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23-05-30吴则焰林文雄
吴则焰 林文雄
[摘 要] 根据新时代地方院校建设需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充分调研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依据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究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元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且具备学校特点的劳育课程体系;推动劳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效整合,探索系统建构高校“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和“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体系;劳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福建农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农林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四层面、四元化”构建研究”(111420009);2020年度福建省本科高校教改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生教学培养路径的创新与实践”(FBJG20200180);2020年度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生教学培养路径的创新与实践”(69915001001)
[作者简介] 吴则焰(1983—),男,福建福州人,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学和教育管理研究;林文雄(1957—),男,福建莆田人,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学和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185-04 [收稿日期] 2022-05-1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是人类对自然界积极的改造过程[1]。在新時期“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劳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定位更加突出,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2]。在2018年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为“五育”,将“劳育”作为五大目标之一[3]。2019年,教育部指出“劳育”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将“劳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大中小学各阶段,贯穿家校社等领域[4]。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
一、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以前,我国高校对劳动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大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轻视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的信念,无法深刻领会劳动的重要价值[5]。现在,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有利于废除拈轻怕重、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的陋习,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理解和磨炼,树立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发扬热爱劳动的优良作风,锤炼勤劳肯干的精神,为人生道路奠定基础[3,6]。
为充分了解新时期地方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新时期农林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特征和独特价值,我们在前期对我国8个省市的55所地方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分别存在“淡漠”“无位”和“疲软”等问题。约88.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阶段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高校劳育的“无位”主要体现在:(1)将劳动异化为惩罚,把劳动与责罚等消极因素相关联;(2)将劳育异化为习得技能,而劳动的深刻价值被忽略;(3)将劳育异化为娱乐,以此调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劳育课程形态方面,61.87%的受访者认为,应结合其他主题教育活动联合开展;49.09%的受访者认为应与其他相关课程适当合并,形成综合课程;43.29%的受访者认为课程应以“劳动周”的形式推行。对于劳育课程的开设方式,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与“实习培训”“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相结合。对于劳育课程内容,72.6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注重综合实训、模拟实践、创业实训、顶岗实习等;67.5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注重支教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67.1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注重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习和工具维护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现今教育界对加强劳育的观念认可多,但措施少;学术争议多,但实践承托少。亟须在推进劳动教育扎根方面有所突破。与中小学侧重于了解和体验不同,针对大学生的劳育不仅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还要让他们“明劳动之理”。此外,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以劳动为直接指向,因此,如何将劳育与立德树人和学科教学等各领域进行高效整合,并与当前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结合成有机整体,是高校推进劳动教育必须全盘考虑和规划的大课题[7-10]。新时代地方院校该如何加强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
二、地方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四层面、四元化”构建
据此,本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围绕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究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元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且具备学校特点的劳育课程体系;推动劳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效整合,探索系统建构高校“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和“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一)建构“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
1.观念层面: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重视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劳育是连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效媒介,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是落实立德育人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通过邀请相关行业劳模代表或卓越校友等杰出人物,结合亲身经历,以“主题研讨会”等方式大力宣讲劳动理论,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
2.制度层面:建章立制,构建完善的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将劳动教育视为必修课单独设立,制订劳育教学目标与计划,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撰写具备地方院校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劳育教材。充分发挥“生命科学”类专业课程劳育资源的优势,指明专业课程的劳动育人准则,加深学生对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等劳动精神的领悟。建立合理的分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健全的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协力育人制度。
3.实践层面:创新载体,将劳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高效整合。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创造具备劳动教育特色的高校文化,引导学生彰显正确的劳动观念。鼓励学生创办劳动教育协会,定期在校园内筹办与之相关的专题讲座或主题研讨会等,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了解与重视。把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依据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模式的新路径,提升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与实效性。推进与社区、企业、研究院所以及地方政府的长效合作,在校外设立劳动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参加劳动生产活动的途径和渠道。
4.评价层面:以生为本,建立以学生获得感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确立以学生获得感为立足点的评价准则。以学生获得感为出发点的评价基准应涵括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四个层面,建立兼具系统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劳育评估制度,培养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劳育工作更具规范性。
