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2023-05-30文翩翩

今日财富 2023年1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控国有企业

文翩翩

一、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直接投资或控股的一类企业类型,根据其地域或出资人的层级分为中央及地方各级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国资、财政等管理机构控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当前正面临着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国家对企业的经营重点考核其经营相关指标。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类风险,其中,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属于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各个工作环节都不能够忽视。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法规政策要求以及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优化财务风险控制,重视财务基础工作与风险防范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财务风险应对与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管控,进一步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对其成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打造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应对策略。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从宏观上讲,国有企业财务的相关风险主要分为管理和代理两类风险,前者主要围绕国有企业内部关于投资风险的管理制度缺失或管理层风险运营经验匮乏、经营决策失误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运转;后者主要是集中于被投资企业出于利益或考核需要谎报财务状况,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最终导致出资人利益损失。从微观上讲,财务风险是和财务相关的各类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广义的财务风险可大致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存货管理风险、涉税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导致企业举债而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从管理角度考虑财务风险,往往都是立足于企业的广义财务风险,本文也是按此考虑。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财务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促进合规管理与合规经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财务风险发生与国有企业的合规管理效果息息相关,反映了国有企业合规运行的水平与管理效果。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合理审查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完整,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并符合市场规律,客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科学评价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组织架构、风险管控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等的构建和完善。若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则会导致风险逐步恶化,对国有企业长期经营与发展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二)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实现战略

国有企业当前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不仅仅包括利润指标,而是包括了EVA在内的一套评价指标,其中包括企业债务风险状况,例如资产负债率等相关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而经营性现金流指标等直接体现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情况,直接反映着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程度,这些是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直接指标。同时,在绩效考核中,还引入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如果国有企业风险因素较多且给企业经常带来不利影响,则国有企业的相关指标均无法实现,长期来看,国有企业实现战略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三)提升財务管理水平的效率与效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在全新经济形态下,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与资本增值提出了较高要求,充分体现了国资管理“管资本”的根本宗旨。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要加快自身的资金周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要求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监管,在规范资金运作的基础上,降低资金风险。特别是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就集中体现了企业的财务运营指标,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运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考核理念。

四、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

在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方面,每个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实际管理力量有较大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还因为制度不严格不翔实、相关人员身兼数职或财务信息失真等各类风险因素出现某些错误导致混乱的局面,造成制度设计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影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组织架构方面,当前国有企业虽然都在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大多数上规模的企业也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但部分组织为非常设组织,导致日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无人真正负责。或者部分职能部门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分工相对弱化,或者缺乏不同成因或不同业务环节的风险管控专门部门或人员,工作职责不到位等,也使得财务风险管控弱化。

在人员资质方面,由于财务风险产生相关部门及管理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规范严谨,造成风险隐患,而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正确识别或应对,导致风险发生。当前,在合规管理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对风险管控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除了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充分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的关联范围,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以单一专业知识储备为主要特征的财务人员或业务人员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措施尚未落实,进而导致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难以提升,并不利于从根本上管控企业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的相关能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非必要产品产能过剩、房地产遇冷的外部环境下,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重资产的国有企业存在着资金回收困难、项目进度拖延等情况,甚至部分城投公司还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反映了一些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时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没有对同类产品进行测评,对竞争对手了解较少,没有充分分析了解劳动力投入量、产品毛利润、产品预期效益等关键指标,使得后续的销售回款出现问题。

3.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监督

一是缺乏充分的过程管理。由于项目评估报告不完整,缺乏必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决策出现偏差,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总结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者其适用性较差。二是对资本结构风险缺乏弹性。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国有企业对于自身的融资能力过于自信,例如部分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超出合理的范围,造成某些负债难以如期偿还,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结构,引发一系列筹资风险。三是对于企业的财务杠杆没有合理的设计。基于国企及其投资项目的特性,银行贷款审批政策相对宽松,宽松的融资政策促使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时,相关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额度限制比较模糊,实际使用金额波动较大,导致追加投资时有发生,该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国企融资压力与企业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于潜在的举债能力没有预留足够的安全空间,导致一旦在经济下行融资困难时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

