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野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2023-05-30张学明李惠敏

今古文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接受美学翻译方法

张学明 李惠敏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语言一直是关系到文学推广与宣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中国文化负载词把我们的文学和语言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翻译好文化负载词,对于传播我国文化有很大帮助。本次研究将选取张培基老师翻译的中国现代散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接受美学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研究他是怎样处理《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文化负载词翻译问题,并对书中文化负载词加以分类,最终归纳出直译、直译加解释、音译加解释和意译四种翻译方法,为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化负载词;《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翻译方法

【中圖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0-010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0.034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内涵。其中所含大量文化负载词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和深厚的民族特色。

而各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但它的翻译同样举步维艰。

翻译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语言文化差异也是翻译最难克服的困难。怎样才能有效地呈现我国文化风貌与内容,有助于译入语读者全面认识我国文化,推动我国文化传承与中西文化交流,是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

中国著名译作家张培基教授在我国翻译界有着重要影响力。其名早在《中国翻译家词典》中就有记载。其著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为一部经典译文作品,翻译文本自然流畅,文采俊逸,充分反映出译者扎实的翻译功力,令众多英语爱好者及译文工作者获益匪浅。

它不仅对国内外学者探讨翻译方法与理论思想提供丰富实例材料,而且为国外专家学者探讨国内“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成长情况提供宝贵资料。

本文以接受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张培基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加以分析和归纳,概括了张培基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运用的方法。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新方向,进一步提高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水平,有利于加深外国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文化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

二、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也称为接受理论。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第一次提出,而他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书,正是他作为独立学派所发表的声明。

它的中心论点是: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和娱乐功能,必须在读者欣赏中才能达到,而它的完成过程,同时也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并最终得到实现的过程。而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活跃、对文学创作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对作品的接受程度,不但受到作品本质的限制,而且并受制于读者。

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文学的接受活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社会的,另一种是个体的。读者有生物,社会的本性,无论从认知或潜意识中接受何种信息都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文化接受。

接受美学理论把读者看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关注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关注读者阅读体验。散文作品被译介出版后,受众的美感决定着文学作品价值能否得以实现。

读者受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都不一样,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翻译作品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要以译入语读者作为中心,既让他们能够理解词语的含义,又能更加高效地传达它们所负载的特定人文意义。

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文化负载词的

分类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是一本不是教材的好教材,它为中国学者研究翻译理论和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实例和经验。

文化负载词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大量涌现,张培基先生运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处理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它的翻译译文与接受美学相结合,向译文读者传递出我国文学和汉语文化之间的沟通特性,又关照到翻译读者心灵的感受与期待视野。所以,他的翻译方法值得后世参考和研究。

文化负载词表示某一种文化中独有的东西的词语、词组、习语等。它体现出某一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包含许多现代名篇散文。其篇章翻译必然会涉及众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包括人名、地名、习语等。这些文化负载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外在表现。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把文化分为5类。本论文将按照奈达文化因素的分类来解读《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文化负载词译法。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主要体现了民族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地名等,包括长江、黄河、泰山等;而即使是指同一事物,所能产生的联想也不尽相同,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自然也大不相同,例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等等。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出其代表的文化含义,对译员来说难度不小。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有许多生态文化负载词,如:陶然亭Tao Ran Ting,a local scenic attraction(《想北平》老舍);什刹海Shi Sha Hai Lake(《想北平》老舍);玉泉山Yu Quan Shan Mountain(《想北平》老舍);九级宝塔a nine-story pagoda(《做一个战士》巴金)等等。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指为了适应人类生活和需求,所提供的物质产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包括住房、食物、生活工具、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和饰品等,比如四合院、饺子、旗袍等。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有许多物质文化负载词,如:线装书thread-bound Chinese book(《我之于书》夏丏尊);马褂mandarin jacket(《背影》朱自清);白干kaoliang wine(《故都的秋》郁达夫);麻将mahjong(《时间即生命》梁实秋)等等。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是表达民族的社会历史、价值取向、政治特观念、习俗特点以及称谓方式等的词语,比如中秋、端午、科举制度、老太爷、绿帽子,以及中文中的不同称谓,伯父、叔叔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有许多社会文化负载词,如:小丫头servant girls(《落花生》许地山);宫女court ladies, palace maids,concubines(《我之于书》夏丏尊);媒婆matchmaker(《为奴隶的母亲》柔石);秀才scholar(《为奴隶的母亲》柔石);黄妈kitchen maid(《为奴隶的母亲》柔石);长工farm-hand(《为奴隶的母亲》柔石);姨太太concubin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产婆midwif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双连牌位another womans tablet put side by side with mine in the family shrin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十枚双毫角子ten silver coins(《为奴隶的母亲》柔石)等等。