(二)构建“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1.“课程劳育”。设立“劳动概论”或“劳动科学概论”等劳育通识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劳动法律、劳动经济、劳动关系、劳动安全、劳动社会保障、职业卫生等基础劳动科学知识,涉及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人权、劳动意识、劳动伦理等内容。
2.“专业劳育”。将劳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在专业课程中教育劳动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建立独具地方院校专业特色的劳育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实践或训练等活动锻炼劳动知识技能,全面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掘本专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特色资源,开设劳育特色课程。
3.“思政劳育”。将劳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充分依托思想政治课堂这个重要途径,使“德育”和“劳育”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成型。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问题的重要阐述,加入对当今劳动力市场的解析和前景教育等。
4.“实践劳育”。将劳动教育引入宽阔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快劳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职业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及青年志愿者服务有机融合,组织不同形式的劳动实习历练,使大学生认识并认可劳动最伟大、最崇高、最光荣、最美丽的观点。
三、地方院校劳动教育的成效与经验
高校劳动教育不仅需要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也要整合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11-13]。据此,本研究立足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打造出高校作为优质劳动教育实践一体化平台的新亮点。推动精准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强大效能,培养出能满足国家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梯队。
(一)充分利用乡村资源
安排学生参与劳动生产活动,体验劳动创造生活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例如,组织教授团队带领学生先后来到南日镇九重山、笔架山、尖山及部分海岸线,应用科学方法调查植被资源分布情况,为南日镇今后开展植被保护工作“助力添瓦”;前往笏石镇土海自然湿地科普园,对桑葚、红梨、甜瓜、香瓜、葡萄等果蔬苗进行选苗育苗、移栽种植。
(二)大力推进校地合作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劳动、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技能。我院每年选派30名以上本科生到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实习实践、助农服务;引导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创新创业、文化研究、教学实践、志愿服务等,例如,开展全域乡村乐龄书院志愿活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并感受民俗风情,开展义务劳动,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三)积极调动社会资源
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劳动实训实践基地。例如,依托于农业龙头企业,带领学生团队常驻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推进“再生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转化与应用;实地考察白山百草园基地,对中药材的种植、施肥、修剪、病虫害进行管理,并与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新口味,助力百草园中药材销售,打响科技助农惠农品牌。
(四)学校大力支持
学院领导和学科带头人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支持在全院范围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化学生物5个系,在读本科生1 162人、硕士研究生334人、博士研究生105人,博士后34人,另有来自18个国家的留学生62人。在办学内涵、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着扎实基础,为目前进行的综合改革准备了基本条件。
(五)国家政策支持
当今我国高校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之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国家、省里和学校出台有关加强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对研究形成了积极支持的道义和舆论氛围。此外,教学改革也离不开学生支持与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通过前期多年的持续改革证明,学生对改革举措抱有希望,在认识上理解,在行动上支持。
上述举措与条件有效整合了乡村田园、校地、校企等实践层面的资源优势,以此构建劳动教育与新时代“三农”工作、地方院校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应本学科实际的劳动教育体制。
结语
本研究重点探索地方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评价层面等“四层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从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思政劳育、实践劳育等“四元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涉及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建设方法、管理机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运行机制改革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我们在各方面开展综合创新和实践,是一种实践中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但是,教學改革成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迟效性,加大了改革成果评价的难度。当今我国高校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要求,地方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四层面、四元化”的构建,是在教育理念、科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实践路径,并获得一定成效与经验,为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參考文献
[1]朱家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论略[J].邯郸学院学报,2021,31(1):88-91.
[2]周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4):22-27.
[3]杨德广.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J].现代教学,2018(20):1.
[4]欧阳玲.中学“五育”特色教育体系构建实践[J].教育评论,2021(10):163-168.
[5]夏永林.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意义[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5):50-51.
[6]杨德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20,8(5):5-17.
[7]韩晴.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
[8]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9]李会贤.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0.
[10]程宇.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劳动育人培养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2):1.
[11]刘向兵,彭维锋,李冰之.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思考[Z].2019:6.
[12]李丽娜,徐晓梅.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1(4):45-46.
[13]马于强.加强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江西教育,2021(1):50-51.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U Ze-yan, LIN Wen-xi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the labo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full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fficient labo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of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 pilo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labor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elements of labor education, constructs a labor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promot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with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s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four-levels” labor education system and “four-dimension” labor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system; labor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