4.财务报告信息不完善导致的财务风险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计量、记录、报告不规范不严谨使得财务报告信息失真所导致。因为企业的经营与业绩报告主要是通过财务工作体现,如果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不规范,票据审核方面不严谨,不定期进行应收账款核对与催收,甚至对财务数据进行“包装”,导致企业管理层或上级单位无法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无法从更高层次来全面管控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根据国资管理、财政部颁布的相关合规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管控要求建立制度和实施细则。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务数据收集与采用扁平化、统一化以及制度化的财务业务流程、数据化财务信息的权限共享,提升财务信息、风险数据的完备性、唯一性、时效性,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在组织机构方面,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建立常设与非常设的各级风险管理机构。例如上市公司应在董事会下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非上市公司应由专门的董事或监事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设立风险管理部或由法务部、投资部、审计部等主导风险管理,财务部门、资金部门等内部机构作为重要的管理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特别要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规范运营、财务风险管控中的再监督作用。

在人员培养方面,以绩效激励、专项奖励与精神激励等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制定责任追究机制,反向激励员工。从财务风险管控专门人员的角度讲,需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与时代发展同步,着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其财务风险知识的积累,使其自觉地进行预防与控制。

2.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国企应以最新发布的国企投资与经营指导为原则,结合企业财务预算、风险测算、项目投资动态尽职调查、重点业务进度材料情况,致力财务相关风险的识别能力提升。特别要注意使用《管理会计指引》——风险管理、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来落实本单位的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落地。

二是做好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与日常管理密不可分的反复性较高的工作,其目标是在财务风险发生前或后,对风险事件进行干预以采用最经济的手段将其对企业造成的直接财务损失或者声誉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对于重要的财务风险项目,应在识别并形成风险清单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其发生概率与可能的后果,列出若干应对手段与应急机制。例如对于项目投资,除了考虑常规的融资能力外,还应考虑项目在业主资金短缺时应采纳的应急或止损机制。

3.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

从财务风险管控来讲,它不仅包括狭义的财务控制,也包括了資产控制和为保全企业财产的安全而实施的内部牵制。具体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较多,例如预算管理、业财融合、内部审计等工具应用,预警模型系统的建立等。

一是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重要举措,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企业可依托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各部门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保证企业各项活动实施更具规范化。所以,需结合国有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持续性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本质层面避免运营风险。例如,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行业经验和历史交易等信息,对每一项目的预算进行预设合理区间,作为相关指标的控制阈值。

二是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完善财务监控职能。业财融合发展要求财务端与业务端必须要实现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结构、程序、体系将被打破,通过联动各监督主体,进一步完善对财会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

然后财务管理监督功能重心前移。将工作重心适当前移,强化事前调研与风险评估工作,侧重于规范前中期的工作流程,将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

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防范与控制融资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规避对国有企业的巨大影响甚至经济损失等一系列隐患,从而提高公司整体资产质量以及抵御金融市场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使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费用、改善现金流。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由粗及细,由简要指标到全面指标,由人工管控到系统管控的预警系统来循序渐进地实现。

4.强化财务基础管理与核算能力,提升会计报告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就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而言,应着力从完善财务管理基础着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要强化会计基础管理,提升会计核算与业务的相关性,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使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更加科学,从而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企业对经营成果的计量和财务核算方式均发生了较大改变(例如新的收入准则的应用),使会计核算结果与经济实质和国际通行做法更为接近。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在不断地改变粗放式财务核算模式,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扩大财务稽核的范围,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成本流和现金流体系,以及在确保货币资金符合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及时监控各项业务,防止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

结语:

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大主要风险,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风险控制是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贯穿于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从制度设计到执行、组织架构、人员资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上升空间。对此,国有企业应当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管控国有企业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