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

2023-05-30洪敏

当代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

洪敏

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人们逐渐重视起学生的身体健康。而田径训练,则是一种强健学生体魄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如若盲目进行田径训练,不重视其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科学性,就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不但无法让学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会让学生的身体出现一些后遗症,影响其身体的成长。本文将重点阐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控制策略。

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体育课上的体能训练。合理的田径训练强度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反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初中体育田径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初中生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方面的需求,这样教师也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学校办学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经过实际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受到了来自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思想上面的限制,这也就导致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另外,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也是非常落后的,并不能够满足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需求。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训练的时候,常常会由于训练方式的过于单一或者是训练内容的传统,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田径训练的兴趣也在不断的下降。除此之外,教学设施的限制也使得教师训练更新的速度越来越缓慢,并不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较适合学生在进行推进训练的时候常常都不会给予这一因素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开展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并不能明确地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同时还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将教学的重心偏向了对学生的身心引导上。这样的状况也会整个训练期间课堂秩序的维持增添难度。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而言,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针对一些自身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训练的效果。

2 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因素分析

因为田径运动是比速度、高度、远度的竞赛项目,所以其训练强度、训练量都是大强度,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要求较高。初中体育教师想要提高田径运动成绩,必须要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切忌将专项训练与心理训练分开进行。在没有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的情况下,即使学生们都拥有着强壮的身体素质,出色的身体天赋,也很难取得出色的成绩。另外,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成果的因素比较多,如:学校因素。体育教师并非从专门的体育学校毕业的,学生无法进行专业的、正规的田径训练;体育教师对田径知识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在训练方式、时间、强度、质量等方面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田径训练教学不佳。学生因素。田径运动的训练安排包括日常基础的力量类、跳跃类、耐力类训练。上述三种类型的训练方式,都具有持续性,只有长期、高质量坚持训练,才能初显田径训练效果。但是,当下中学生们缺少挫折训练,没有形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畏艰辛等优良品质,反而养成了拖延、懒惰、敷衍了事等不良品质,他们难以承受高强度的田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始终无法做到竭尽全力,导致部分学生的身体潜能尚未被充分挖掘。

3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关系

初中体育教师想要提高中学生们的田径训练水平,需要先看清速度和效率是影响田径训练强度的真相,认真时间和距离是影响田径训练量的事实;之后想明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关系,尽可能掌握训练强度、训练量的增减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情况,认真归纳总结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协调、科学的安排来把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多的训练量、过强的训练强度,会让学生变得“麻木”、如同重复机械动作的流水线工人一般,也会让学生的身体受伤;低强度训练、过少的训练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难以提高学生专项训练能力。只有训练强度、训练量皆适中,才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田径训练水平。

4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拟定原则

4.1 保护性原则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对学生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开展任何形式的训练,都要确保安全第一。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专项的田径训练前,教师需要先了解训练方向、强度、时间等因素,之后了解班级内学生们多维素质能力、身体天赋,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在力量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训练中的保护措施,进而降低学生训练受伤的概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训练强度,训练初期教师不要轻易采用杠铃负重练习的方式,可以先采用俯卧撑练习的方式,有目的性的降低初中生身体机能的损伤。

4.2 干预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师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日常训练中,以观察、交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用暖心的、激励的、易引起共鸣的话语,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带领学生走出懈怠的状态,舒缓低迷、紧张、焦虑情绪。只有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变化趋势,才能在一次一次的行动中,积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强大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通过提前、及时、事后干预等方式,来降低心理压力、不良情绪等因素对学生训练效果的影响,让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4.3 适度性原则

不论是进行基础训练,还是进行专项训练,教师都必须要控制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比例,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也就是说: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务必要确保训练量的合理。如:速度训练时,教师们比较喜欢短距离变速跑、100米加速跑等练习方式,求得速度与效率方面的突破。通常情况下,速度训练的总距离为500-800m。在进行100m加速跑训练时,让学生全力以赴跑步,多数学生的训练量为2-4个往返,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速度感和爆发力,但是易出现训练损伤的情况。同样是100m加速跑训练内容,教师采取中等强度的训练方式,将100m拆分成两段,前80m要求学生速跑,后20m要求缓跑,学生可以进行6-7个回合,这种方式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体力情况,不会出现累到不想说话、旧伤复发等情况。只有教师真正掌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度”,才能更好地控制学生们的训練负荷,使其处于稳定状态,以便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5 合理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措施

