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社会生活之活水,润语文教学之田圃

2023-05-30金坤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格局,要有机引入社会生活之活水。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指导学生以眼观时、用心读事(物)、以智品文、依情入境。只有这样,才能滋润语文教学之田圃,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生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1-0020-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生活即教育,生活皆语文。大语文教育倡导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紧密联系。语文教学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与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姻”。唯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全面挖掘学生学习的广阔潜力。语文教学要引入社会生活之活水,密切联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滋润学生语文学习的田圃,进而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一、以眼观时,在积累经验中深扎习惯之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节变化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置身生活,用眼睛观察时节的更替和社会的形态,积极积累语文实践经验,从而培养感悟语文的能力。

一位教师抓住秋分这一节气,开展“秋云逶迤,送来秋天的有声明信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中秋天的气息,并制作精美的有声明信片送给师友。在学生的用眼观察、用心体察下,一张张设计精美的明信片诞生了。学生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秋天的景象,并用工整的字迹摘录古人写的与秋有关的优美诗词。还有学生在画面的底部附上了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即可听到悠扬的音乐,学生个性化的问候,对秋分这一节气、明信片画面的介绍和优美的诗词吟诵等。这一语文活动将生活作为底色,融合美术、音乐等知识,让节气、诗词等传统文化得以精彩亮相。清明节到了,有教师让学生留意节气里人们特定的表现,观察“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体会与清明节有关的民俗习惯,体悟清明时节祭奠英烈、祭拜祖先之情,并进行踏青活动。这样的活动,无疑能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海洋,广阔浩渺,日新月异。某日 ,傍晚时分,云南昭通的李老师在发现天空飘来一片七彩祥云后,便向学生提出“停止晚读,出门看云”,组织学生欣赏美景。这位语文老师的浪漫里,就承载着关注生活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留意村庄田野、街道社区等的变化,关注地域特点和物产呈现,以积累生活、情感体验,感悟语文知识的运用等。某校中考期间,食堂师傅精心给为学生准备的佳肴起了别致新颖的名字,如“一路绿灯”“有条不紊”等。学生品味着这些菜肴,体会着食堂师傅的暖心鼓励,更感悟着语文的无穷魅力。

一次次对时节的观察注目,一次次对现象的发现体会等,使学生有效积累了生活经验,培养了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也在语文学习这方田圃里扎下了良好的习惯之根。

二、用心读事(物),在调查探究中萌生兴趣之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用心发现和感悟那些闪光的东西;就要引导他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看到其本质,练就发现的本领,用心读生活、悟生活、学语文。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简约而精彩地举行。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观看开幕式,用心发现那些难忘的瞬间,感悟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國古代历法中有24个节气;这次冬奥会是历史上的第24届;开幕式那天是2月4日,恰逢“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场,在展现倒计时的美轮美奂的画面中,间杂着锦绣山河图景和冰雪健儿的英姿,又连带着古诗词、古谚语,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底蕴呼之欲出,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浪漫、智慧与创造力。倒计时结束,鸟巢上方的天空,呈现出“立春”等字样。顷刻间,鸟巢的场地中央出现一片摇曳变幻的绿色,春草盎然舒展。生机勃勃的绿色,寓意着又一个美好灿烂春天的到来。这个表演,汇成了人人都看得懂的美好,让人过目不忘。开幕式展演中,冰球撞向“冰立方”,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慢慢浮现。这个细节又有怎样的寓意呢?奥运会的三大核心价值观是卓越、尊重和友谊,倡导人们要互相联系、互相理解,要有团队精神,要共建团结和睦的世界。这个奇妙的“破冰”,寓意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打破隔阂,相互走近,融为一体。学生在感动之余,纷纷点赞。这样的精彩瞬间,在开幕式和运动比赛中还有很多。这位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雪花引导牌、虎头帽等细节,欣赏、感悟冬奥会会徽、冬奥会吉祥物等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学生参与着、玩味着,兴趣浓厚、劲头十足,他们深陷于中国文化和北京冬奥会的巨大魅力之中,感叹着伟大祖国的昌盛繁荣。让学生观看、探究这样的新鲜真实的时事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能有效引导学生用心读好社会生活这本书。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调查、访问、探究、交流、模拟等,实现有效的感悟内化。例如,在地处“七十二条半弄”的丝绸重镇盛泽,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绸都弄堂探究”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骑车踏访弄堂,用相机拍摄弄堂,收集弄堂传说,思考探求各弄堂的特点。阳光下或微雨中,学生行走在弄堂的小道上,他们被弄堂的精致幽深所吸引,也被弄堂的古老深邃所震撼。在调查、踏访、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举办了“弄堂风情”摄影展,进行了“弄堂的诉说”演讲比赛,参与了“弄堂与乡愁”征文活动。弄堂的陈迹和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实践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内心特别的情愫。

