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求导向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3-05-30刘玉梅于晓丽陈君豪李万伟李晓红
刘玉梅 于晓丽 陈君豪 李万伟 李晓红
[摘 要] 为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潍坊医学院依据近几年该专业办学经验,开展基于岗位需求导向的胜任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人才需求评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改革效果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实施方法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关 键 词] 岗位需求导向;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89-04
潍坊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设置于2014年,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21人。目前的人才培养按照我校2014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均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1]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评价、分析,找出我校目前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兼顧人才培养者、人才需求者、家长、学生四方利益的前提下探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以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果,为我省乃至全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模式。
一、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需求评估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员17人以及学生家长2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岗位需求和学生家长的需求,选择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2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深入访谈
本研究利用参加教材编写会、学术会议等机会,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微信语音等多种途径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员17人及学生家长2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形成了初步的人才需求评估结果。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岗位需求
参加访谈有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9人。归纳整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主要培养公共卫生领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具体体现在理化检验操作能力、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力、分子生物学检验操作能力。(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要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具体体现在科研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上。(4)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具体体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采样、应急检测技能的提升上。
2.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岗位需求
参加访谈的专家有烟台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潍坊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共4人。归纳整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传染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包括传染病病原学、传染病诊断学、传染病预防等重点内容,以适应学生将来人员卫生检疫、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货物卫生检疫等岗位的工作需求。(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国际、国内卫生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以适应将来学生在口岸卫生监督等岗位的工作需求。(3)重视对该专业学生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生将来在国境卫生检疫等岗位的工作需求。(4)强化学生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包括理化检测能力、微生物检测能力、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等,掌握常见大型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适应学生将来在实验室检测岗位的工作需求。
3.第三方检测机构岗位需求
参加访谈的专家有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潍坊天元地泰检测公司,共4人。归纳整理第三方检测机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三方检测机构看重的首要条件是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特别是理化检测能力,主要包括空气、水样品采集能力和技术、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能力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能力。(2)第三方检测机构看重的第二个条件是学生对各类国际、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掌握程度,特别是环境标准、职业标准、食品标准以及各类样品的采集技术规范等。
4.学生家长的需求
参加访谈的学生家长共有20位,涵盖了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家长。归纳整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该专业的特色,切实提高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政策和趋势,并发挥好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率。(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加强考研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考研率。
(二)问卷调查
选择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2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3],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目前培养过程的满意度。
1.课程教学
目前对于课程教学来说,4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实验教学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6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中注重理论,实践内容偏少;80%以上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卫生统计学、SPSS软件、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等课程的重要性,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这几门方法学课程;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临床课程,如临床检验、传染病学、实验室诊断学等;3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开设稍晚,应尽早开设专业课;80.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课堂外的学术讲座,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学科发展方向。
2.培养过程
94.2%的学生认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环境样品处理、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卫生应急检验和公共卫生基本技能;73%的学生认为第五、第六学期的课程负担较重,应该进行课程调整;67%的学生认为一年的实习时间太长,需要调整。
3.参与科研项目
仅有23%的学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近83%的学生听说过大学生创新基金,但申请过大学生创新基金的仅有11.5%;仅有2%的学生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过文章。
4.关于就业
关于理想的就业单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学生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同率仅有42%,近40%的学生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考虑第三方检测机构,近20%的学生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去第三方检测机构就业;80%的学生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和计划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
二、制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邀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代表和相关兄弟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负责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广泛听取、征求各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框架[4]。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标准学程为四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2学年,此阶段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初步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历时1学年,在此阶段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基本理論与基本实践技能,为进入生产实习提供理论与技术的基本保障。第三阶段历时1学年,此阶段进行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
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主干学科为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核心课程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动植物检验检疫、临床检验学、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课程设置分通修课程、专业主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等,共162学分,其中通修课程36.5学分(实践实验10.5学分)、专业主修课程44学分(实践实验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4.5学分(实践实验1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9学分、实践创新课程38学分(集中实践32学分,创新创业6学分)。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6.9%,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41.7%。课程体系调整后,通修课、专业主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6个学期的分布为14.75%、20.00%、18.25%、22.25%、19.75%和22.25%,学分分布更均衡一些。针对专业特色,新开设了卫生检疫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实训课程,主要围绕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和疾控工作内容开展教学,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另外,根据各方建议和意见,增加了传染病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为了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开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等课程。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紧密围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的五种核心能力,即理化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分子生物学检验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实验教学[5]。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更换与岗位需求不相符合的实验项目。(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充分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硬件资源和平台,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拓宽联合培养的广度和深度。(3)加强科研训练。推动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多接触科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等,多途径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技能。(4)加强毕业论文工作。强化选题、开题、实施、数据分析、撰写、汇报等各环节的指导,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升华,培养科研思维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5)加强“第二课堂”实践。邀请疾控、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卫生应急等行业的专家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开设了14门网络选修课,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和培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为了适应学生考研的需求,适时进行考研指导,并开展职场(社交)礼仪、面试(应试)技巧等相关内容的讲座和培训。积极举办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大赛、营销实战大赛等竞赛活动,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进一步开阔学生创新就业视野,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
新一轮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和实施后针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反馈,从而掌握本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下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加访谈的专家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烟台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濰坊海关、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潍坊天元地泰检测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家长。归纳整理各机构专家和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强了实践技能培训,通过课程设置强化了理化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分子生物学检验能力。(2)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研究设计与分析、SPSS软件与应用等课程的设置和学分适当调整强化了该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有利于该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3)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卫生检疫学等课程,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4)通过卫生检疫学、卫生监督学等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国内卫生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进一步对接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岸卫生监督等岗位的工作需求,并增加了各类国际、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内容,特别是环境标准、职业标准、食品标准以及各类样品的采集技术规范等,进一步对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需求。(5)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就业引导,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政策和趋势,加强考研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考研率。(6)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7],通过设置学分,将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业实践、技能比赛、书院教育、社会公益活动等纳入培养方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归纳整理各机构专家和学生家长的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总学分占比为41.7%,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还可以继续提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2)进一步强化卫生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化妆品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等教学的宽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需要进一步加强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对大型、贵重仪器的操作能力,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MS、流式细胞仪、PCR仪等的应用操作能力。(4)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要建设一批级别较高、硬件设施齐全、带教教师经验丰富的实习实践单位,如地市级及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省、市级海关,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四、今后的设想
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的重要业务工作,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强化以下工作。
(一)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中的效果进行跟踪研究
针对新的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对学生、用人单位和家长进行多方面的跟踪研究,通过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对新的培养方案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照社会需求、就业单位需求的变化,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力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打造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人才为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仪器设备的需求较高,应尽可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购进先进、灵敏、快速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满足学生日常实验教学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成校内教学与岗位教学的无缝对接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其他医学检验相关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遴选,搭建一批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校内教学与岗位教学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漫欢,郑晓群,关万春,等.基于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融合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2(7):600-603.
[2]李磊,吴倩,张展,等.公共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融合式创新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19):2424-2426.
[3]李忠琴,何丹,李晓梅,等.浅谈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实训体系构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74-1776.
[4]王永生,李贵荣.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 20(4):914-915.
[5]江萍,张展,吴倩,等.高校“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2(40):82-85.
[6]高林.“实境耦合”模式下高职类小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2022(16):54-56.
[7]陈扬,曹诗雨,杜艳瑾,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思考[J].科技与创新,2021(1):143-14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