5.1 提前摸清学生身体素养,不同体质分层制定教学计划

不同性别的学生体格不同,不同个体之间身体素养也有差异。教师不可对所有体质的学生设置一样的训练强度,而要提前摸清班级每个学生的身体素养,不同体质分级分层制定教学计划。摸清学生身体素养有多种方式,第一,可通过提前与家长线上沟通或线下家访的形式,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养。第二,可在制定训练计划前进行一场体能摸底测试,实际了解学生的身体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测试内容要尽量全面立体,涵盖多个维度。例如,提前收集记录学生身高、体重、体脂以及肺活量等基础数据,体脂率能一定程度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后期通过对比数据也能直观反映训练效果。同时,进行5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等不同长度的跑步测试,记录学生的所用时长和身体状态等。还可测试学生跳绳能力,记录单位时间内跳绳个数等。通过不同维度的测试,全方位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养,量化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根据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分层分级训练。

例如,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可统一进行呼吸方式的训练,但对耐力跑的运动目标,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指标分成三个维度教学,身体素养较差的学生可制定短期完成400米跑的目标,身体素养稍好的学生可定800米目标,身体素养非常好的学生可定1000米甚至更高的目标。每个学生的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身体素养有了较大改善,可往上提高一个目标,如此才能对每个学生针对性教学,不至于让身体素养好的学生觉得训练太过简单,也不会让身体素养较差的学生觉得难度太大,心生倦怠。

5.2 层层递增田径训练难度,不可一下将强度拉满

有些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会一下给学生定一个强度很大的目标,直接开始并没有考虑到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平常缺少体育锻炼,身体素养不足以支撑立即进行稍高强度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在摸清学生身体素养的基础上,合理定制不同学生的训练目标,且每个层级的学生也需层层递增地提高训练强度,不能一下将强度拉满。可以以一周或两周为限,第一阶段用稍小强度的训练让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在进行一周之后,可以对第一阶段的训练效果量化打分。如果学生逐渐进入状态,第二周可适当增加强度,如果学生身体素养还是较差,可将第一阶段的时间适当延长。通过分层分级分阶段,每个阶段对学生上一阶段的训练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参考量化的结果,及时增减训练强度,这样才能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最合适的训练强度。这一过程可能出现有学生进步较快,有学生进步较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进步的学生肯定,进步不分大小,只要进步就值得肯定。通过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更有训练的热情,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加强训练,从而更快向下个目标迈进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训练时,不能一下将所有学生的目标高度定为1.4米,这对身体娇小和身体素养不好的学生来说,可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也很难达成。如果一开始就让这类学生以此为目标,那学生一定不会努力尝试,因为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养和身高等硬性指标先定多个不同的小目标,如0.8米、0.9米、1.0米、1.1米以及1.2米等,层层递增,在完成了一个目标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努力。这样学生既能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也能有向下个目标奋进的拼搏感。在这样有梯度的目标设置和阶段训练中,学生把每一个小目标当做一次闯关游戏,更能让学生拥有自主训练意识。

5.3 正确认识自己极限,科学合理的训练

教师应该明白,初中体育课的田径训练,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极限。人体拥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些自我保护机制通常为无意识的发生。部分自我保护机制可以直接从人的外观上直接看出来,而部分保护机制则需要人们的仔细观察。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样重要。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就应当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触发了保护机制。

比如,“体育与机能发展”一课,教师在为学生发布田径训练任务之前,就可以学生讲述,身体都由那些自我保护机制,并且与身体的机能相互结合。在学生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如若学生的身体呈现出不适的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学生,他已经出现了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要让学生认识到,当自我保护机制出现时,自己的身体就已经发出了警报,就需要让学生自行调节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休息与放松,而并非对这一反应视而不见,甚至归咎于自己的体能较差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极限,进而以更为健康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提升自己的体能、强健自己的体魄。

5.4 引入科学仪器量化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要想科学的定制训练强度,科学仪器的辅助很有必要。从初次的身体素养考核就需要相应的科学仪器,如身高体重仪、肺活量测试仪以及体脂率测算仪等来记录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后期的体育课堂上,也可能会用到例如血压计、心率测算机等仪器来及时的监测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每个阶段的测试中,也需借助这些仪器量化训练效果,看訓练是否有效、强度是否需要调整等。最直接的数据就是学生的身高体重和体脂率,体重下降或体脂率下降,则训练有效,继续有序推进。例如,学生在初次测量体脂时,体脂率为30%,属于肥胖体质,但经过一个或多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体脂率降到了25%,那训练就是非常有效的。除了看体脂率外,还可看学生的肺活量或对比学生进行400米跑时所用时长,如果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用时明显减短,那也说明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反之,如果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各方面指标还无明显变化,那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或者更换训练方式。这样通过仪器的辅助,每一阶段的训练成果都可量化,方便教师及时调整,选择最适中的训练强度,帮助每个学生用最优训练强度,收获健康体魄。

6 结语

总而言之,田径训练能够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并非是绝对的,只有更为科学的训练方式,更为合理的训练量,才能保障田径训练的切实有效,强健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体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de身体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