍需加快,亟须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第四,校长队伍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一是校长岗位吸引力不强。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校长没有相应的岗位待遇,只能与普通教师一样领取专技岗位工资,却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导致校长岗位吸引力不强,优秀校长稀缺。二是针对校长的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校长后备人才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培养,走上校长岗位后也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导致校长能力提升较慢,校长人才梯队没有形成。三是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不强,学校常规管理不到位,办学思想落后,特别是乡村学校校长素质能力不高,办学治校水平偏低。

第五,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为了及时补充教师,全市小学教师招聘学历仅限中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招聘仅限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队伍整体学历不高。全市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有325人,占比为1%;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6 498人,占比为5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全市在职在编专任教师中,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仅有8人(占比为0.02%),获得副高级职称的有2 586人(占比为8.20%)。

第六,学校常规管理偏弱。部分学校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计划制定滞后、执行不力。一些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因管理漏洞出现的安全事件多发,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呈上升趋势。不少学校文化特色不鲜明,办学理念不清晰,内涵特色、历史文化底蕴不突出,更多体现的是“广告文化”“墙面文化”。一些学校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体系不健全,教师成长缺乏平台,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落实上级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不到位,唯分数、唯成绩的观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推动老区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振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和弱项,在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理念、教育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优化学校空间布局,增加学位有效供给,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总体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充分研判各个学段学生人数变化情况,建设完善各类学校,做到应建尽建,杜绝盲目建设,避免造成校舍资源结构性短缺或资源闲置。一是撤并农村教学点。根据人口变化和流向实际,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和学生分流的前提下,有序撤并农村教学点(边境国门学校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除外),实现乡村小学向乡镇和较大行政村聚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二是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标准。对保留的乡村学校,要根据生源规模,制定“一校一案”改扩建计划,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确保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运动场地面积及图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改善寄宿生生活条件,学生宿舍内置卫生间、安装热水淋浴系统;针对寄宿学生年龄特点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三是配强乡村学校师资。通过实施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激励校长、教师在乡村学校建功立业;继续完善和执行乡村教师“百色十条措施”,招聘一批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从教,满足乡村学校的师资需求,确保开齐开足课程。四是规划新建一批城区学校。要充分开展调研,全面分析人口流向趋势和城区规划人口规模,尽早谋划建设一批新学校,满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逐步化解城区学位紧张局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现从“有得教”到“教得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全市教育振兴,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数量充足,教师培训体系健全,教师发展平台广阔,教师专业素质较高。一是不断增加教师数量。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及年度编制动态情况,研判教师空缺岗位,尽早谋划实施年度教师招聘计划,采用多种招聘方式,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确保教师空编率不大于5%,严禁有编不补。二是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制度。争取开工建设百色教育学院,搭建教师继续教育新平台,统筹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市、县(市、区)依法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科学制定“国培”“区培”“市培”“县培”计划,确保每3年实现一轮师德师风、教师素养、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三是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继续扩大该项改革试点县范围,加强改革过程指导,确保改革取得既定成效,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四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推动各地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和课堂改革,促进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构建市、县、校三级教师专业能力评选机制,每年评选一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激励教师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五是保障教师待遇。全面落实重点开发开放区聚集教育人才政策,增强教师岗位吸引力,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健全奖教助教机制。

(三)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从“育分”到“育人”

教育振兴,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政绩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要持续控制和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作业质量,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完善课后服务相关制度,明确服务收费标准,让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总量。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强化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德育有效路径,提高德育效果,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强化美育,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增进学生劳动情感;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三是聚焦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组建若干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研发课堂效率测量工具,推动高效课堂改革,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四是大力推进研学实践。引导校长、教师、家长充分认识研学实践的意义,推动形成学校主动担当、家长积极支持的研学实践良好氛围;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快研学课程开发,做好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研学实践的有效衔接;根据学龄特点,组织广大学生参与研学实践,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激发办学治校活力,实现从“平庸”到“优质”

力争用五年时间,推动百色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实效,现代教育理念初步确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成型,教育发展动力强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是扎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聚焦政府教育职责,每年对县(市、区)履职情况开展一次综合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布,并作为绩效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学校办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教师成长,研发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创新学校管理;建立教师评价指导体系,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尊重学生个性,崇尚高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和增值性评价,重视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二是扎实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关键环节,破除教师职业倦怠顽疾,大力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激活编制潜能,推动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师资校际相对均衡,在完善校聘制度中鞭策后进,在推行教师个人绩效奖励中奖励先进;大力推动校长职级改革,加大后备校长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校长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教育家型校长”办学治校的目标。三是扎实推动学区制集团化改革。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总结我市的成功做法,培育一批龙头校,组建若干学区或教育集团,发挥龙头校的作用,建立完善强校带弱校机制,促进学区或集团内成员校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校际教育教学水平优质均衡。四是探索推动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改革。鼓励探索引进优质教育集团托管公办学校,使之快速成长为优质学校,在缓解“择校热”的同时,辐射引领一批学校快速发展。五是探索“三方合作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新模式。充分借助高等师范院校的资源,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组织专家实地把脉问诊,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指导方案,改造提升一批基础教育学校。六是扎实推进新高考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五)创新学校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

力争用五年时间,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健全学校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实现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一是推动构建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引导学校找准发展定位,明晰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办学特色。二是科学完善学校组织架构。扎实开展“放管服”改革,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引导各学校创新管理组织形式,使学校组织架构更有利于贯彻办学理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常态化梳理校园安全风险点,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切实做到安全风险点均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有明确的责任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之,百色市教育要振兴,必须全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扬“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实现百色教育“学校兴、教师兴、学生兴、改革兴、治理兴”的目标,向老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百色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革命老区教师队伍建设
革命老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结构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贵州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研究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浅析“精准扶贫”下革命老区电子商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