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创新探索
2023-05-30常文慧
常文慧
[摘 要] 新文科的提出标志着文科教育进入了创新发展新阶段,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使命,加快创新融合,满足世界、国家和社会需求,将理念转型、技术革命、方法创新有效应用于教育中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校英语教育迫切需要实现国际化发展,借助新文科建设的东风破解现阶段英语教育存在的困境。从新文科内涵解读入手,尝试分析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创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终提出高校英语课程创新的具体路径,期待将新文科理念真正与英语课程创新理念融合,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 键 词] 新文科;高校英语;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149-04
一、引言
新文科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针对文科教育发展改革提出的创新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将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成果全面融合,期待有效突破传统文科的固化思维模式,实现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共享协同,由单一性学科导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需求转变,构建起立体化的文科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提升国家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既是新文科建设的需求导向和发展方向,又是文科教育发展的契机,更是文科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教育部在2021年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这标志着高校开展新文科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现代技术与专业学科融合、其他学科与相近专业集群,为高校英语课程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并指明了具体方向。高校英语教育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积极接轨世界和时代,融合新兴技术和其他专业,实现理念、领域、内容、方法的全面创新,积极回应新文科发展要求的同时更好地融入新文科专业,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借力强本和创新发展的目标,保证英语教育在时代育人和民族复兴进程中扮演好服务角色。
二、新文科内涵解析
美国西拉姆学院在2017年正式提出了“新文科”概念,强调重组传统文科学科,强化文理交叉,在语言、哲学、文學等学科之中融入新技术,促使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新文科建设强调真善美等大学精神的重新回归,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思考者与实干家。“新文科”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它在传统文科内容基础上完成文科专业之中各种课程的组合和重构,构建起文科与理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新格局,有效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理的能力。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高校学生将在未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性需求。学生既要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又需要将专业知识交叉应用,客观表现能力和主观思考能力同等重要。传统文科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了主观思考和主观表达的意愿和习惯,却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环境。新文科强调高校文科专业规划要全面统筹和科学布局,彻底打破长期延续的思维模式,深度挖掘文科知识与技能的社会性应用价值。高校文科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社会环境和教育形势的改变,准确理解新文科理念,主动选择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途径,帮助高校学生逐渐具备客观表现能力和融合整合思维,真正成长为能够在社会中具有更加突出作用的文理兼修型实践人才。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创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与社会需求奠定创新基础
信息技术革命引领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传统业态的运行机制和分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透于传统产业,促使各行各业加快了变革步伐。高等教育中的数学、物理、生物等传统理工科专业开始逐渐与新学科相互融合交叉,新工科格局的形成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使国家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我国已经真切体会到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于是,跨学科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需求。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重点,教育内容长期保持不变,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会出现知识、技能已经落后的尴尬局面。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更加及时,英语学科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能够满足国家需求且具有较强交际交流能力的新外语人才。新文科充分满足了国家和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在市场和社会需求导向下全面打破长期封闭的教育形式,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打破,文理交叉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育创新既是教育机制的创新,更是社会变革的体现,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中都将树立新的典范。新文科的发展要求英语学科教育更好地显现出自身价值,在市场与社会需求下寻求发展突破,实现思想层面的变革,确保高效英语教育能够保持高速的国际化发展。
(二)认知学习理论提供创新保障
科学的教育理论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切实保障,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同样需要充分的理论基础保证创新活动兼具方向性和有效性。英语教育既能够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能够为新文科教育理论提供实践环境。高校英语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新改革需要有效凸显跨学科特性,学习主体和教育主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认知学习理论是英语教育创新的理论保障,该理论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后逐渐成熟。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存在明显的差异,英语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心理教育、科学教育和语言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升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进入21世纪后,认知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学术界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特性,教育需要调用不同学科知识基础并强化相互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认知学习理论实践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英语课程的创新可以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实现心理学、英语认知、英语专业和跨文化交流的全面融合。因此,认知学习理论为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英语课程创新提供了理论保障。
(三)思维创新资源交叉亟须落实
新文科理念已经在高校教育环境中逐渐渗透并产生了积极回响,但很多高校依然未能深入探究新文科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新文科理念最终流于表面。高校英语课程依然普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文本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并进行考核,却很少清晰而全面地设计实践内容与实践流程。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虽然意识到学生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是反复堆积学习和练习次数,并未指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探究分析,学与思的碰撞缺失导致教育效果与新文科追求相去甚远。高校英语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未能投入充足资源,未能构建起真实的场景,学生缺少检验成果和创新思维的环境,新文科思维创新和英语思维创新迫切需要得到落实。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通过文本资源整合、英语项目合作、图书馆和实验室英语活动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英语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但是在学科资源与新文科资源整合方面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速度缓慢,教师需要合理调配学科资源,为学生设计个人实践项目,整合资源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例如,学生在英语实践中经常面临着英语文化的民俗习惯识别和把握困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社会实践,主动接触多学科内容,了解不同场景和不同环境下对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表达,这样才能够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根据对方的身份背景以及轻微反应做出准确判断,充分展现个人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应对举措。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拓展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实现多学科资源的全面交叉,构建起系统化的教育认知和教育机制。
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实施路径选择
(一)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复合人才
