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探讨

2023-05-30王勇胡苏阳

大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际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

王勇 胡苏阳

[摘 要]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剖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策略,如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培养趋同化管理机制等,以期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1-0004-03

一、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必要性

2015年,中国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院校学习。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由差异化管理向趋同化管理转变并与国际上留学生的培养模式接轨,已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趋同化管理作为国内外高校培养留学生的主要模式,既是提高国际学生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又是加强高校国际学生事务管理自主权的必然要求。2010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要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这为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美国教育学家伯顿·R.克拉克(1994)、克拉克·克尔(2001)和西班牙教育家奥尔特加·加塞特(2001)都曾在其研究中论及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趋同问题。奥尔特加·加塞特认为,国际化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渐趋同。趋同化管理方式在英美及欧洲高等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高等教育国际一体化、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机制和拨款机制一体化是驱动英国高等教育向着趋同化方向发展的深层原因(米丽芳,2009)。趋同化管理方式在我国港台地区的实践也收效显著,可以作为大陆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模式的一种借鉴(彭庆红 等,2012)。国内留学生规模较大的知名高校在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由于国内高校接受和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历史较短,各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发展程度不尽相同。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对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认识不够,高校国际学生管理存在“伪趋同”现象(徐艳春 等,2016)。为探究高校国际学生管理面临问题的根源,伊鸿慧(2015)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程度制约着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发展。进一步深层次探究发现,我国来华教育事业所处发展阶段、国内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和国际化程度、涉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国际学生群体的特点都与趋同化管理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有密切的因果关联(赵奇栋 等,2019)。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起,国内许多应用型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并飞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模和质量的需求与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拉开了序幕。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而出现的,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许多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有的质量水平(陈小虎 等,2013)。顾沛卿(2014)在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实证调查研究中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国际学生工作滞后、发展缓慢等问题,国际学生及其管理严重边缘化。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际学生教育起步晚、趋同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国际学生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其现有的国际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时多强调“同一性”,忽略了国际学生的差异性、特殊性及其需求,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跨文化的趋同管理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国际学生管理上亟须出台“以人为本”“同中有异、适度趋同”的管理政策文件和工作细则予以规范和引导,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各部门能够理解国际学生培养的趋同化管理理念,并在国际学生的培养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程度偏低,制约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施和成效

国际一流大学对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本国学生的趋同化程度非常高,主要原因是学校自身的国际化水平高,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发展历程短、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少,缺乏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因此国际化程度偏低,这制约着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施和成效,主要表现在:(1)国际学生具备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除直接负责留学生管理部门外的其他部门和学院来说较为陌生,加上语言交流的障碍,国际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很难得到认同和尊重,从而形成文化障碍。文化障碍对内会造成国际学生自身的迷茫、不适应,对外则可能会引起文化冲突甚至舆情危机,这种文化障碍导致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缺乏有效实施的前提。(2)国际化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均衡,师资的培养及引进跟不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备全英文授课能力的教师数量有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参差不齐,现有的教师队伍参加国际交流与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专业外籍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对国际学生的学情、文化背景以及生源国国情不够了解,这些都直接影响趋同化管理实施的成效。(3)应用型本科高校关于国际学生的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完全契合国际化人才需求。国际学生的教学按照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与国际学生未來的就业和发展定位不一定相符。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过分注重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中国学生在实习实践环节可以享受企业和国家支持政策,而国际学生实习机会相对少很多,且由于国际学生本身基础较差,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专业实践技能难以提升,其就业发展亦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人才培养成效大打折扣。

