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李建芳黄卉卉陈龙李飞张阳阳邢淑婕
李建芳 黄卉卉 陈龙 李飞 张阳阳 邢淑婕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而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途径。课程育人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抓手。
不同的教育理念下会形成不同的育人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其特色在于:学习成果和目标明晰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评估多维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预期学习成果,并最大限度地展示。
本研究以酿造酒工艺学课程为例,在OBE教育理念的导向下,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五个层面,构建“一中心六驱动”新理念,明确“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三段、四协、五合”的“PBOPPSS”教学模式,搭建“多元评价,多维评价,多方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育人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以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传统育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内容包括酿酒微生物以及葡萄酒酿造、啤酒酿造和黄酒酿造等多种酿造酒,且每部分内容又涉及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内容,知识面较广。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并且教学内容更新不太及时,没有将最新科技成果及文化产业动态等渗入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的联系不紧密,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生明显缺乏自我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等能力,课程目标达成度不高。最重要的是,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认为学生就是学知识,忽略了素质教育和隐形教育,造成“唯知识论”,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健全的人格修养,无法适应新时代高等本科教育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2.以“注入式”传授知识为主,教法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依赖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授和提问、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组成,学生较为被动,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得知识传授仍停留在“注入式”传授阶段,尽管采用了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手段,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平时作业,教师仅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却未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度剖析,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未给学生进行解析。因此,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个人基础和差异性以及能力总体水平,也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高阶思维能力。
3.考核偏重终结性评价,课程评价系统性不够,无法全面评价课程育人质量。传统教学中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考核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从成绩构成来看,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此种考核形式仍以试卷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更多关注考试结果,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动态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和价值观评价,使学生更多的关注书本知识,考试存在应付心理,无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深度学习和应用能力较弱,对课程育人质量的评价也不够全面。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
的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
1.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一中心六驱动”新理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美育教育、耕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教育、思政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为驱动的“一中心六驱动”新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案和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及价值体系相统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良性引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生物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食品从业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操等。
2.明确“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动态优化教学内容。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提高发酵酿造人才的专业素养,我们在酿造酒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秉持“宽口径、厚专业”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方法论和灵活的应用能力等多种素养,同时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的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酿造酒工艺学课程开课较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和理解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工艺流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基本成分分析等知识。同时,在就业和考研的双重压力下,学生难免有些疲于应付,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其更加贴近时代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和互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为此,对于学生已经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点,比如啤酒酵母扩大培养、传统发酵罐结构和工作原理,酵母特性及繁殖方式、酵母菌的营养及代谢等,教师不再重复讲解,仅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对于酿酒行业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大型酿酒工厂的设计及建设、新建企业自动化大罐发酵工艺流程及设备、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作用和管理等重点知识,教师会着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紧跟行業发展趋势,熟悉前沿技术,培养他们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灵活创新教学模式。在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三段、四协、五合”(即课前认知、课中知识探究、课后知识拓展“三阶段”;主讲教师、助教、实验教师和企业教师“四协同”;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虚拟现实、理论实践“五结合”)的“PBOPPSS”教学模式(图1)。另外,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模块、生产实际问题和教师科研课题,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实验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材料准备和实验过程实施等任务。学生可在课内外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资源、中国知网、图书馆、虚拟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和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和项目任务,然后进行小组研讨、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互评、分享交流、撰写小论文,深度探究、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以主讲教师指导为主,助教、实验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协助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主导者转为教学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这种设计旨在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虚拟现实、理论实践“五结合”,以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程理论与实际生产的结合能力。
4.坚持学习成果导向,重构考核评价体系。酿造酒工艺学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坚持学生学习成果导向,构建了“多元评价、多维评价、多方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图2),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中,形成性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教师还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了新颖、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布置了一些思考题和有挑战度的习题,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终结性考核采用综合技能考核的形式进行,主要分理论考核和实操技能考核两部分,除了卷面考试成绩,还包括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课程思政考核成绩等,理论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操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实操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也会参与到考试命题中来,教师依据学生命题的难度、挑战度、新度、强度等给出成绩。
可以说,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考核贯穿始终,将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参与度、第二课堂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最终产品等通通纳入评价内容。相比于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形式,改革后的“多元评价、多维评价、多方评价”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达成度,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图2: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育人效果与质量评价
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酿造酒工艺学课程教学效果显著,课程育人质量大大提升。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平均为98.6分,说明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自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生产实践项目20余项,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大赛10余项,其中,学生作品“紫玉姝(桑葚酒)”在河南省首届饮料大赛(酒水类)中获一等奖,学生作品“豫风猕情(猕猴桃酒)”在河南省首届饮料大赛(酒水类)中获二等奖,学生参与撰写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学校教学督导组一致认为,“酿造酒工艺学课程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教学严谨,语言生动,有吸引力,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该课程还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被评为信阳农林学院“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该课程组也获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重点建设。
综上,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酿造酒工艺学课程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组通过多年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效果得到多方好评,育人质量有所提升。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譬如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够、教学内容趣味性不够、学科交叉内容的渗透不足、研究性和强实践性案例的开放性问题设计不够、课后探究性问题的深度和数量设置偏少、过程性评價标准不够合理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加以完善,以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基金项目:2019年度信阳农林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XJGLX10);2022年度信阳农林学院“酿造酒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项目(Kcszjxtd-2022-05);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593)。
作者简介:李建芳(1979-),女,山西长治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保鲜与食品微生物。
*通信作者:邢淑婕(1972-),女,汉族,河南舞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