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渗透
2023-05-30但世辉郑琼陈静
但世辉 郑琼 陈静
[摘要] 课堂作为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必然要肩负起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中学阶段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厘清三个核心问题,即课程思政和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实施的前提在于对教材进行二次挖掘,提炼思政教育元素,以穿越式情境导入型、前沿科技过渡型、角色扮演型等多种课堂渗透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渗透
课程思政是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课堂作为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必然要肩负起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扩展和创新课堂授课形式,才能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厘清核心问题,指明育人方向
1.本质内涵:从课程思政到中学化学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着力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课程思政就是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健全人格融入学科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坚定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在推行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的过程中,要实现全学科覆盖,将中学化学课程思政变成中学阶段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分支,即在课程思政的大框架下,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挖掘化学学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这些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比课程思政这一庞大体系,中学化学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聚焦性更强,专指在中学化学学科中实施课程思政。
2.育人导向: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思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要素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设置,目的是改变传统课堂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要把关注点广泛分布于知识、能力、技巧、思维、品德等7个方面。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高校课堂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还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以课程思政為目的的教学改革。党中央多次提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扎实做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可见,课程思政是以高校为推行起点逐步过渡到中学阶段。从覆盖内容上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以此为依据,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中学化学课程思政应包含三种观念九个方面的内容(如表1),这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涉及的五个维度存在交叉和包含的关系。以核心素养第五维度“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为例,该维度与课程思政中的“科学精神”“政治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要的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两条线并重,而课程思政是在学科知识中渗透思政教育,更加注重育人;从育人功能上看,化学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二者有着相同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维度“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最亮灯塔,直接指向培养人的最核心部分,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综上,课程思政的推行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二者有着共同的育人指向,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二者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行课程思政不能盲目,要利用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指挥棒,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线来展开。
3.实施策略:从课程教学到思政教育。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最容易步入歧途的就是出现“两张皮”现象,即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脱离,为了凸显课程思政而漫无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应当注重两条主线并驾齐驱。一条主线是授业——化学学科课程教学,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吸收新的化学知识,形成新的化学技能。另一条主线就是传道——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点在于提炼化学知识中隐性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实现对接,将学科资源同化为育人资源,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盐一样,盐对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人不能光吃盐,吃盐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溶解到各种食物里面,自然而然地加以吸收。”在中学阶段,这些“食物”主要源于课程,就中学化学课程思政而言,化学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指引下对化学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再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序、有效地推动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教育。
二、二次开发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括必修(两册)和选择性必修(三册),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其中蕴含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如表2),重点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思政元素,为后续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做好准备,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丰富渗透方式,提升育人效果
在教材内容和思政元素建立联系的基础上,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将静态的思政元素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建立思政教育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很多,以如下教学方式为例选取教学片段进行呈现。
(一)穿越式情境导入型
情境导入的方式很多,有热点视频、趣味实验、科学数据等。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智慧,激发学生满满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穿越式的情境导入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借鉴了央视精品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采用当代学子和古代先贤对话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以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的單质”教学为例,教师扮演越王,学生穿越至春秋时期与越王对话,情境导入片段如下:
【多媒体展示】越国故里、西施故乡所在地诸暨,越王勾践在此休养生息图谋复国,每天手持越王勾践剑习武自强。
【学生】越王,学生是来自2500多年以后的晚辈,来到此地,特向越王请教青铜剑一事。
【勾践】2500多年以后?你们那里也一样使用青铜剑吗?我带你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古人湿法炼铜的工艺,一边展示,一边继续对话。
【学生】从金属储量来说,我们已经探明自然界中的铁含量比铜含量要高很多,但是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铜却很稳定,能以单质形式存在,因此您当时多使用铜做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以铁质为主。
【勾践】你是说你们用铁替代了铜?我们也知道有很多铁矿石,但是无法提炼使用啊。
【学生】晚辈带您参观一下现代冶铁技术吧。
【多媒体】展示冶炼厂的生产工艺及化学原理。
通过这种古今穿越的方式,以金属(铜、铁)的冶炼为桥梁,建立学生与古代先贤之间的沟通,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老而又先进的冶炼工艺,在教授金属冶炼这些化学原理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受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也能使课堂设计显得更生动、更有趣味性。
(二)前沿科技过渡型
我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化学与材料相关领域,成绩尤为显著。借助这些前沿科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相关化学新产品新技术,开阔学生科技视野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以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同素异形体”的教学为例。
【教师】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石墨、金刚石等。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碳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媒体展示】中国科学院高鸿钧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可控折叠,相关成果发布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
【多媒体展示】在碳纳米管研究领域,我国科研实力也位居世界前列。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年轻科研人员首创新型高端合金材料“烯合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教师】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巨大付出。你们知道目前在这些领域非常厉害的青年科学家都有谁吗?
【学生】曹原,1996年出生,在石墨烯超导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在《自然》期刊已经发文6篇。
【教师】希望所有同学能够向曹原学习,肩负国家发展科技振兴的重任,未来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领域也能有所建树。
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前沿科技素材,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素材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果敢与聪慧,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大国自信和责任担当,早日树立科技报国之志。
(三)角色扮演型
角色扮演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在此模式下,学生被置于具体的认知情境中,实现了从“局外人”到“剧中人”的角色换位。在角色扮演型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承担起角色责任,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在新的角色体验中融入思政元素教育。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油脂”的过程中,笔者依据角色扮演型教学模式设计了一堂微课“你就是化学工程师”,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提示】各实验小组分到的有植物油、丙三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等试剂,还有必备的实验仪器。同学们现在的角色不再是学生,而是化学工程师,正在生产一款肥皂,同时还需要检验产品的去污效果,请各位工程师利用所学知识开始制备。
【学生活动】先讨论肥皂制备原理及方法,然后动手制作。不一会儿,各种奇形怪状、软硬不一的肥皂制作完成。
【教师展示】随机选取几块肥皂进行展示、评价,并提问:为何大家制作的肥皂千姿百态?它们的去污功能又如何呢?请大家继续验证。
【学生活动】各位“工程师”拿出抹布、旧衣服等,开始用自制肥皂清洗,大部分污渍很容易被去除,工程师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教师总结】肥皂形状不同,主要是大家对实验条件控制不当造成的,可见有机反应中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化学工程师在化工合成领域中的工作视频,带学生进入生产车间探个究竟。
教师把研究任务(制作肥皂)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很容易制出肥皂,该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但由于实验条件(温度、试剂配比等)控制得不恰当,肥皂的外形和去污效果就有所差别,在后续清洗污渍的时候学生会深有体会,从而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条件对产品的重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由学生到化学工程师的角色转变,在制造化工产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化学学科和化学工程师的魅力,同时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和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方向性要求,化学课堂是落实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主阵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首先应该厘清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与本质内涵,进而以教材的二次开发为备课重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并借助课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与此同时,应当拓宽教学方式,包括穿越式情境导入型、前沿科技过渡型、角色扮演型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破除课程思政的“孤岛效应”,有效改善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两张皮”现象,实现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吸收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湖北省2022年基础教育优秀改革实验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JG2022105)和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JB35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12(03).
[2]李苏贵,曹旭琴,王伟群.中学化学课程思政内容特征及渗透方式的研究[J].化学教与学,2021,10(08).
[3]顾晔.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实现高中化学三维目标中的独特作用[J].化学教育,201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