有心关注生活,用心感悟生活;读好无字之书,探究“事”“物”中的语文,参与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能够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萌发语文学习兴趣之芽。

三、以智品文,在联系实际中绽开思维之花

课文内容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投影。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所呈现的生活内容、生活魅力,让学生用智慧去品读文本,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使生活经验助力学生理解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绽开思维之花。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有这样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关涉白描手法的用词,教师启发他们回想在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上往下俯视地面情景的生活体验:此时,马路上的行人是什么状态?汽车和地面矮房又像什么样子?与此同时,这样做还能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天地一色、万物渺小,感悟悠远高雅的情味,并增强自身自读自悟的能力。

语文名师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生活经验来妙解课文。他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单刀直入:“课文中写了几只猫?”待学生答出“三只”后,他又问:“这三只猫分别叫什么名字?”学生给出了“大猫”“二猫”“三猫”这样的答案。黄老师被逗笑了:“这样的名字太幼稚了。要是你家里有一只猫,你是不是会给它取一个可爱又有个性特点的名字?”黄老师紧接着抛出了诱导性的问题:“哪位同学愿意给这三只猫分别取个名字?”之后又提示学生可以从色彩、形状、性格等方面来考虑。学生在交流讨论之后,给三只猫分别取名“花球”“皮皮黄”“小可怜”。从给三只猫起有特点的可爱的名字入手,黄老师巧妙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对每一只猫的名字的仔细斟酌中,学生不仅进行了推敲文本文字的言语活动,还对三只猫的外形和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对“猫”的形象的把握和對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巧妙地完成了,学生的思维浪潮也在有意思的“起名”活动中荡漾开来。

教学课文时,如果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分析讲解,那么往往激不起学生的思维涟漪。教师若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智慧性地引入课文教学之中,往往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兴奋地投入文本学习之中。笔者在教学《岳阳楼记》等课文时,把风景名胜简介的写作引入课堂之中。笔者询问学生:“学了《岳阳楼记》一文,你能不能写作《岳阳楼简介》向游客介绍一下岳阳楼呢?”之后,笔者提醒学生,要写好《岳阳楼简介》,就要思考消化课文注释和文本内容,并基于此进行拓展延伸。在笔者的启发之下,学生探求到简介拟写的大致要求:写清地理位置、修建情况、风景特色、有关联的名人故事等内容;悟出了简介拟写可引用相关经典作品中的语句……拟写风景名胜简介的做法,加深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课堂生发无穷的生活魅力。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思考文本、思考生活,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依情入境,在演绎模拟中缔结素养之果

相关理论指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为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节背景,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再现文本内容,也可以结合文中的内容,巧妙地进行情境设计,并让学生进行相关演绎,以使学生如临其境,进而激发兴趣、激活情感。

《死海不死》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如何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之中呢?一位教师基于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假设你是死海风景区的导游,你如何向游客生动地介绍死海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番“折腾”中,学生深刻感悟了死海的特征,丰富了指引游览的实践知识。实践证明,把说明文学习变为演绎导游解说的情境,可活化课文、活跃课堂、活跃学生思维。

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所述事件,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消息的体裁特点创设了情境,并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堂上该教师出示了如下要求。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长江渡江战役捷报频传。现请你模拟下列身份,完成相关的要求:

假如你是中、西或东路军的指挥官,请你向总司令汇报你军战况。

假如你是渡江战役总司令,请你用一段话向毛主席汇报我军战况。

假如你是毛主席,请你用一句话把战况告诉全国人民。

在明确要求后,学生群情振奋,积极地进行模拟演练。一时间,学生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汇报交流环节,“指挥官”神情专注而严峻,声音洪亮,陈述着解放军英勇渡江、奋勇作战的情景,眉宇间传递出喜悦兴奋的神色;“总司令”沉着稳健、精神振奋地汇报着解放军渡江胜利的消息;“毛主席”举手投足尽显领袖风采,语气坚定又神采飞扬地宣布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特大喜讯。事实上,这三个要求恰好与消息的主体、导语和标题等要素相对应,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消息的结构要素特点。依情入境,巧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演绎模拟中缔结素养之果。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文本内容皆源于生活的特点,要搭好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把文本中的画面内容有效“还原”,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更惬意地体会生活。一位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化身编剧,拍摄《愚公移山》微电影。期间,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微电影的镜头和设计意图。在用心思考揣摩的基础上,他们尝试以四字短语整合这个古老的故事,如“望山兴叹”“聚室而谋”“众人移山”“二老论辩”“神仙助力”“大功告成”。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更好地感悟到了《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所包含的精神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体会文本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生活时时有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结合,更多地引入社会生活之活水,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能够让学生实现活学活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这一田圃变得生机勃勃。

[   参   考   文   献   ]

[1]  宋慈.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何以惊艳世界[N].光明日报,2022-02-23(13).

[2]  金坤荣.情境化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1(6):8-9,1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语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