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探究

2023-05-30李木金

成才之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李木金

摘要: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游戏化,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发生,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积蓄上小学的力量,减小衔接“坡度”,在生活、游戏中完成自然延伸和过渡。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生活与游戏;课程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1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基于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编号:PTJYKT223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只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和应用,才能发挥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打好基础。幼小衔接教育既要从专业化课程的角度出发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让幼儿自然积蓄幼小衔接力量。文章基于幼小衔接实践,先论述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策略,最后论述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原则。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既包括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同时也包括对幼儿良好作息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避免超前教育,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对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幼小衔接教育普遍存在着幼儿主体地位异化的问题。幼小衔接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应用。然而,部分幼小衔接课程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但起不到幼小衔接的效果,还有可能因为枯燥、僵化,限制幼儿思维发展,降低幼儿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在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违背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兴趣与体验。还有部分教师存在较强的功利心,过于注重短期结果,忽视对幼儿思维能力、求知欲、动手能力的培养,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三是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二者之间的差异造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脱节。

二、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策略

1.在生活课程中渗透幼小衔接,积蓄幼小衔接力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践证明,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和出发点,体验生活是幼儿最好的锻炼机会。幼儿在生活中通过感知操作,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能习得各种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生活中学”的教育思想。因此,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要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为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做准备。

(1)发现生活中的资源。生活中蕴含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例如,复课后,孩子们来园时看到保安叔叔维持入园秩序很辛苦,就萌发了想帮助保安叔叔的想法。这个生活中的突发话题,引起笔者的思考:这话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幼儿学习资源?于是凝聚着孩子们真、善、美的“万事屋”,就此诞生了。“万事屋”有好“警”长(保安),好“洗”欢(洗衣工),好“吃”点(小帮厨),好“书”服(图书管理员)等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孩子们有“被需要”的感觉,自我认同感油然而生,为他人服务意识增强。

(2)利用生活中的机遇。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机遇,并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这些机遇,如交往机遇、操作机遇等。当“万事屋”工作岗位出现竞争时,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提出采用轮流的方法,有的幼儿提出让表现优秀的人去工作,有的幼儿提出采用岗位竞聘的方法。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仅能分享来自他人的信息,还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伴。竞聘会之前要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制作宣传海报。由谁做?笔者一直坚持凡是幼儿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做,这样幼儿才能在真实体验中收获到受益终身的能力。幼儿制作的海报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在进行着思考、协商、分工合作等涵盖社会能力方面的入学准备。在竞聘会上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幼儿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在同伴面前进行展示,有的表演自己的特长,有的列举自己的优点。在面试现场,为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幼儿还进行投票。在竞聘过程中,幼儿不仅通过他人的展示了解其特点,形成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在岗前培训时,幼儿通过“小笔记”的方式把工作流程记录下来,感受到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为书写做准备。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幼儿试着去解決,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这是重要的学习。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才真正是有效的。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万事屋”每个岗位都会出现一些迟到现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抓住契机,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迟到?幼儿纷纷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产生签到环节,幼儿时间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好“洗”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去每个班级收擦嘴毛巾清洗时,各班级吃点心的时间都不一样,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把毛巾收齐,还有毛巾分发到各班经常会出现不够的现象,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在教师的启发下,便有了工作人员去各班统计人数,在装毛巾的袋子上做记号,调查各班吃点心的时间,统一收毛巾的时间等解决办法。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一起出谋划策,合力完成,能提升其协作能力,强化其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且受益终身。

生活是幼儿建构认知结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原料,是他们感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宝贵经历。在“万事屋”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为幼小衔接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支持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帮助他们不断地“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幼儿教育的需要。

2.在游戏课程中实现幼小衔接,积蓄幼小衔接力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于幼儿而言,涵盖了社交、情绪、想象等入学的各种准备。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全面成长的体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蕴含学习与发展的契机,这种学习是隐性的,可操作的,经验性的,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长远效应的。

(1)在时间游戏中培养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对时间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对时间的把握和支配的能力,以及事情是否有条理性、是否懂得合理使用和分配时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来培养,如通过“一分钟挑战赛”“老狼老狼几点了”“时间储蓄罐”“时间播报员”“课间十分钟”等游戏,让幼儿具备时间观念,学会看懂时间,在一日活动中植入各种时间认知并进行反复练习。时间管理游戏并不是一种速度的练习,更多的是生活态度的建立,是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时间适应准备。

(2)在竞赛游戏中促进习惯养成。游戏活动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生长点”。教师通过鼓励幼儿和更多的同伴一起游戏,让他们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式,通过“小组卫生评比”“我和文具交朋友”“整理小能手”等比赛活动让幼儿体会劳动的乐趣,了解各种文具,培养幼儿整理能力、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通过各种自理能力比赛活动,引导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探索,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课程游戏中实现知识预热。在课程游戏中,幼儿更愿意进行活动和学习。例如,在开展“身体的秘密”活动课程中,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身体里藏着数字的秘密,从而开启一段探究身体里的数字的探索之旅。幼儿在探究中发现可以用身体的各部位当尺子来测量,发现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都可以用数字表示,发现身体的数字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不可变的。又如,在“我的名字”活动中,幼儿通过了解自己名字中的姓,观察、比较、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在姓氏归类等游戏中了解姓氏的由来,感受到祖国传统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幼儿在游戏中对数学和文字产生兴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