新文科建设行动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高校需要围绕新文科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依据展开深度分析,准确把握阻碍新文科改革实施的主要因素。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深度把握新文科建设的具体途径,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科学文化与人文科学有效融合起来,打破英语教育边界的禁锢,加快文理交叉的速度,在不同学科之间构建起对话、交流和融合的新机制。信息技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英语教育同样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利用海量数据和智慧化手段精准而深入地分析新文科理念及其在英语教育的具体应用途径,用理工科的技术手段引领英语教育的发展范式,以英语课程的人文思想武装理工教育的价值趋向。高校英语课程要在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寻文理融合创新的具体化方法和思路,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该在教学管理之中强化新文科理念和理论的培养和传达,引导和激励英语教育工作者加快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创新步伐,逐渐形成国际化、智慧化和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理念,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高校英语课程目标的复合性与应用性特点,真正将英语与理工、社会、文学、经济等科学整合起来,奠定英语课程创新的基础,确保教学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
(二)优化内容设计,搭建融合资源
新文科的全面推进有效拓展了高校英语教育的覆盖面和涉猎范围,使英语教育成为重要的育人角色。高校学生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发生了改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适应和接受能力持续增强,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文字,依托多种途径传播的电子资源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并丰富学生思维。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基本学情,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瞄准具有时代气息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资源,从历史、文化、科技、经济、政治、人文等领域挖掘出具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资源,根据教育主题对这些资源做出科学的划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剖析自我并认识世界。教师在教学素材的挖掘和运用过程中需要尝试通过文字、语言、图片、視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育资源,这将让学生感觉更加新鲜和直观,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与学习特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侧重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同时还要坚定学生的价值观念,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政治体制的对比过程中能够发现中国文化、制度和路线的优越性,而教师利用跨学科教育资源可以向学生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的伟大成就,科技、工业、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均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而学生也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对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挖掘和运用跨学科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保持灵活多变的思维,从众多内容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尝试用英语去表达、交流和深度挖掘,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度理解学习资源的深层内涵,建立起英语为主干、多种资源为枝干的知识体系,逐渐成长为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混合教学
1.文理信息交叉
英语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英语课程,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非常突出。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习得的规律,而且要掌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点,依托丰富的资源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领学生去探索和认知世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理解,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交流。学生通过英语学科能够了解新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最先进的理工农医科学技术,实现跨文化的交流、思辨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英语课程的价值。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挖掘教育资源并精心设计,剖析学生的专业特点,将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征有效结合利用,可录制微课并通过邮箱、微信、信息平台等途径推送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或链接在网络中探究专业的发展前沿。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展开深度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在线下课程和课堂之外均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线上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关注学生广泛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疑难困惑,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仅能够破解学习难点,更能够拓展知识覆盖范围,强化交流对话能力与思辨思考意识。为了更好地检验与判断学生的文理信息交叉学习成效以及混合学习效果,教师在每个学期都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围绕某个单元主题以及本专业学习内容开展探索活动,通过检索资料、阅读文献、调查访谈、信息汇总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重点关注英文咨询内容,最终以书面报告、课堂讲座、PPT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项目小组可以对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进行评价,而小组外同学以及教师则对小组给出评价,最终获得项目完成平均分并纳入平时成绩统计。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是新文科建设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更是英语课程创新的关键。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技术水平,保持对信息技术的高度关注,加大对人工智能、学习分析、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发挥技术在大学英语课程创新中的媒介作用,利用互联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优化设计课堂开展多模态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引导。混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创新课程,更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独立且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这也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提供导学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以便统筹规划学习过程。教师在英语课程中应该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學习策略。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并给予学生指导,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资料供给者和学习促进者,确保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英语课程学习,不断地成长发展,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混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短板。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充分体现出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以及课堂改革的深层需求,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方法,多种方式的融合互补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教育效果。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课本挖掘和整合素材,依据语言知识、文化背景、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维度制作微课,根据教学大纲计划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微课学习,接受知识并自主消化,利用学习平台预习课文。小组成员需要提出问题并展开充分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收集汇总传递给教师,教师据此展开线下课程设计和教学,这可以有效改变线上和线下教学割裂的状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线上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在后续的任务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内容。
五、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主动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英语课程创新时不我待,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全面筛选交叉资源、加快技术方法应用,为新文科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银玲.新文科背景下“英语+航空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J].管理工程师,2023,28(1):67-71.
[2]曹瑞斓,谢佳丽.新文科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1):145-149.
[3]郝俊丽.新文科背景下基于“产出导向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2(24):132-134.
[4]杨欣.新文科背景下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课程思政教学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5(6):94-99,105.
[5]蒋高行,梁亚敏,林枫,等.新文科视阈下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局限性以及发展途径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10):111-112.
[6]历晓寒.新文科视阈下农业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5):45-47.
[7]孟庆楠,罗卫华,曾罡.新文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海事大学海事特色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外语,2022, 19(5):4-12.
[8]胡伟华,张睿.新文科背景下特色工科院校学科交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纺织服装类特色工科院校为例[J].中国外语,2022,19(5):18-23.
[9]王傲霜.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与建设:基于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8):37-38.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