(三)国际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偏低

国际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是趋同化管理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在招生录取环节很难吸引优质的国际生源。迫于国际学生比率和数量指标的压力,为了满足招生规模和数量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招录时往往通过降低生源教育背景、学历层次、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来吸引国际学生,而这些学生多来自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其知识水平很难满足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要求。与中国学生相比, 这些国际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无法达到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学科基础能力水平,这给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国际学生招录环节,高中学业成绩是最基本的入学申请材料,而有些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将国际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作为必要录取条件,放松了对其他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要求。近年来,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4+0.5”的培养模式招收了一大批汉语零基础的国际学生入学。这些国际学生入学前半年在学校集中学习汉语,即作为所谓的语言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学习汉语听、说、读、写等科目,第二、第三学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虽然经过一年半的汉语学习,但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大部分国际学生并不能立即取得HSK证书,即使可以考取HSK四级证书,也很难运用汉语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受学业水平、语言能力的限制,依然存在很大的学习交流障碍。由此可见,学业水平和语言能力是制约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主要障碍。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培养趋同化管理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式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高校在其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中需体现趋同化管理的原则和理念。但是,趋同化管理的实现仅仅靠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深化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要从政策层面给予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多的支持,鼓励高校依托专业与本土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各部门和二级学院在国际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应加强趋同化管理理念和执行力度。教育管理并非某一个管理部门的责任,往往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高校需要出台相关的文件和工作细则,在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管理趋同化问题上加以规范和引导,使得高校内各部门能够理解、接受国际学生管理趋同化理念,并在管理实践中贯彻执行。高校的相关部门应一起行动,各司其职,在招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办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互相配合,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校内协同管理机制,促进国际学生教育工作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二)合理选择国际化发展路径,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国际化水平偏低,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已经成为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无法在科研实力、综合排名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研究型本科高校相比,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大学类型,表征着大学类别的差异和使命功能的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办学层次的高低和实力强弱(周月朋 等,2018),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需求为办学使命,在开展国际学生教育时也应主动面向地方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適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影响力(牛爱芳 等,2019)。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其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特征,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特征(陈小虎 等,2013),依据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选择国际化发展路径,如:以培养国际人才为目的开展校企合作;依托地方行业优势为地方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培养本土化人才;全面推进师资国际化,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加大对外专外教工作的经费和制度支持,为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提供有力支撑等。

(三)创新国际学生招生策略,促进国际学生培养内涵式发展

国际学生的培养是高校国际化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指标,一定数量的国际学生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树立良好形象,为这些高校带来好的口碑和国际化效应。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导层应具备国际化视野,立足本校、放眼国际、统筹规划、全面布局,主动“走出去”,把国际学生“引进来”。为了吸引国际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开拓思维,积极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合作、海内外校友会等多种渠道,提升自身在海外的知名度。在稳步开展亚非地区招生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大对欧美国家学生的招生力度,不断拓展和丰富招生渠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事业,尤其是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招生工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招生、“订单式”培养,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平台。

对管理者而言,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要全面布局、整体规划,绝不可以简单地“一刀切”,要合理考虑因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教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对留学生的管理必须遵循“同中有异”原则,考虑国际学生在语言、文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实际需求,对相应的制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培养人才。高校应增强国际学生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资质、英文授课能力、跨文化能力,加强国际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国际学生干部队伍和社团建设,优化国际学生教育辅助软硬件资源等,不断优化和完善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国际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国际学生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国际化软硬件环境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软实力的同时, 要重视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国际化、标准化的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建立有英文界面的门户网站、选课及成绩查询系统,提供全英文的成绩单和学历学位证书等。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要增强服务理念,营造和谐的国际化氛围,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国际教育定期信息发布制度。(2)对教师进行外语集中培训,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国际学生开设学科、文化、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国际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3)通过成立社团、举办多种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积极营造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4)提高后勤服务国际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5)增加图书馆外文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为国际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综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情况,逐步摸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并通过与国内、国际院校的充分交流沟通,共同提升管理水平;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借鉴已有的国际学生培养经验,在自主范围内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的改革,在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上尽可能缩小其与国内学生教育管理的差距,最终与国际留学生教育接轨。

[ 参 考 文 献 ]

[1] 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殷企平,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 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4] 顾沛卿.地方高水平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5] 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 米丽芳.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同化趋势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7] 牛爱芳,白梅.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33(1):18-22.

[8] 彭庆红,李慧琳.從特殊照顾到趋同管理: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241-245.

[9] 徐艳春,李文武,鲁玲.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11-12.

[10] 伊鸿慧.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8-9.

[11] 赵奇栋,曹丽丽.国内高校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制约因素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56-59.

[12] 周月朋,丁兆明,李娜.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与“一流建设”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3):5-9.

[责任编辑:周侯辰]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国际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
美国留学教育动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中德高校国际学生本科招生录取标准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学生流动分析
遵从市场引导机制 力促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