(4)在体验游戏中激发美好向往。体验游戏是促进幼儿角色转变的有效方法,获得的经验也更有价值。教师可通过“我是小记者”“小学生活我能行”等亲子访谈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真实的小学生活。通过《小阿力的大学校》《我要上学啦》《我爱一年级》等绘本开展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激发孩子对入学的美好憧憬。通过参观小学、观看课间操、升旗仪式、运动会等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游戏中蕴含幼儿发展的巨大能量,教师必须重视其在幼小衔接中发挥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好奇探究,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愉快地、有意义地经历当下的生活,在生活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储备幼小衔接的力量。

幼儿的经验都是在以生活与游戏为根本渠道的学习中获得的,后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蕴藏在此。学习品质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好奇、探究兴趣、主动性、专注与坚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等。这些学习品质都能在生活与游戏这一探索发掘式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实现幼小自然衔接的最佳方式,教师要提升生活和游戏的育人力量,让幼儿的成长自然而然,成为内心自主而有力量、努力向上生长的更好的自己。

三、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原则

1.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制订学习计划

幼小衔接教育不能盲目开展,更不能违背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免产生揠苗助长的结果。首先,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采取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動。教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有意识地在这一阶段引导幼儿开展一系列以幼小衔接为目的的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借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动画、绘本和游戏,取得在玩中学、边学边做的效果。其次,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导,既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又能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幼儿数学启蒙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幼儿喜欢的“过家家”游戏,融入数学计算知识,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简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第三,注重教学氛围与环境的营造,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启发与协助,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环境的营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开展教学,从而达到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不断优化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幼儿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是幼儿进行探索与开展学习的良好品质。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特征,教学内容应当多元化、新颖化,互动性与趣味性兼备,改变“唯教材论”的错误观念,避免知识性过强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首先,以兴趣为主导,注重启发和调动,借助富于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意识。其次,注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充满趣味的场景或情境的创设,提高幼儿的体验感。第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关注,适时予以鼓励,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制订长期的幼小衔接计划,帮助幼儿逐步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幼儿园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教学主题,根据不同的节气开发相应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园所及班级环境中进行布置,通过贴合相应节气的绘本故事、科学活动、游戏等引入幼小衔接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提高幼儿对于节气知识的认知,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美好品质,还能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3.加強家园共育合作以提升实效

从幼儿身心发育的规律来看,如果幼小衔接不畅,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容易引起焦虑、紧张甚至厌学情绪,在升入小学的一段时间内对学习缺乏自信;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过度学习,幼儿进入小学后,就容易出现自负自满、求知欲望下降、课堂上专注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如果幼小衔接准备不充分,幼儿的身心没有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也会由于作息习惯、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问题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要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分寸,加强幼儿园、家长与小学之间的协同育人。

首先,形成良好的信息对称机制,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小衔接教育计划和教学成果,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为幼小衔接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家庭环境下适当地进行辅助、配合和补充。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辅导与培训工作,根据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计划,制定相应的家园互动方案,提供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教师可通过网课、小视频等方式开展讲座,帮助家长解答一些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和困惑,把握幼小衔接这一关键时期家庭教育的重点,帮助幼儿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第三,幼儿园可以邀请已经升入小学的幼儿家长回到幼儿园进行分享,让他们讲述自己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对于幼儿更好地迎接小学生活,快速适应与跟上小学课程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需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身心发育特征,更新教学理念,采取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与小学形成良好配合,从而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发挥出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价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保持不焦虑、不恐慌,把握科学教育观,遵从幼儿的“终身发展”规律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给予幼儿力量,顺利前进,让幼儿在快乐、自然中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在自信、勇敢中开启新的学习之门。

参考文献:

[1]常占全.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游戏化足球课程的建设[J].天津教育,2022(25).

[2]孙雨雨,唐雪娇.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的实践探索[J].山西教育,2022(06).

[3]李召存,李琳.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 2022(05).

[4]鄞婉瑜.幼小衔接中幼儿园教师的准备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 2023(01).

[5]周文成.当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江西教育,2022(44).

[6]张乃洁.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的关键素质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10).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Li Mujin

(Shanting Town Central Kindergarten, North Co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eizhou Ba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5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n curriculu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children to smoothly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After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prohibiting the excessive "primary school"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t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n curriculum.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and proposes to implement the life-like and game-based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in childrens daily life, realize the natural occurrenc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let children accumulate the strength to go to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dimensions of body and mind, life, society and learning, reduce the "slope" of the connection, and complete the natural extension and transition in life and play.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life and games; course 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