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竞赛培养路径研究

2023-05-30孟蒹蒹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学科竞赛工匠精神

摘要:培育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任务,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高校这个重要阵地,而学科竞赛是磨炼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赛,能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文章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G高校的服装与服饰专业为例,深入探索如何推进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工作,以及如何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该专业在学科竞赛中注重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科创竞赛的有机融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与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凝练工匠元素,进行课程工匠教学的创新设计,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高水平科创竞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宣传榜样典型、工作量业绩点奖励、设立组织管理奖等系列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教师以及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构建良性循环的学科竞赛培养机制;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工匠”特色专业文化,工匠精神建设成效明显。服装与服饰专业实践成效可以为同类型高校学科竞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实践指导,最终达到“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兴产业人才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学科竞赛;赛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匠精神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2426;2021年度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市级计划——政策引导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激发校地合力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Z2021195

近年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这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引领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发挥“应用型”特色,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兼具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愈发受到欢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传统知识和技能传授已无法满足对创新实践人才的需要,学生需要在专业竞赛、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甚至引领行业领域创新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适应时代所带来的大变局,发挥校政企合力作用,转化单一的培育方式,形成多种多样有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1]。因此,如何将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 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优秀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也应围绕这个定位展开[2]。在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中,采用赛教结合,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才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3]。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能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如沟通协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等。并且通过现场比赛,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性。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学科竞赛与工匠精神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教学环节知识结构单一,赛教融合不够紧密

实践性课程虽然加大了力度,但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大多数走马观花,没有结合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等环节规划专门的实践课程,以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讲授实践内容,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否则容易产生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内涵培育脱节的问题。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目前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中常有“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导致与实际制定的培养方案产生矛盾[4]。

3.2 缺少拥有工程背景和指导学科竞赛经验的师资力量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高校这个重要阵地,而学科竞赛是磨炼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具备大赛指导经验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有些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新进青年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等教学误区,需要积累多年的学科竞赛指导经验;此外,新进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跨学科基础、实践经验,以及参与社会创业、企业管理与运营等经历。因此,具有参加或指导各类学科竞赛经验的教师成为实践师资队伍中的“香馍馍”。

3.3 竞赛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综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比较齐全,涵盖文、理、工、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专业门类较多,由于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及学科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学科竞赛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的要求对待每个专业,那么必然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学科竞赛管理需要适度细化分级管理。此外,随着创新创业工作形势的变化,规章制度和奖励机制过于陈旧,学科竞赛相关制度需要及时更新,出台具有导向性、激励性的学科竞赛指导文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4 工匠精神融入学科竞赛管理的培养路径

江苏省G高校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特色鲜明,积极推进“一专一品”建设,其中服装与服饰专业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科竞赛管理的体系构建中,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教融合、校园活动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工作,储备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4.1 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推进赛教融合、专创融合,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提升其专业能力。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打破课堂与实践场所之间的界限,将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培养充分融合;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典型案例库,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创造“做中学、学中做”实习实训平台,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应结合学科竞赛目标要求,设置专门的竞赛课程,将工匠精神等精神文化素养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在竞赛课程教学中锤炼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文化素质。

服装与服饰专业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开设以学科竞赛为教学体系的公选课,设置相应学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比例(不低于30%)。依托学科竞赛,将大赛项目融入“一专一品”课程中,将专业课程与选课形式相结合,分层培养、分层级建制,建立学科竞赛梯队,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该专业近3年已获得1项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校企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39门,校企合作完成2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教学团队参与完成《雪地靴》国家标准一项,主持完成“裘皮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0年度获江苏省轻工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雪地靴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2年度获首届中国皮革协会科技成果应用三等奖。相关成果的新材料应用均体现于课程产教融合教学中。

4.2 建立高水平科创竞赛“工匠”队伍

学生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实践平台培养工匠精神。大一学生作为储备力量,通过课程教学参加校内竞赛,实现“人人参与”,没有参赛资格的限制,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二学生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好中选优”选拔重点团队,通过学长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实现新老队员的有机交替;大三重点团队作为主力竞赛团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付诸实践;大四团队将前3年的学科竞赛成果与三大创新赛项目相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使专业技能竞赛形成常态化教学,激发了学生“比、学、赶、帮、超”的激情,逐步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院外“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充分发挥院内“传帮带”作用,形成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服装与服饰专业中拥有校企联合参与教学的10人课程团队,校内有以皮具服饰研究所为支撑的服装与服饰材料综合实验室,校外拥有8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团队中有“中国轻工大国工匠”1人、“江苏轻工工匠”1人,一直致力于本课程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践。

4.3 建立三级奖励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树立挑战意识。通过宣传获奖学生事例,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体现其价值。营造科创竞赛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常态化开设工匠大讲堂,邀请科创竞赛获奖榜样人物或校友进校园;学校在教学场所利用大屏滚动播放荣誉榜和获奖学生的事迹,在每年科技文化艺术节宣传榜样典型,通过宣传使竞赛团队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形成“以赛促学”的氛围。

增强竞赛教师团队的积极性。G高校出台、修订《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加大学科竞赛奖金奖励力度。以榜单竞赛类国家一等奖为例,修订后的奖励为6万元/项,修订前的奖励为0.5万元/项,相差12倍;另外,取得竞赛预期获奖成果的项目,给予教学工作量业绩点奖励。激励政策不仅让教师获得了工作上的成就感,而且增强了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更是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学科竞赛除了教学以外,还需要管理团队的协助,只有这样才能让竞赛更加规范,竞赛组织环节更加顺畅。为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组织学科竞赛管理的积极性,设立组织管理奖,组织单位以此为指挥棒,激励各专业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体系中,发掘学生资源、建立团队,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4.4 建设工匠精神引领下的科创竞赛育人文化阵地

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服装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学校在服装工匠培育示范基地举办专业学科竞赛,开拓企业与学校协同探究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产、学、研、训、培、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提高专业就业率,为学校和行业挖掘优秀的设计人才。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工匠”特色专业文化,如举办“皮具文化节”,展示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成果和学科竞赛获奖成果;邀请行业工匠进校园,让学生亲身体会大国工匠精神。

该专业在学科竞赛中注重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科创竞赛的有机融合,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通过凝练工匠元素,进行课程工匠教学的创新设计,工匠精神建设成效明显。重视校企协同制定课程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模块、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企业实战项目,如在“纺织面料”部分融入产教融合企业生产实践,着重阐述各种纤维的形态、服用性能及其识别方法;在“裘皮与皮革材料”部分通过合作企业现场授课,重点介绍天然皮革品质和性能的非均一性特点,进一步为服装的设计、生产提供合理的支撑。

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结合专业生产实践,合理融入劳动教育目标,成立皮具与服饰研究所,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完成的“依托皮艺工坊,融合专业的劳动教学实践”项目荣获江苏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其产教融合成果中,有6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入驻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近3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铜奖1项,江苏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2021年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鞋类设计师)国赛中获银奖,全国排名第5;在2021年“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省赛中获特等奖。

5 结语

在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注重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注重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和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中。高校应坚持赛教融合,“赛中学、学中赛”,锻炼、培养能够融入社会、适应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赛引才、以赛聚才”,提升新兴产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冬,陈晓.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97-98.

[2] 公楷鑫,张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传帮带”理路[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47-151.

[3] 趙洁婷.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学生能力及工匠精神培养[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247-248.

[4] 金双玲,金鸣林,朱敏涛,等.从小处着眼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引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30,77.

作者简介:孟蒹蒹(1981—),女,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学科竞赛工匠精神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