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3-05-30葛淑娟

学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美术应用策略

葛淑娟

摘 要: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美术课堂中的“教”与“学”脱节情况较为明显,教师没有结合学生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及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学习动机持续减弱。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组织协作探究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够高效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协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任务驱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3-016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53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结合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协作逐步完成任务。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合理设计有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加强交流与协作,高效掌握美术知识,形成关键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内涵特点

具体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转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任务实施资料搜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在探索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同步掌握相应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任务,涵盖任务情境设置、学习任务呈现、合作学习探究、成果展示评价等环节。在任务驱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负责任务设计、指导协助等工作,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中心,负责具体执行和完成任务。其中,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需具备可操作性以及目标性等特点。可操作性指的是任务难度与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相符合,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参与进来。目标性指的是学习任务要与教学目标与内容相贴合,学生通过探索与完成任务,能够掌握课程重难点知识。

(二)应用意义

1.激發学习兴趣。现阶段,很多美术教师采用语言讲述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够被动聆听与接受知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可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学习任务整合理论知识,以任务探究、协作讨论等替代以往的知识灌输,可显著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持续改善美术学习效果。

2.培养学习能力。过去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传输知识,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学生要结合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开展资料搜集、思考探究、讨论协作等活动。学生通过深度参与和探究,能够形成相应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

3.培养协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美术教师没有向学生提供协作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导致班级化教学的意义丧失。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深入交流,协作完成任务,可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任务情境

情境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创设适宜的任务情境,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显著改善任务驱动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重视任务情境的创设,在趣味情境中融入知识任务,向学生直观呈现知识主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课时主题与重难点知识,产生探索任务的兴趣。

1.多媒体导入情境。多媒体的直观性较强,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入图片、视频等元素,结合课时教学内容与任务主题,提前搜集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直观呈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待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后,教师适时地引出新知内容。

2.生活经验导入情境。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理论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而通过结合知识理论和生活经验,能够增强知识理论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因此,美术教师可提前分析课时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抽象知识,依托具体真实的生活案例导入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习任务的探索与完成。例如,在学习《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为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标志的设计特点及艺术魅力,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常见的标志,快速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之后,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提供更多的标志。

3.趣味故事导入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因此,美术教师可提前搜集关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故事,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利用故事增强新知导入的趣味性。

(二)组建任务小组

任务驱动教学一般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及协作探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为顺利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先要组建任务小组。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对班级同学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依据6-8人的标准划分任务小组,引导组内成员加强交流与协作,充分展现各个组员的才能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划分形式方面,可采用自由组队及教师划分的方式。前者是让学生自主结成小组,由于学生优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同学,小组往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后者是由教师结合各个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分组,可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处于均衡状态,有利于发挥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作用。美术教师结合班级情况灵活划分小组后,需带领各小组分配成员角色及职责。通常情况下,采用小组投票的方式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结合学习任务及组员情况,科学划分各个成员的职责任务。如小组长主要发挥监督、协调职能,统筹负责任务探究活动的整体推进;有的组员美术功底较好,可让其负责绘画;有的组员动手能力较强,可让其负责动手实践。通过划分成员角色及职责,能够保证各个组员皆参与进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美术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课时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合理设计与布置适宜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学习全过程中贯穿,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在顺利达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高效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美术教师要利用若干个任务划分教学内容,串联课堂教学,引导各小组通过学习探究与交流协作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探究学习知识技能,协作解决任务难题。为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效果,美术教师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主线任务及子任务。

1.任务结构的逻辑性。美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充分关注结构的逻辑性。一方面,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围绕主线任务设计具备难度梯度的子任务,有效衔接各个子任务。另一方面,主线任务与子任务之间需具备内在逻辑,利用多个子任务分解主线任务,引导学生依次完成若干个子任务,顺利达成此节课的教学目标。子任务共同组成了具备逻辑性的任务链,依托任务链对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设计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风景写生透视原理知识及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描绘校园风景。基于这一目标,美术教师可将“描绘校园一角”作为主线任务,围绕主线任务设计多个子任务,包括“欣赏《村道》等作品,分析画家如何表现画面空间”“展示采用平行透视及成角透视等技法的作品,思考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作用及运用方法”“依据线描写生步骤及平行透视规律,创作校园一角为主题的作品”。

2.任务内容的可操作性。为顺利推进任务探究活动,美术教师要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介绍任务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任务探究目标及实施要求,避免任务内容过于抽象。同时,美术教师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美术基础及学习能力,精心控制任务内容的难度,过难会让学生丧失美术学习自信及热情,过易则无法让学生产生成就感,逐渐减弱学习动机。

3.任务设置的信息化。美术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对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近些年来,初中生已普遍使用信息技术,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要在任务内容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高效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广而告之》一课时,结合此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将“设计创意海报”作为主线任务。在设计子任务时,可融入信息化元素,如“利用网络搜集具有创意的海报作品,分析作品的优势及不足”“尝试运用已掌握的图文编辑软件,设计电子版的海报作品”等。

(四)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方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美术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后,需结合任务类型及难度,组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任务涉及的知识性问题。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再介入指导,避免过于干涉学生的探索过程。为提升学生探究效率,教师可在任务探索活动实施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避免学生在无用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此外,初中生活泼好动,很容易出现分神、偏离主题、扰乱秩序等问题。因此,美术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控,引导学生认真遵守制度,避免出现大声喧哗等情况。同时,要做好巡视工作,动态了解各组学生的实际进展,及时解决学生协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一些學生出现激烈的争论,长时间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可及时介入,向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部分小组的讨论偏离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回正轨。

(五)展示任务成果

各小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后,美术教师要引导小组代表采用海报、绘画等形式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探究思路及方法经验。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观察成果作品,从创意、技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学习其他小组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可以得到显著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其他小组的作品,能够进一步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及欣赏能力。

(六)实施任务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够对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帮助教师持续改善任务驱动教学效果。

1.评价内容。为保证任务评价的全面性,美术教师要合理设计评价内容,避免单单利用最终的成果作品评价学生。在小组评价方面,可从小组分工合理性、交流通畅性、任务完成度以及成果展现创造性等角度进行评价。在个人评价方面,可从课堂参与度、小组职责履行情况、美术知识与技法掌握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

2.评价形式。如果单单由教师进行点评,则无法获取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难以发挥任务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美术教师要综合应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切实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学生自评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指标,客观评价自我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后,各小组开展内部评价,从组员分工、完成思路、各组员参与深度等角度评价团队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互评指的是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各自的作品,详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相互评价中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教师点评指的是教师客观评价所有参与任务的小组,从专业角度点评各小组展示的成果作品。同时,总结此次任务探究中形成的经验和产生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方针,与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通过在美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造精神以及协作能力,更好地达成课程育人目标。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现状,综合分析班级学情,科学组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鑫.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发展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8).

[2] 马通.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2).

[3] 高钰涵,高明伟.中学美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以陶艺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

[4] 谭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5).

[5] 戎露.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促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J].新课程评论,2022(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初中美术应用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