(四)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负载词,是各民族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的反映,为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最大,产生的文化负载词,如菩萨、天意、阎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有许多宗教文化负载词,如:圆通大师Master of Easy-Going(《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涅槃nirvana(《恋爱不是游戏》庐隐);勘破现世see through the vanity of human society(《恋爱不是游戏》庐隐);跳出三界make a clear break with this moral world(《恋爱不是游戏》庐隐);念佛珠rosary(《为奴隶的母亲》柔石);南无阿弥陀佛Buddha preserve m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菩萨Buddha(《为奴隶的母亲》柔石);佛药Buddhas medicin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文化负载词体现出不同语言在音韵、词素、用词和语法等方面的特征,比如汉语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在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成语、俗语、谚语以及歇后语。如:飞黄腾达、来龙去脉、横七竖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赶鸭子上树——办不到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的语言文化负载词,如下:一泻千里rolling on non-stop for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iles(《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民风》李大钊);三周四岁离娘身a child of three can move about free(《为奴隶的母亲》柔石));你应该称一称自己底老骨头是多少重!You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your old carcass!(《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方法

(一)直译

(1)铺盖

beddings

《我坐了木船》叶圣陶

铺盖,指褥子和被子。译者选择了英文中有对等的词语,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又不会令读者产生困惑。符合接受美学的理论规范。

(2)故态复萌

slipping back into the same old rut

《我之于书》夏丏尊

(3)人心不古

degeneration of public morality

《中年人的寂寞》夏丏尊

四字成语是我国独特的语言文化负载词,在译文翻译的过程中,张培基教授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表达了成语背后的寓意,以读者为中心,便于读者阅读,并考虑其阅读感受和期待視野,符合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

(二)音译加解释

(1)“顿首”“百拜”

dunshou (kowtow) or baibai (a hundred greetings) 《中年人的寂寞》夏丏尊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习惯。属于跪拜礼之一,为正拜。百拜,意思是多次行礼。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外国人很难理解。译者保留了中国拼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既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又有助于读者理解含义。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2)太极拳

tai ji quan (shadow boxing)

《时间即生命》梁实秋

(3)牌楼

pailou (decorated archway)

《想北平》老舍

(三)直译加解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n ancient Chinese poet by the name of Tao Yuanming says aptly in one of his famous poems,“Plu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hedge,I calmly view the southern hills.

《想北平》老舍

中国广大读者对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了解。但外国人会感到非常陌生,因此译者采用了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不仅翻译了诗句还解释说明了诗的作者和出处,让读者读来更清晰易懂,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主体地位。

(四)意译

(1)那真是连祖宗三代的楣都要倒尽,那里还有什么“官人请!娘子请!”的唱随之乐可说呢?

With such a terrible misfortune befalling your family,how could you still have wedded bliss to speak of?

《谈结婚》郁达夫

此处不宜逐字直译,译者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舍弃原文形式,但又保留原文意义,以读者为中心,符合接受美学的理论要求。

(2)而且,此刻的儿子,还在“阎罗王的簿里”,谁保的定生出来不是一只癞蛤蟆呢?

It is still nothing but a clot of blood!Who knows what shes going to have?It may be just a little toad!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五、结语

中华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文明记忆,其翻译过程必然影响译入语读者对中华民族丰富文明内涵的理解,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指导,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以读者为中心,可选择直译、直译加解释、音译加理解和意译,四种翻译方式,对不同类型文化负载词加以翻译,有利于加深外国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文化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91.

[2]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2):53-56.

[4]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接受美学翻译方法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